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是什么?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用什么药好?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是什么?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对的预防和治疗,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怎么治疗?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图片,鱼细菌性败血症用什么药好?鱼细菌性败血症症状?鱼细菌性败血症怎么治疗,鱼细菌性败血症是什么意思?鱼细菌性败血症怎么治?罗非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草鱼、鲢鱼、鲫鱼等多种淡水鱼类,是一种能够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死亡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不管是鱼种还是成鱼都会受到细菌性败血症的危害,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95%以上。
下面祺茂堂生物科技小编就具体来说一下,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原因和预防,罗非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治疗和用药。
一、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表现
1、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表现
鱼类养殖中细菌性败血症比较常见,发病快、传染率高。一般发病3-5天没有及时治疗即可引起鱼死亡或者绝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对团头鲂,鲫鱼、鲢鱼、鳙鱼危害最为严重。感染初期,鱼的颌、咽腔、鳃盖、眼睛、鳍基及体侧呈点状出血,肠内有少量食物。
严重时体表成片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发红,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有腹水并有溶血现象。解剖后可见腮丝末端腐烂,肝、肾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胀大,肠系膜、腹壁、肠壁充血发红。
病鱼主要表现为活力弱,厌食,病鱼体表出血,鳞片脱落,嘴部、眼部、鳃盖、腹部、鱼鳍基部等部位出血发红,突眼,烂鳃,肛门红肿,解剖内脏可见充血、出血,肠道发红。有的病鱼体表溃烂。
而且患病鱼类不吃料,静止不动或在池塘边狂游、乱窜,最后衰竭而死。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以及鱼体两侧均出现轻度出血,严重时,最后甚至会导致大规模的死亡,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2、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危害影响
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在体内增殖,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产生病变,继而出现全身感染症状。
鱼体受感染后,一般病势较猛、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而且病情难以控制。当养殖水体环境恶化时,多种细菌引起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
滆湖地区以团头鲂为主养品种的养殖模式下,连续多年相同的养殖模式和高密度养殖,每亩投喂饲料在2000千克左右。
排泄物引起水质长期恶化,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爆发性出血症危害更为严重,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会更加惨重。
正常养殖,每亩每年用药成本在300-500元,个别成活率仅50%左右,严重池塘每亩损失达千元。发病时间长,从5月初开始到11月底都有发生;养殖户朋友们很难控制该病的发生,一旦爆发治愈难度系数较大,解决起来比较麻烦。
用药量大,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日常投饵中每天都要投1/3的药物饵料;发病快,死亡率高,高发期一周能死亡50%。
耐药性强,用药效果差。用药效果越差,生产中反而对药物的依赖性更强,连续大剂量使用抗菌素,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有部分养殖池出现药害现象。
由于长期用药肝脏等器官受损,鱼体质变差,团头鲂易发红发毛,不耐运输,价格为正常鱼价的50-70%损失更大。
3、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特征
全国流行,终年可见。危害多种淡水鱼类。水温9℃-36℃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
危害鱼的年龄从2月龄的鱼种至食用鱼;不仅在精养池塘发病,网箱、网拦、网围、水库养鱼等也都发生;发病严重的养鱼场发病率高达100%,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5%以上。
不管是鱼种还是成鱼都会受到细菌性败血症的危害,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95%以上,是在养殖过程中危害种类最多,危害鱼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死亡只有3-5天的时间,生产上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确诊,鱼已大批死亡,死亡率一般在30%~80%。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
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道尚见有少量食物,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丝充血,呈浅紫色,肿胀,肌肉呈出血症状。
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腹腔内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有的病鱼鳞片竖起。
肌肉充血,鳃丝末端腐烂,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周身病变,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阵狂游。严重时鱼体表成片的发红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发红,肛门红肿。
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腮、肝、肾肿大,鳃、肝、肾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脾呈紫黑;
胆囊胀大,肠系膜、腹壁、肠壁充血发红黏液多,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体,肠内无食物(有的个体肠内充气)。
死亡前1-2天抢食旺盛,同时漂浮水面,游动缓慢,上下沉浮,病情严重的鱼厌食或不吃食,静止不动或发生阵发性狂游,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死亡。
4、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机制
养殖环境中的致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也可由机体内(如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失衡,病原菌大量繁殖引发,细菌经淋巴管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
如果感染的鱼健康状况好,免疫力强,病原微生物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所压制,清除,不会造成病原菌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大量繁殖。
若感染的鱼体质差(年龄、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病原菌数量大、毒力强时,病原菌能够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大量繁殖,随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到机体各处,导致机体产生全身性炎症反应,机体多个器官和组织出现广泛性充血和出血。
5、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区别
①诊断方法:在实际诊断中,只要发现草鱼口腔充血或鳃呈白色,即可诊断为该病。诊断时,要注意以肠道出血为主的鱼病毒性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前者表现为肠道充血发红且无脓液或有琉晶样物质。
②与病毒性败血症的区别:细菌性: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
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粘液,同时鳃丝末端腐烂,这一点是比较明显的区分判断特征。
病毒性: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撕开表皮后可见全身肌肉呈现红色。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体腔有时有腹水,肠道内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
③与应激性出血的区别:细菌性败血症导致的机体出血时全身,广泛性的充血和出血,体内多有淡黄色或者带血的腹水,而应激性出血以体表充血或出血为主,体内无腹水。
应激性出血多发生在养殖环境剧变,人工操作不当等环境下发生,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规律不同。
④与出血症的区别:细菌性败血症由于细菌的溶血毒素,会导致腹腔内有带血的腹水,而单纯的出血病没有带血的腹水。病毒性出血病体表以点状或者斑块状出血为主,剖开皮肤,有的可见出血斑点。
细菌性败血症以机体广泛充血,出血为主。细菌性败血症会出现肛门红肿,出血病肠壁上也会有出血点,肛门不会红肿。
二、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原因
1、病原体:该病主要是由气单胞菌属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等。
2、发病原因:高密度的养殖造成水质恶化,加剧了鱼感染细菌性病原体的概率。饲料营养比例失衡造成的鱼体免疫下降。
养殖过程中药物滥用造成的池塘环境恶化,细菌产生抗药性,造成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高发,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鱼体抗病力差,天气变化、高温季节等自然环境的改变,投喂霉变饲料、营养供给不良,频繁施药或是过量用药,养殖水体的大量换水与加水,以上原因都会降低淡水鱼的抗病能力,强化应激反应。
一旦水中出现致病菌,水质恶化,池塘养殖过程中会因为施肥或是投饵过量而降低养殖水体的营养成分含量。
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措施
1、以养殖对象、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和技术为依据确定放养密度,不简单追求高密度,较高的放养密度需要较好池塘条件、水源条件、养殖设施和技术支持。因为放养密度增加意味着养殖中残饵、粪便等对水质和底质的污染程度加重。
同时养殖动物在饵料、空间等方面竞争更加激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以保持水体环境、动物健康状况良好。
2、池塘做好清淤、晒塘工作,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削弱病原的繁殖基础。虽然目前每年都能做到位的很少,但还是应视池塘淤泥积存情况间隔合理的时间开展。
3、夏季视水体肥瘦和老化程度间隔10天-15天加注新水、全池泼洒生石灰、使用调水产品、EM菌液等调节水质,还要用好增氧机保持池水全天较高的溶氧值,并尽量减少上下层水体温差。
4、在该病流行季节,经常喷洒或拌饵投喂海得宝+五黄粉,可以有效预防淡水鱼的细菌性败血症。
★海得宝:采用高活性最新菌株:噬菌蛭弧菌、粘红酵母、免疫多糖、促生长因子等。噬菌蛭弧菌总数≥6×109pfu/ml 。是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出品的高效抑菌杀菌、净化水质、促生长的水产养殖产品。
可有效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强水体溶氧与稳定,保持水体活性与良好水色,优化水环境。
海得宝能处理弧菌属、气单胞菌属等G -致病菌所引起的水肿、烂嘴、萎缩、滑板、僵硬症、腐皮综合症;海水鱼类烂鳃、烂尾、肠炎、腹水、疖疮、体表溃烂、出血等。
★五黄粉:主要成分黄芩、黄柏、大黄、黄连、黄芪。五黄粉可以清热解毒,主治水产动物由假单胞菌、弧菌、嗜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五黄粉适用于海、淡水养殖的水产动物,对水体以及水产动物(鳃、体表等)组织致病菌有强大的抑菌、灭菌、抗病毒作用。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