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这个舞台上,但凡能占领一块地盘,割据一方,并且存在较长时间的枭雄,自身都是有点东西的。
但唯独益州的刘璋,相对来说,可能是一个例外。
史书当中记载的刘璋,好像确实没啥魅力,能力也很一般。刘璋能当上益州之主,纯粹是因为他爹。再加上益州地形比较特殊,易守难攻,所以刘璋才能支撑近二十年的时间。要是放在中原核心战场,刘璋估计连第一波混战都撑不过去。
至于说他为啥要请刘备入川?一是因为刘备之前的名声,确实不错。二是因为刘璋本人,实在没有什么主见。下面的人稍微撺掇一下之后,他自己可能都没细想,直接就同意了。
而刘璋的故事,最初,我们得从他爹刘焉说起。
当年在汉灵帝在位时期,老刘家宗室当中,有一个大臣,名叫刘焉,这就是刘璋他爹。这个刘焉深受汉灵帝的信任,后来还一度官至宗正,全权管理老刘家的宗室工作。
不过后来,等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刘焉觉得未来肯定要大乱。所以在这个时候,刘焉就给汉灵帝出了一个主意,让汉灵帝在各州重设州牧。同时,刘焉还向汉灵帝申请,自己去做了益州的州牧。
出于种种原因,汉灵帝最后还真的同意了这个建议。而这件事,后来在史书上,就被称作是‘废史立牧’。
在这之后,刘焉就去了益州。原本正常情况下,州牧是不可以长时间担任的。刘焉在益州干几年之后,就必须得回京。
但没想到的是,就在刘焉刚到益州上任之后,不到一年,汉灵帝就驾崩了。
而随着汉灵帝驾崩,天下彻底乱了起来,刘焉也就不用再回京城。此后,他就封锁了四川地区的几个关键通道,彻底成了益州的土皇帝。
客观来说,刘焉还是挺有本事的。除了当年提前看清趋势之外,到了益州之后,刘焉手腕也很厉害。他先是利用益州本地的起义,掌握了兵权,架空了几个太守,逐渐将太守换成了自己的人。然后又收拢外地来的流民,将他们组织成一支军队,后世称作是‘东州兵’。
总之,在经过两年的运作之后,刘焉已经几乎扫平了整个益州。差不多在董卓刚刚撤回长安,关东联军刚刚开始混战之后不久,刘焉就已经坐拥一州之地了!
拥有如此大的先发优势,刘焉的未来,似乎已经是一片光明了。就连刘焉自己,当时都已经开始准备天子的车马依仗,并且在舆论方面造势,俨然已经随时准备称帝了!
然而刘焉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取得的这些优势,后来,竟然一点用都没有。
在统一益州之后,刘焉一直有对外扩张的打算。而当时刘焉能扩张的方向,大致有两个。一是向关中扩张,二是向荆州扩张。
但是就在刘焉刚刚统一益州之后,这两个地方,却都让他无法扩张了。
关中那边,董卓刚刚迁都过去,实力极强。而且,董卓手里还有汉献帝,不管是从名分,还是从实力上,刘焉都无法直接进攻关中。
至于荆州方向,就在刘焉统一关中期间,刘表迅速拿下了荆州中部,直接堵死了刘表东出的通道。
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刘焉主要就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想办法把那几个做人质的儿子,从京城接回来。第二,看看关中和荆州,哪个方向有机会,然后对外扩张。
后来,刘焉先是以自己生病为由,请求朝廷把自己的儿子放回来。当时京城那边,已经是董卓说了算了。董卓自然很清楚,刘焉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但碍于刘焉的说辞,董卓也没法完全拒绝。
所以后来,董卓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把刘焉最优秀的两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都扣在了长安那边。只有最小的老四刘璋,被董卓放了出来。
这里多说一句,虽说东汉对于这些地方大员,一直有一些防备手段。但碍于孝道,朝廷也不能让一个老父亲身边,完全没有孩子陪伴。所以正常情况下,州牧去地方上任,绝大多数家人,都得留在京城。但在他的身边,可以带一个儿子。
而当年刘焉上任的时候,带来的就是老三。
再加上此时的老四刘璋,这样一来,刘焉身边就有了两个儿子了。
就在刘璋抵达益州之后不久,长安那边,就发生了吕布刺董事件。再之后,董卓的部将又杀向了长安,再次控制了朝政。
董卓的死,无疑让刘焉看到了希望。随着董卓被杀,整个关中,再次成了一盘散沙。到了这个阶段,刘焉就开始想要通过汉中郡北上,攻取关中了。
于是,公元194年,刘焉和马腾、韩遂联手,一起进攻李傕、郭汜等人。
但最终,一场长平观之战以后,马腾、韩遂被杀的大败而回。连带着刘焉这边,也被堵在汉中,无法直取关中。
更要命的是,因为刘焉出兵,李傕和郭汜等人,也不再犹豫。他们直接把刘焉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当成人质给撕票了。
因为这件事,再加上当时绵竹又着了一场大火,导致刘焉很快就病倒了。此后不久,刘焉就因为背疮病发,一命呜呼了。
而随着刘焉身死,接下来,益州到底该由谁来接管,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是正常情况的话,州牧这个位置,肯定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但此时天下大乱,益州本地的豪强,也想自治。而刘焉去世前,又给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一支强横的东州兵,足以镇压益州颞部。所以,接下来的继承人,大家就成了从老三和老四当中挑选了。
对于当时大家选择的过程,我们无从得知。但后世曾有史学家猜测,大致就是老三本人有病,无法让大家信服。再加上老三和益州本地豪族,关系一般。于是最后,大家就选了老四刘璋,做了新的益州之主。
就这样,公元194年,刘璋上台了。
刚刚上台的刘璋,手里其实握了一把王炸级别的好牌。要知道,此时曹操正在面对兖州之叛,被吕布和陈宫偷了家。最惨的时候,手里只剩下三个县的地盘。孙策刚刚出道,此时还在替袁术打工。刘备刚刚进入徐州,但哪怕陶谦把徐州交给他,他也只能控制徐州的两个郡……
在这个时间点,放眼天下群雄,刘璋的地盘都堪称是最大的一个。在当时的局面下,恐怕只有袁绍,能和他相比。
但就是手握这样一把好牌之后,刘璋却反倒是连牌桌都上不去了。
因为这把好牌,不是刘璋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而是他爹留给他的。下面的那些人,根本就不怎么听他的。
之前那些益州本土豪强,为啥要支持刘璋做接班人呢?其实不是因为他们真心拥护刘璋,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刘璋性格软弱,比较好欺负!只有让这样一个人接班,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取而代之!
所以,在父亲去世之后,刘璋首先开始面对的,就是来自益州内部的压力。
就在刘璋接班的同时,长安方面,又派了一个叫扈瑁的人,过来担任益州刺史。而这个扈瑁来了之后,很快,荆州的刘表也坐不住了。此时刘表已经基本统一了荆州,也正在想着对外扩张。所以他对于益州这边,自然也有很多想法。
于是,刘璋很快也派了自己麾下的别驾刘阖,来益州搅动风云。
最终,在这些人的搅合下,益州这边,果然有几个实权将领,开始造反了。
在这几个造反的将领当中,最有名的一个,就要数甘宁了。
作为后来的‘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甘宁最开始其实是刘璋麾下的人。后来,正是因为这次反叛,他投奔了刘表。后来他又在刘表麾下,和江东孙家打仗。因为他觉得刘表对他不太好,所以等到孙家对他抛出橄榄枝以后,他又转投了孙家。
在这几个实权将领造反之后,刘璋最初其实是非常慌乱的。因为刘璋本人,并不是太懂军事。
不过好在,他爹当年活着的时候,攒下的家底比较厚。除了那支数万人的东州兵之外,靠谱的文臣武将,也给他留了好几个。
在这几个文臣武将当中,有一个最为关键。这个人,名叫赵韪。
对于这个赵韪,我们得多说两句。虽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面,好像都没露过面。但在正史上,这个人却是相当的重要。
当年刘焉来益州的时候,身边只带了几个人。这个赵韪,便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东汉的太仓令,也就是专门管全国粮仓的人。这个岗位,显然是一个肥的不能再肥的肥差了!
但后来,当他得知刘焉要去益州,他立马就打了辞职报告,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然后他就跟着刘焉,来到了当时作为帝国边疆的益州,做了一个蜀郡的属国都尉。
赵韪的这个选择,估计在当时其他很多人看来,简直和疯了没什么区别。但同时,这也足以说明,赵韪对刘焉到底有多认可。人家摆明了就是要做从龙之臣,或者建立一番功业去的!
另外,刘焉死后,也是他代表了很多刘焉身边的‘老派’人物,鼎力支持刘璋接班。对于刘璋,他是有拥立之功的。
请记住赵韪的这段人生简历。
因为接下来,赵韪的人生简历,将会衬托出刘璋的无能。
在这种内部不稳,将领造反,刘表在外虎视眈眈的状态下,刘璋自己都慌了手脚。但再之后,赵韪却站了出来。后来,刘璋就任命赵韪做了‘征东中郎将’,带兵去阻击荆州大军。
再之后,赵韪就到了巴东郡,也就是今天的重庆一带,死守巴东!
史书上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比较简略。我们也不知道后来赵韪和荆州方面,到底是怎么打的。反正最后,在赵韪的死守下,刘表只能撤回了军队。而益州这边,自然也就转危为安了。
至于说益州的另一个门户,汉中地区,刘焉活着的时候,同样也留了后手。
在汉中地区,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家族,那就张道陵家族。对于张道陵的事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作为初代天师,张家之前一直在这边传道,建立了五斗米道,影响力极大。而到了刘焉掌权的时候,刘焉又拉拢扶持了张道陵的孙子张鲁,掌握了五斗米道的教权。
再之后,刘焉就让张鲁,镇守在汉中地区。靠着宗教的影响力,张鲁在汉中的地位,几乎稳如泰山。想要守住汉中,守住益州的北大门,自然也不成问题。
当然,在用张鲁的同时,刘焉也不是没留后手。当时刘焉以养生为名,直接把张鲁的母亲,留在了成都。名义上是做刘家的养生和修道顾问,实际上其实就是在拿张鲁的母亲做人质。
而等到刘璋接班之后,张鲁依然在汉中,替刘璋镇守北方。而张鲁的母亲,也依然留在成都,做一个人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张鲁本人有点傲慢。对于直接继承接班的刘璋,多少有点不服气,有点听调不听宣的意思。
手握这样一把好牌,随便找一个懂政治的人来,似乎都能轻松拿捏张鲁。毕竟,人家亲妈在你手上,治下的大小官职,也都是你来任命的。在这种情况下,刘璋完全可以轻易拉拢和拿捏张鲁,然后让张鲁乖乖听自己的话。
但结果,此时的刘璋,却做了一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给张鲁下命令,张鲁不听。然后,刘璋为了泄愤,直接把张鲁的母亲和家人给杀了!
这是懂政治的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吗?
尽管这件事,在史书上记载的并不详细,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但显然,直接杀人,从来都是最差的选择。而张鲁这边,果不其然,在得知自己全家被杀之后,直接就地造反了!
如果刘璋比较能打,能轻易收拾了张鲁,倒也无所谓。可问题就在于,刘璋惹事是一把好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行了。此后,他虽然多次派人进攻张鲁,但却被张鲁直接打了回来。
就这样,汉中地区直接独立了。此后一直到刘璋被刘备打垮,他都再也没能收回汉中,更没能奈何张鲁。
从刘焉去世开始,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刘璋非但没能对外扩张,反倒是逼反了张鲁。而且,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刘焉多次征讨张鲁。但除了损兵折将之外,最后一无所得。
另外,对于那支刘焉留下来的东州兵,刘璋也无力管束。这几万东州兵,都是益州以外的流民组成的。他们在本地没有产业,做起事来也就肆无忌惮,经常劫掠益州本地百姓,搞得天怒人怨。偏偏对于他们的这些行为,刘璋却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此一来,这样的刘璋,自然就让原本追随他的那些人,彻底寒心了。
尤其是那个赵韪,人家当年放弃了生活和工作,跟着刘焉来到益州,可不是为了如今在巴东看大门的。最开始的时候,赵韪还愿意支持刘璋。但后来,眼见着刘璋越来越拉胯,赵韪也有点看不上他了。而那些当年刘焉留下来的老臣,也逐渐开始厌恶刘璋。
所以最后,到了公元200年,当曹操和袁绍开始打官渡之战的时候,赵韪造反了。
在益州内部,赵韪的声望极高。所以他起兵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益州一共有十二个郡,之前赵韪本人驻守在巴东,直接控制了巴郡。蜀郡、广汉、犍为等几个郡,更是纷纷响应。很多益州本地大族,也都同时开始支持赵韪。
一时之间,整个益州,俨然已经快要变天了。当时的刘璋,甚至只能退回成都,被动防守。
关键时刻,当年刘焉给他留下的老底子,又救了他一次。
在赵韪反叛之后,那些之前作乱的东州兵,反倒是不干了!之前在刘璋的管理下,东州兵几乎可以随意劫掠百姓,自身自由度极大。可是赵韪不一样!赵韪的名声一直极好,如果换他上台,肯定要把东州兵拆碎,并且严加管束。
这就严重违背了这支东州兵的利益。
于是接下来,数万东州兵,开始玩了命的帮助刘璋,进攻赵韪。
不得不说,当年刘焉留下来的这支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最终,在经过近一年的厮杀之后,东州兵正面击败了赵韪。并且迫使赵韪麾下的将领反叛,杀了赵韪。
就这样,这场赵韪之乱,最终被刘璋平定了。
但同时,这场叛乱,也让原本形式大好的益州,再次损兵折将,内部损耗极为严重。
更关键的是,就在益州内乱期间,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刘表也完全控制了荆州。关中方面,虽然关中诸将依然在分裂,但他们名义上却已经都投靠了曹操。而且,张鲁在汉中造反之后,益州更是直接丢了北大门,再也无法北上。
到了这一步,就算刘焉复活,他也很难再对外进行扩张了。
一把好牌,就这样被刘璋打得稀烂。
而接下来的八年里,刘璋同样毫无作为。不光没能对外扩张,也没能很好的解决内部矛盾。所以,八年之后,等到曹操要打赤壁之战的时候,刘璋也没了办法,只能派人向曹操表示臣服。
再后来的事情,就和《三国演义》里面的情况差不多了。
当时刘璋派去曹操那边的使者,名叫张松。因为张松见到曹操之后,曹操对他的态度很一般,只是给了他一个县令,这让张松非常不满。
再加上不久之后,曹操又打输了赤壁之战,很狼狈的退回了北方。
所以,张松回到益州之后,就开始改劝刘璋,不要投降,转而去和刘备联合。
而刘璋这边,本来就没什么主见。再被张松等人这么劝说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再之后,他就派人去联系了刘备,和曹操断绝了来往。
但接下来,没过两年,曹操解决了关中诸将,拿下了关中,而后又要南征张鲁。面对曹操的到来,刘璋此时又开始害怕了起来。他知道,一旦曹操打过来,张鲁根本就挡不住曹操。而一旦曹操拿下汉中,益州就是曹操的囊中之物。
所以再之后,以黄权、张松为代表的几个人,再次力劝刘璋,引刘备入蜀,帮助他们抵挡曹操。尽管当时在刘璋身边,也有人反对这个方案。但最后,没有主见的刘璋,还是采纳了这个建议,让刘备的带兵入川。
就这样,刘璋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基业。他爹当年好不容易留下了家底,最后反倒是便宜了刘备。
不得不说,这样的刘璋,真的是太菜了。如果不是因为他爹,他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坐上益州之主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