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曾经割据一方势力的晋系军阀阎锡山,病逝在台北。
在他的遗嘱中,有一条格外显眼:“我死后你们不可放声而哭”,这是怎么回事,堂堂一代枭雄,为何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如此遗嘱?
“审时度势”的阎锡山1883年,阎锡山出生在山西,他们家是一个经商人家,阎锡山自小就上了私塾,但是不到14岁就辍学了,直到后来阎锡山有了成绩后,他们家才好了起来。
1902年,阎锡山考上了山西的武备学堂,还去了日本留学,后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结识了孙中山,阎锡山也走到了政治舞台上。
要说阎锡山一生中,最耀眼的时刻莫过于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阎锡山发动了太原起义,在起义军的共同协作下,它们杀死了山西巡抚,成立了山西政府。
而阎锡山也被众人推举为山西都督,一时间阎锡山风光无限,当年去日本留学时,都没有这么风光,如今靠起义,竟摇身一变成了山西有头有脸的人物。
1912年,袁世凯拿到大权,他对于阎锡山此人,早有耳闻,为了试探他的态度,袁世凯特地致电阎锡山:“绥西有个土匪王英,请督军亲自亲自率部队去清剿。”
致电的同时,袁世凯还派人到石家庄,一旦接到阎锡山违抗命令的消息,马上攻打山西,而阎锡山自然也看出了这是个圈套。
更何况如今的阎锡山认为,袁世凯既然已经是大总统了,命运已经偏向了他,自己要是在不识时务,或许会成为第一个被打的人。
所以,他立刻回电,向袁世凯表明了自己的诚意,但同时又向孙中山请求给予支持,阎锡山这把算盘打的是真好,袁世凯信以为真,将山西的都督位置给了他。
而阎锡山为了表示自己对他的拥戴,派人送了两万大洋给袁世凯,等到袁世凯大势已去的时候,阎锡山立马转投了段祺瑞。
可段祺瑞也没撑住多久,也失败了,阎锡山只好认下错误,安分守己的待在山西境内,原以为阎锡山积极治理山西,是已经改过,没想到确实他的养精蓄锐之策。
表面上阎锡山为山西鞠躬尽瘁,实际上他修建了大量的兵工厂,制造的弹药、机枪、大炮数不胜数。
北伐期间,国民党积极争取阎锡山,但阎锡山没有轻易答应,等到局势泾渭分明的时候,他立刻倾向了国民党一边,悬挂青天白日旗。
而此时的蒋介石,自然也看到了雄踞山西的阎锡山的能力,他对阎锡山极尽拉拢。
1929年,湖南军阀唐生智发动了反蒋的斗争,唐生智机智的派出了阎锡山的老同学前去游说,两个人谈了好一会,阎锡山满口答应。
等他走后,蒋介石的军师也到了,又是阎锡山的老同学,阎锡山故意装出冷落对方的样子,迫使对方不断加码,直到最后,蒋介石答应将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的大权交给阎锡山。
更重要的是,拨军费300万,阎锡山见目的达到,立刻亲赴郑州,指挥讨伐唐生智,阎锡山成功摆了唐生智一道。
要是蒋介石能让阎锡山如此利用,那他也成不了后来国民党的一号人物,蒋介石答应阎锡山的条件后,又密令手下:“打完唐生智,再打阎锡山”。
可阎锡山的手下却截获了这一密电,阎锡山如梦初醒,蒋介石不可靠,他只能另寻出路,他找到了冯玉祥,二人一拍即合。
趋日反共,客死台湾但最终失败,远赴大连,在蛰伏期间,试图东山再起,而日本成了他最后的希望,在阎锡山的小算盘中,蒋介石是他最大的敌人,山西的权力他不可能拱手相让。
而日本人要灭了中国,不能不打,现在看,只有共产党对他威胁最小,所以他有了“联共抗日”的想法。
他也在抗战初期的时候,积极抗日,但是,随着他吃的败仗越来越多,阎锡山开始动摇,再加上这个时候日军还对它们采取了诱降政策,这更让阎锡山心动。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发现共产党的力量逐步增强,已经不是他可以控制和利用的了,随即转换了阵营,开始趋日反共。
但阎锡山是一个狡猾的人,他最开始为了拿出态度,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后来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阎锡山又开始对日军阳奉阴违,直到抗战结束。
1949年,解放军一举拿下太原,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彻底败落,谁曾想最后一刻他都在负隅顽抗,但是他这些微末力量对于解放军来说,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后来,蒋介石灰溜溜的败退台湾,阎锡山也跟着过去了,蒋介石许给了他一个官,没过多久,看清局势的阎锡山主动辞去了职务,归隐菁山。
奇怪的遗言1960年,阎锡山病重,他在死前给亲属留下了遗言,一、一切从简;二、收挽联不收挽幛;三、灵前要供奉无花的花木;四、出殡的日子要尽早;五、不要放声大哭;六、墓碑上刻他自己在日记中的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七、每日早晚各读《补心录》一遍。
其中,最让人疑惑的便是这第五条,为何会选择不让家人哭泣呢,其实这一切都和阎锡山晚年的生活态度相关。
晚年的他,再也没有过问过政事,更是深居简出,曾经嚣张不可一世的阎锡山成了低调的人,而让家人不必放声大哭也是怕太过引人注目。
其他的遗言,同样也是如此,他只想安静的离开,却没想到却引来了国民党的重视,甚至是蒋介石还亲自前来吊唁,并送出了挽联。
结语或许,最后的遗言是他对家人最后的保护,也或许是晚年的他有所感悟,但这一切都随着他的去世烟消云散。
当年盘踞山西土地的“人物”,玩弄了半辈子权谋,最终安稳度过晚年,也算是得了一个好结果。
他的后人,没有一个从政,虽然没有多么富贵,但胜在安稳度过一生。
参考资料:阎锡山家族百年风雨--领导文萃
抗战时期的阎锡山--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阎锡山的另类遗嘱--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