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700年的神秘石头村,石墙石顶石屋石牛羊猪圈,来历成谜

云水终南 2024-09-20 15:20:14

出去玩,除了看风景,就是观民俗吃美食看特色民居。

离开页山古柏,导航柏峪寺镇,14公里半个小时的车程,是沿着洛河走的。洛河的水绿如碧玉,就是路边有工程,过大车有尘土。

晚上住在柏峪寺镇,条件有些差,这里的故事以后再说。我们下一站是鞑子梁,从柏峪寺镇去不绕路。

一般来说,要去鞑子梁是从石坡镇走,柏峪寺镇的路比较窄,所以我们一大早走,车少好走。导航李河村14公里不到半个小时,沿着山梁一侧走,一路都有人家。

景色一般,不过我是第一次看到烟叶开的花,粉嘟嘟的。

看地图,我们其实是沿着石坡河走的,石坡河就是从石坡镇流过来的,快到李河村过河的时候,桥断了,好走有便道过去,先过金鞍村再到李河村。

上鞑子梁说有三条路,金鞍村旁边就有路牌,不过我问村人说不知道能不能,这里是车行道,上面没有人家,我怕到时候找不到路,就放弃了。

据说这里也能上去,车行道不好走

从我下载的“两步路”上看,步行是从李河村后上去,这条路保险。车停到村委会,和村人聊天说他们上去就是二十多分钟,我就给自己估摸一个小时。

沿着街道过李河小学右走一直向上,走到最后一户人家,就出了村上山。

老太太说这扫帚菜老了能扫院子。

从一家人院子后面就到了村外。

这条路时间长没有人走了,穿过菜地后路迹都被茅草遮掩,碎石小道时隐时现,根据村人说一直往上走,莫错。

慢慢上到高处,石坡河和对面山坡上的人家都隐隐约约。今天是个阴天,有雾气但是没有云,要是蓝天白云就好了。

路边有滑坡,把路迹掩盖了,我沿着滑坡往上走,越来越难走,看不到一点路迹,我感觉不对,退下来看看两步路的规矩,不是向上而是左行,我尝试在滑坡的土堆走走,十几米后,果然找到了掩盖的路迹。

碰到滑坡要往左边走,不要上行

找到路就好,走几步拔高后,小路平缓了些,开始看到有垒砌的梯田痕迹,我放下心了:这路没有走错。

过了一棵结满红彤彤的柿子的树,就到梁顶了,一小块平地上有一个石头碌碡,我们终于走到了,看看时间用了一个小时多,如果中间不走错路,应该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再石碌碡右手方向的小路走,就是通往石头村落的的方向。

不几步,透过树木的空隙,终于看到石板房,果然是石片片垒砌的墙,石板板盖的顶,依着地势而建,所有的房子都是用石片片盖的,所有的石片片都垒砌的整整齐齐,甚至连接这些房子的小路,也是用石片片铺的路面,用石片片搭的台阶。

褐色的、土黄色的、杏黄色的石片片大大小小层层叠叠密密麻麻。

我是见过石头房子的,不过都是用大石头垒砌的,像这样全部用石片片垒砌的真是第一次见到。

从人住的正房、厢房、厨房,人用的厕所,到牛羊猪圈,到鸡鸭棚舍,甚至与门口的狗舍,全部都是石头片片垒砌的。

有些房子已经破败倾斜,但墙壁都是直立的,全部没有住人,居民都搬迁到下面的金鞍村李河村刘湾村。不过也能看出来有个别房子进行了整修,估计是想搞旅游的。

“鞑子梁,石板房,石板底子石板梁,石板柱子石板墙,石板垒墙墙不倒……”这是流传这里的古老的民谣,据说这里分布有张姓、杨姓、刘姓和乔姓等几个石板房古院村落,大大小小计有150多间石板房。

根据资料说最早的一座院落,始建于700多年前的元代。

在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元末明初一部分元兵残部行至洛南,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就地取材,用满山遍地的石板建成简单的房舍,开辟荒山,繁衍生息。当地人就将这些元军居住的地方称为“鞑子梁”。

“鞑子”是对蒙古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代称,地名和这些石板房与元朝军队以及鞑靼人有无关联,连《洛南县志》中也没有,村民更是没有人这么说,更多的人们根据这个地名的想象,或许这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但是,像鞑子梁这样大的规模和保存完整的石板房群落,确实罕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村子有二十来户近百口人,这里甚至还有小学。现在,只剩下这些活化石了,我们看的景色虽然很美,但是山高的地方确实生活不方便。

沿着梁顶走走,都是大草甸子,昔日这里都是农田,没有了人,这里就回归自然,除了这些石板房。

有时候想想,我们这些年变化太快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在这几十年快速的消失,我们能做的,就是赶在消失之前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小众的地方,从西安过去专门去逛逛确实不方便,不过洛南有那么多美好的山水,多去转几天,又有什么问题呢?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