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作为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浓厚的烟火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然而,在旅游热度的高涨之下,泉州的文旅发展似乎正偏离原本的方向,陷入了一场“网红化”的迷局。许多泉州人及热爱泉州的游客都提出了一些犀利却中肯的意见,而这些意见背后,透露出的正是泉州旅游的现状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泉州旅游的定位问题:文化内涵还是网红流量?泉州的美,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仅是打卡拍照的景点,而是被历代文化所滋养的一片土地。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泉州的美在于千年古城的文化价值,需要一些知识积淀,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泉州的价值在于细水长流的文化体验,而非一波流量的吸引。今天的泉州,似乎被裹挟在了“流量经济”的浪潮中。短短时间内,景点迅速网红化,吸引大量游客蜂拥而至,但这种快餐式的“火爆”,真的适合泉州的气质吗?
从西街的竹筒奶茶到街头的各种“网红美食”,看似丰富了旅游体验,实则缺乏本地特色。那些原本承载泉州文化的本土美食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打卡食物,结果只能是让游客在泉州留下一个“毫无特色”的印象。这种模式可以带来短期的热度,但人潮退去之后,泉州是否还能留下让人念念不忘的回忆?
二、基础设施跟不上,“一刀切”的发展方式埋下隐患为了迎接爆火的旅游热潮,泉州的各部门正在快速铺设基础设施:酒店紧急建设、车辆大量调配,甚至还有专门招聘的驾驶员和临时搭建的节目。然而,这样的应急式发展是否真的符合泉州旅游的长久利益?试问,当游客数量回落,那些临时增加的酒店、车辆、人员,如何在“冷清期”里谋生?这些匆匆搭建起来的“短板”,未来是否会成为泉州文旅的负担?
基础设施的完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合理的发展节奏。泉州的旅游部门或许可以选择更精细化、长远的方式来逐步提升游客体验,而非一味追赶网红热潮。其实,不是游客非要什么东西都触手可及,反而是那种“有点不完美”的旅游体验——比如在高峰期打不到车、酒店爆满——会让人更加怀念那个有些质朴、有些随意的泉州。
三、交通问题与服务体验的短板很多人来泉州旅游,都会提到交通问题:无论是电瓶车逆行还是不让行的现象,给泉州增添了不少减分项。对于游客来说,交通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而这些问题频发,反映出泉州在旅游服务细节上还需要做出更多改进。在一个地方旅游,游客更希望可以轻松、安全地去往各个景点,而不是担心在过马路时被飞驰的电瓶车吓到。
同样,西街作为泉州的热门景点,游客常常把西街看作泉州的“名片”,但这里的文化展示空间几乎被网红小吃占满。而游客原本期待的本土小吃、非遗项目,却被挤到了角落里。可以说,泉州真正的旅游精髓,反而被挤出了热门地带。
四、文旅发展何去何从?回归泉州的本源泉州文旅的路怎么走,的确需要深思。泉州的吸引力不仅仅来自于景点的设计、照片的美观,而是在于它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这种“细水长流”的特质才是泉州真正的吸引力所在。对于泉州的文旅部门而言,应该更加冷静地思考如何将“泉州文化”根植在文旅发展中,而不是被流量所迷惑,成为一次性的“打卡城市”。
泉州有着无数让人一生推的好地方,开元寺、海交馆、非遗馆等地,都是值得细细品味、慢慢体会的文化宝地。只有回归本源,打造出一条适合泉州、持久吸引力的文旅之路,才能让泉州在游客心中常驻,成为一个有温度、耐人寻味的城市。
老城区,都是保护区,当年工厂都搬走了,又不能大拆大建,你还想多好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