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炸药包为什么要捆扎成被子一样?

达哥有点味 2024-06-15 08:48:24

看战争老电影,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解放军战士为什么要把炸药包捆得像被子一样。

20多年前上大学军训,教官教我们打背包,我下铺一哥们直接把被子捆成了一个正方形,然后拿绳子绑出来一个九宫格。

教官看到后乐坏了,说咋地你准备去炸教学楼呀?

注意,奇怪的知识来了,这种四四方方的炸药包在解放军军语中是有明确定义的,它叫“集团爆破装药”,在我军历史上是最常见的一种工兵破障器材,主要用于路桥、炮楼、铁轨以及煤矿等单个掩体、建筑物的爆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长宽比大于5的直列装药,被用来扫雷和破除铁丝网等障碍物,现在还在使用,抗日战争后期广泛使用的爆破筒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式化的直列装药炸药包。

那为什么要捆成被子一样呢?这和我军传统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

早期的炸药包使用粉末状炸药,装药如果没有约束和传爆药,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起爆速度过低或者起爆时间不一致。

最先被引爆的炸药产生的冲击波会吹散药包,造成能量的释放不够剧烈,爆炸威力大大缩水。

同样的炸药在松散状态下和密实状态下引爆的威力天差地别,一般来说,松散状态下的炸药即便是用雷管来引爆,也只会发生爆轰,而不是爆炸。

所谓爆轰就是指爆炸物内部超过音速的剧烈燃烧反应,但燃烧毕竟是燃烧,和起码十倍音速以上真正的爆炸反应相比,能量的释放过程只能用“温和”来形容。

所以松散装药条件下的爆轰反应,威力自然不能和爆炸同日而语,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炸药粉末并不会全部参与反应,而是被爆轰波抛洒到空气当中。

要把全部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猛烈的方式释放出来该怎么办?那就一定要把炸药粉末压实捆紧。

现代军队使用的TNT炸药,出厂就是块状或者柱状,抗战时期受到条件限制,打包捆绑成被子一样就是最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一种处理方案。

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特别是抗战早期,条件不是很好,尤其是武器装备这一块,补给相当困难,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靠缴获敌人的物资来补给。

有首歌怎么唱的来着?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说的就是这个事。

但是缴获物资毕竟有限,根本满足不了战争需要,所以还是得有自己的兵工厂。

当时先是用民间制作鞭炮的黑火药配方,慢慢的一步一步摸索,发展到无烟火药,硝铵炸药。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晋察冀根据地创造了三大奇迹,其中一个就是自制无烟火药,单从性能上来说,已经和日本军队使用的火药相差无几了。

但问题在于这些黑火药的性状都是粉末,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紧实后打包。

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文章开头所说,使其威力最大化,另一个目的就是方便携行和使用,而打包捆绑成小被子形状,就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最佳方案。

在行军过程中背在身上,不会轻易掉落也不会影响闪转腾挪各种战术动作,需要使用的时候插上雷管,雷管连接导火索,导火索连接拉火管,拉火管一拉然后甩出去或者人跑开就行了。

至于为什么要捆成几纵几横的九宫格,那是因为这种绑扎方式一是标准,二是牢靠。

捆绑材料其实真的就是背包带和被面,这些东西在部队多得很,随处可得拿来就能用。

如果是那种特别复杂的捆绑方式,战士们学起来不容易,但如果告诉大家,你怎么捆被子就怎么捆炸药包,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26 阅读:6085
评论列表
  • 原野 21
    2024-06-16 23:35

    因为此种绑扎方法最为规矩,便于携带使用。

  • 2024-06-18 15:30

    还有种是把药剂加鸡蛋清粉成颗粒状。然后厚度平铺在报纸上,卷起后用蜡封装。效果也不错。就是用时要扎孔填管

    僵尸世界大战 回复:
    也是为安全着想,不拿雷管引,战场上稍微有个火星子就燃爆了,步骤跟c4一样,用雷管引爆
  • 2024-06-17 18:41

    不止是现在战争,在明朝时古人就发现用棉被包裹的火药点燃,其威力翻不知几倍。

    寻水鱼 回复:
    万人敌
  • 2024-06-17 15:03

    原来如此

  • 2024-06-20 11:40

    就是包装严实好拿而已,不会再行军中散的东一块西一块

  • 2024-06-18 21:58

    还是喜欢爆破筒,实用!

  • 2024-06-16 17:31

    我在想,有没有拿错的[捂脸哭]

    陌客 回复:
    重量都不一样。炸药密度类似面粉,同体积比棉花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