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万亿!全球最大芯片公司诞生,能顶3个台积电,凭什么这么厉害

小酱爆娱噶 2024-09-15 20:16:40

2024年9月,全球科技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一家芯片巨头身上,大家都想看看他们接下来会有哪些大动作。

这家公司,不是手机芯片霸主高通,也不是存储芯片巨头三星,而是凭借GPU和AI算力异军突起的英伟达。

这一次,它以近3万亿美元的市值傲视群雄,相当于两家台积电的体量,坐稳全球市值最高芯片公司的宝座。

英伟达的成功,不仅是创始人黄仁勋的个人传奇,更是GPU赋能AI时代,重塑芯片行业格局的最佳注脚。

英伟达的掌舵人黄仁勋,在科技圈素有“皮衣刀客”的称号,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的风向,带领英伟达一次次站上浪潮之巅。

2024年初,英伟达的股价就开始一路狂飙,涨幅一度超过150%,即使在7月底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回调,也迅速反弹,并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黄仁勋今年可真厉害,身家翻了一倍,离千亿美元的大关越来越近了,现在已经排进全球最富的人前十名了。

英伟达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得益于对GPU技术的长期投入和对AI趋势的精准把握。

早在1990年代,英伟达就将目光瞄准了图形处理领域,致力于开发性能更强大的GPU。

彼时,CPU还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器,而GPU只是作为图形加速器存在,应用场景主要局限于游戏和专业图形处理领域。

但黄仁勋和英伟达的工程师们敏锐地意识到,GPU拥有比CPU更强的并行计算能力,更适合处理海量的图像、视频数据,而这正是未来AI发展的关键。

GPU,也就是图形处理器,和CPU,也就是中央处理器,虽然都负责处理数据,但它们的工作方式和擅长的事情却很不相同。简单来说,GPU更像是专门处理画面的高手,而CPU则是更像多面手,能做很多事情。

CPU擅长处理复杂的逻辑运算,但只能按照指令顺序执行任务,而GPU则拥有成千上万个计算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尤其擅长进行矩阵运算,这正是深度学习算法的核心。

因此,当AI技术开始进入爆发期,对算力提出指数级增长的需求时,GPU迅速成为AI时代的“宠儿”,而英伟达则凭借着在GPU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这场技术变革的最大赢家。

从游戏到AI,英伟达的崛起之路,是一条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技术进阶之路。

2006年,英伟达推出了CUDA平台,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并行计算架构,它允许开发者使用GPU进行通用计算,将GPU的应用场景从图形处理拓展到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等更广泛的领域。

此后,英伟达不断迭代GPU架构,推出了一系列性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产品,并与谷歌、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建立了深度合作,将GPU应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

虽然英伟达风头正劲,另一家芯片巨头却显得有点黯淡无光。

说起来,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就是台积电。

英伟达一直都依赖台积电来制造他们最厉害的显卡芯片。

英伟达订单越来越多,台积电的产能也越来越吃紧了。

2024年9月,黄仁勋在一次技术会议上公开表示,英伟达正在考虑将部分订单交给其他代工厂,这一消息立刻引发了业界震动。

台积电的困境,表面上看是产能不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创新动力和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把握不足。

过去几年,台积电一直专注于提升芯片制程工艺,从7纳米到5纳米,再到3纳米,不断突破物理极限,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现在芯片越来越难做,做出来的效果也没以前提升那么明显了,而且钱还越来越贵。

与此同时,新的芯片架构、新的计算模式不断涌现,对芯片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伟达市值一路高歌猛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昔日的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黄仁勋在技术会议上的一席话,无疑给台积电敲响了警钟:时代变了,曾经的“护城河”,如今可能变成“泥潭”。

台积电的“委屈”并非无中生有。

以上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24年2月24日“谁能替代英伟达?”

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一直是英伟达的合作伙伴,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

然而,英伟达订单的暴涨,却让台积电有点“吃不消”。

一方面,全球芯片市场需求激增,台积电产能本就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英伟达对先进制程芯片的需求不断攀升,而台积电在美国的新工厂迟迟无法量产,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了缓解产能压力,台积电采取了涨价策略。

然而,涨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更让台积电担忧的是,英伟达已经开始“另寻新欢”。

英伟达老黄说,哪怕新工厂的技术没台积电那么牛,导致芯片质量和成本有点波动,他们也能接受。

言下之意,只要能保证产能,其他的都可以商量。

台积电陷入被动,与其战略布局的失误不无关系。

过去几年,台积电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提升芯片制程工艺上,7纳米、5纳米、3纳米……

升级换代越来越贵,但提升的效果却越来越小。

更致命的是,台积电在美国建厂的计划遭遇了重重阻碍,人力成本高企、技术人才流失、文化差异等问题接踵而至,导致新工厂投产时间一再推迟。

反观英伟达,则凭借着对GPU和AI趋势的精准把握,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牢牢占据了市场主动权。

从GUDA平台的问世,到全新GPU架构的推出,再到H100GPU的市场热销,英伟达始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不断为市场提供性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产品。

台积电想要摆脱困境,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光靠提升生产工艺,已经不够用了,得想点新办法才行。

台积电需要在芯片架构、计算模式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拥抱新的技术趋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英伟达的崛起,并非只是想在芯片市场分一杯羹,它更像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意图重塑整个芯片行业的格局和游戏规则。

而这盘棋的关键,就在于GPU和AI的深度融合。

传统的芯片行业,以CPU为核心,GPU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图形处理单元存在。

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在深度学习等领域大显神威,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

英伟达这几年可厉害了,不仅在游戏显卡上很强,还敏锐地发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力,迅速转型成为AI芯片的领头羊。

以上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4年9月12日“英伟达暴涨8%!黄仁勋安抚市场:AI芯片抢购潮还在继续,所有人都指望我们”

英伟达的野心,不仅体现在其不断推出的高性能GPU产品上,更体现在其构建的完整生态系统中。

CUDA平台的推出,为开发者提供了利用GPU进行通用计算的工具和平台,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加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

此外,英伟达还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将GPU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进一步巩固其在AI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英伟达的成功,给芯片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台积电虽然是芯片代工领域的巨头,但其缺乏创新能力、过度依赖先进制程工艺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面对英伟达的步步紧逼,台积电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很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英伟达的崛起,也给中国芯片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英伟达的成功经验表明,专注于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国芯片企业突破封锁、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英伟达的强势地位,也意味着中国芯片企业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英伟达的成功,给咱们中国芯片产业上了两课:一是可以的,你看人家都做到了,咱也行!二是要努力,人家已经领先了,咱们得加把劲追赶。

在全球芯片市场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芯”如何破局,如何突围,成为一个绕不开的时代命题。

以上信息来源:海外网2024年9月13日“台积电危险了?英伟达CEO称或考虑其他代工厂”

中国的芯片行业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出现了华为海思、紫光展锐这样的厉害公司,他们设计出了不少好芯片。不过,高端芯片方面,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英伟达的崛起,再次提醒我们,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是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需要中国芯片企业发扬“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精神,潜心钻研,攻克难关。

想要芯片产业更强,我们也要重视培养人才,吸引更多厉害的人加入,让芯片行业越来越有活力。

除了企业自己加油之外,政府也应该帮忙指引方向,一起才能做好。

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芯片产业,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未来,我们得更支持这个行业发展,让它更有活力。鼓励企业多投入研发,让上下游一起创新,这样才能让它越来越好。

以上信息来源:新浪财经2024年7月11日——摊牌了!台积电把市值搞大了,但很“委屈”

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都明白,自己研究技术有多重要!他们已经开始花大价钱研究核心技术,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很厉害的成果。

例如,华为海思麒麟芯片已经能够与高通骁龙芯片相媲美,在部分性能指标上甚至有所超越。

中国芯片的发展之路,既让人充满期待,也充满荆棘。

英伟达的成功让中国芯片企业看到了希望,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有了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再加上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中国芯片产业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快速发展,最终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英伟达的辉煌,是GPU赋能AI时代的缩影,也预示着芯片行业未来竞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制程工艺的微缩,而是转向对计算架构、算法优化、生态构建等更深层次的探索。

对于中国芯片产业来说,英伟达的成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芯片企业需要学习英伟达的前瞻眼光和创新精神,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中国芯片产业正在从单纯的代工生产,向自主研发和创新迈进,这标志着中国在芯片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芯”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

0 阅读: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