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并轨后,专业设置就撵不上市场了

翠彤聊房产 2024-07-23 18:52:54

1997年在211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时,伴随着的还有一项影响深远的决定,那就是大学并轨。

01

什么是大学并轨?

简单说,就是上大学要自己掏Q了,工作也要自己找,不再统一分配了,一切都是市场说了算。

并轨之前是什么样?

并轨之前的大学生,与现在的完全不一样,那时的大学生除了是一种学历标识,还是一种身份标识,同时会统一发放补贴,也可以认为就是工资,毕业后按照需求,统一分配工作。

需求是明确和规定的。

电力高校毕业生去电力系统,水利高校去水利系统,石油高校去石油系统。

土木专业去工程局,图书专业去图书馆,中文专业去学校或者做文秘。

那时,没有专业的冷热之说,也没有专业的你高我低之别。大家毕业以后,只需要去自己该去的岗位就行。

学的通信专业去电讯局,学的图书专业去图书馆,通信比图书馆专业更好?大家都没有这个概念,也不需要。

并轨之前的大学,基本就是按需生产人才,没有多余的专业,也没有过热的专业,一切都是按部就班。

02

为什么要并轨?

确切说,是需求人才的市场变化了,90年底的市场主体,就不全是姓公了,各种生命力鲜活的M营主体已经参与进去了。

并轨之前,高校的人才分配是按需的,没考虑还有M营的市场主体,现在它们出现了,也需要人才,也需要大学生。

同时,人才需求多,大学要扩招,大学生数量要大幅增加,这样的情况下,支出和培养是一笔大的开销。

基于以上因素,大学并轨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大学并轨就是让大学逐步与已经变化的市场吻合起来。

03

大学真的彻底并轨了吗?

表面看,大学是并轨了。

学费自己交了,补贴没有了,工作不管了,招生大规模增加了,这些都说明和以前不一样了。

但实际上,大学的并轨只是在表面,真正的专业问题并没有并轨。

并轨以后,市场千变万化,欣欣向荣,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多种类,多场景的。

而对应的大学专业,则是显得非常迟钝。

很多专业都是基于并轨前所设置的,它的需求也是基于人才分配和机构的设置。

但并轨后,一些机构变化了,有些人才市场并不是一对一需求,有些专业实际上只能存活于体制内。

但高校并没有及时的跟进改革设置专业。大学表面看并轨了,底层很多逻辑并没有改变。

04

专业的滞后性逐步在今天显现。

各大名校在招生中屡屡断档,很多专业录取甚至出现0报考。

专业真的这么冷吗?

比如,现在的生物工程被认为是填坑专业,21世纪的今天,本就是生物的时代,生物工程怎么可能过时?

不是生物工程过时,而是专业设置过于笼统,没有细化到与企业对接的层次。

再说水利工程,川大一口气减掉31个本科就含有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也冷吗?

面对新能源、面对水网、水平衡、水治理、水污染,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的人才也太多了,问题是我们的专业和知识设置,没有撵上这个变化和需求。

2024年,很多985名校出现因某几个专业而导致学校提档线降低很多,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行业高校,因为自己的专业优势提档线一涨再涨。

这一次,都是源自当初并轨的不彻底造成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