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楼梦》亏损2亿,导演胡玫破大防:我眼瞎?这黛玉丑吗?

探影光月 2024-08-22 21:42:38

影视寒冬中的“审美冲突”——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票房滑铁卢说起

2023年暑期档,电影市场高开低走,有人票房口碑双丰收,有人却“淹没”在人潮中,沦为炮灰。

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部顶着“名著光环”、斥资两亿的“大制作”,却在上映后迅速遭遇滑铁卢,最终只收获了预测总票房600万的惨淡成绩。

更让人意外的是,面对观众的差评,导演胡玫一反常态,不仅没有“躺平任嘲”,反而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声,怒怼网友,质疑观众审美,甚至放话要动用法律武器维护名誉。

这场“导演手撕网友”的戏码,一度将《金玉良缘》推上风口浪尖,引发了大众对于电影、审美、导演与观众关系的广泛讨论。

而在这场喧嚣的舆论风暴背后,《金玉良缘》究竟是一部“被低估的好电影”,还是一部“消费经典的烂片”?导演胡玫的“愤怒”究竟是“真性情”,还是“输不起”?

一、“金玉”蒙尘:一部倾注20年心血的电影缘何遭遇滑铁卢?

《金玉良缘》的导演胡玫,是业内公认的“大导”,曾执导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作品,在观众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早在2005年,胡玫就萌生了将《红楼梦》搬上大银幕的想法,并为此倾注了整整20年的心血。

从剧本创作到选角,从场景搭建到服装道具,胡玫都力求完美,甚至为了“还原”红楼梦中的奢华场景,不惜斥巨资搭建了40余处影棚。为了让演员更好地理解角色,胡玫还要求所有演员提前9个月进组,进行封闭式培训,学习琴棋书画、礼仪规范等。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倾注了导演20年心血、投资高达两亿的“大制作”,却在上映后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滑铁卢。

观众对于影片的评价几乎可以用“一边倒”来形容,“剧情魔改”、“选角灾难”、“服化道廉价”等批评声不绝于耳。

不少观众吐槽,影片为了迎合市场,对原著进行了“魔改”,将原本充满古典韵味的故事,拍成了“四不像”的爱情偶像剧,不仅失去了原著的精髓,还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气息。

而影片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选角。作为一部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观众对于角色的选择自然有着更高的期待。然而,《金玉良缘》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却让观众大跌眼镜。

在大多数观众心中,林黛玉就应该是87版陈晓旭那样,眉目如画,气质清冷,我见犹怜。而《金玉良缘》中的林黛玉,却完全颠覆了观众的想象,不仅没有古典美人的气质,甚至被一些网友吐槽“像是从动画片里走出来的”。

而贾宝玉的扮演者,同样没有演出原著中“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翩翩公子形象。

選角的失败,不仅让观众难以入戏,更让整部电影充满了违和感,也让观众对导演的审美产生了质疑。

二、导演“破防”:是观众不懂欣赏,还是创作者“自嗨”?

面对观众如潮的批评,导演胡玫坐不住了,她在社交平台上接连发声,为电影和演员辩护。

她先是质疑观众“恶意差评”,称“一部电影刚上映,你们哪来的深仇大恨”。随后,她又将矛头指向了那些批评林黛玉“丑”的网友,她晒出林黛玉的剧照,反问“这个妹妹真的很丑吗?”,似乎在暗示观众不懂欣赏。

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她还特意将自己过往的代表作作品集锦置顶,其中包括《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经典作品,似乎在提醒观众,她是一位有实力、有经验的导演,她的审美不应被质疑。

然而,胡玫的这一系列“操作”,并没有得到观众的理解,反而让她陷入了更大的争议之中。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胡玫的“破防”,是因为她把《金玉良缘》看得太重了,这部电影倾注了她20年的心血,她自然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

但问题是,观众的评价是基于电影本身,而不是导演的名气和资历。

也有网友认为,胡玫的“愤怒”,其实是一种“自嗨”的表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导演,她应该明白,观众的口味是多元的,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与其在社交平台上与观众争论不休,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这部电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观众不买账。

三、 “审美冲突”背后的深层思考:是谁“杀”死了《金玉良缘》?

《金玉良缘》的票房滑铁卢,固然有市场因素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主创团队在创作理念上的“偏差”。

首先,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似乎过于注重个人表达,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和观众心理。

胡玫导演曾多次表示,《金玉良缘》是她“20年的梦想之作”,她想拍出一部“不同以往”的《红楼梦》。

然而,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 导演的个人风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

过度追求“创新”,很可能会失去原著的精髓,最终落得“四不像”的下场。

其次,选角的失败,也暴露出主创团队在审美上的“断层”。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其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87版《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演员的选择。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欧阳奋强饰演的贾宝玉,都完美地契合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经典。

而《金玉良缘》的选角,却完全背离了观众的期待,甚至有网友调侃,“这届导演的审美,已经跟不上观众的节奏了”。

选角的失败, 固然有导演个人审美的因素, 但也反映出当下影视圈的一个普遍现象: 一些导演为了追求流量,不惜牺牲作品的质量,启用一些没有演技、没有气质的 “流量明星” 来吸引眼球,最终导致作品口碑和票房双双扑街。

四、 影视寒冬中的警示录:用心才能赢得观众

《金玉良缘》的票房滑铁卢,为所有影视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在这个影视寒冬, 观众的审美越来越高, 对影视作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那些粗制滥造的“快餐式”作品, 已经很难再获得市场的认可。

正如87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所说,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

这句话, 或许是 对所有影视从业者的警醒: 对待经典,要心存敬畏, 不要为了迎合市场而丢失了作品的灵魂。

用心创作, 尊重观众, 这才是影视作品成功的唯一法宝。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