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前夜,最年轻的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在广州塔举办了二十周年庆典活动,而这也就意味着主流合资品牌们在中国市场都已过了「二十岁」。
过去二十年,是中国汽车市场方兴未艾的二十年,是合资品牌风光无限的二十年,更是中国品牌从弱到强的二十年。中汽协数据显示,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达到64.6%。
要知道4年前的2020年,中国品牌市占率曾跌破40%;但自2021年增长至44.4%后,中国品牌开始一路狂飙,直到今年前10月超过60%。
中国品牌狂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新能源的助力。得益于中国品牌战略的灵活、技术的创新以及政策的驱动,中国汽车市场在三年多时间里就完成了需求基本面的「油到电」的切换。
在这场油到电的转变中,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的位置完全对调,前者从强者变成弱者,后者从弱者变成强者。
没有人可以阻挡变化。起先还矜持的合资品牌,如今变得无比积极,如何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成为共同的行动纲领。这种绝地反击的迹象在下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各个品牌采取的策略却不尽相同。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9月下旬别克品牌对旗下王牌SUV车型昂科威Plus推出限时一口价,率先吹响了绝地反击的号角,而且也给合资品牌打了个样——战斗先从最擅长的燃油车市场打响。
此后,君越2025白金款也以限时一口价参与其中,而在别克最强势的高端MPV市场,别克GL8陆上公务舱与第六代GL8陆尊同样都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别克这场战斗打得很漂亮,昂科威Plus在2个月交付了20000辆,君越2025白金款5天订单超5000台,GL8重回MPV市场销量的第一。
看到这样数据,有观点认为,这是别克在新能源领域能力不够只能燃油车来凑,其实相反,在所有合资品牌中,别克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占比是最高的。而且凭借别克GL8 PHEV车型的热销,别克也成为「绿牌」能见度最高的合资品牌。
在别克背后,有上汽与通用合资成立的泛亚技术中心,在新能源技术与成本控制上有着先天本土化的优势,所以,新能源别克GL8 PHEV的售价能够做到与中国品牌竞品车型保持一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别克依靠极具本土化优势的泛亚技术中心势必会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更强的攻势。
与别克这种「道术」相结合的打法不同,我们前面提到的广汽丰田更多地集中在「道」的层面,比如说提出「中国自研」,从企划、开发、验证评价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产品由中国团队100%完成,并以电动化与智能化为突破点,实现产品与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布局。直白地说,就是未来广汽丰田的产品将由中国团队开发,不再对丰田全球化车型实施「拿来主义」。
广州车展上,广汽丰田首款本土化车型铂智3X亮相,主要是在智能化层面的提升,按照官方说法,铂智3X将是合资品牌第一台一段式端到端15万级SUV。当然,以智驾为切点的铂智3X后能否为广汽丰田成功打上新能源+智能化的标签,充满着不确定性。
沉寂许久的东风日产则全面选择拥抱中国市场,提出了「GLOCAL」模式,全新新能源架构下的首款纯电车型N7,也已经在广州车展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新车的智能座舱。因此,东风日产也成为首家与华为联合研发智能座舱的合资汽车公司。从东风日产的巨大转变中,不难看出它对中市场的重视
广汽本田发布了旗下全新纯电品牌「烨P」,烨P品牌也是以中国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由中国年轻的研发团队自主设计,核心在于把本田造车理念与中国本土化的技术和优势资源进行融合,打造更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一定意义上说,本田与丰田理念不谋而合,是「现地开发」模式。根据规划,烨P未来3年内将推出3款新车,涵盖中高级轿车以及大型SUV。问题是,广汽本田此前就有e:NP电动品牌,市场表现非常一般,如今再次推出烨P品牌,消费者接受度会提升么?
马自达是比较特别的一个,选择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也就是马自达的设计与操控调教+长安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其首款车型是EZ-6,得益于采用增程+纯电技术路线,所以价格还是比较有市场竞争力的。但长期看,「马自达」这种拿来主义,多多少少会影响马自达的品牌形象。不过,对体量比较小的马自达而言,这种合作模式是成本最低且可行的「生存策略」。
显而易见,此番合资品牌战略调整以日系为主导,而德系已经完成了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战略,但客观地说,大众在新能源战略的推进上失利了。
失利的原因也很简单,大众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变化,同时高估了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未来,大众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战略如何推进,决定着这个在中国市场有着40年历史的品牌的成败。
规模较小的合资品牌,像北京现代、悦达起亚基本躺平了,观望新能源、燃油产品亦不积极;倒是长安福特有意思,在合资品牌全面同比下滑的态势下,他的1-10月累计销量反倒同比增长3.4%。
中国汽车市场已然明朗,合资品牌们积极跟进新能源才是活得更好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