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戏曲艺术发展的悠悠历史长河里,皇后戏院可是个响当当的殿堂。它大概是在1930年前后建起来的,坐落在南京西路和西藏中路交界的南转角处,是个大厦剧场。
新世界游乐场在上海早期算得上是个大型游乐场,它是黄楚九和经润三一起办的。可到了1917年,黄楚九另起炉灶搞了个大世界游乐场,这“新世界”就慢慢不行了。到了1930年,南楼的部分楼层改成了旅馆,底层就变成了皇后戏院。
后来越剧在上海越来越火,皇后戏院也就顺势成了专门演越剧的地儿。上世纪40年代,有“越剧皇后”之称的姚水娟在这儿长期驻场,“到皇后看越剧皇后”这句广告语,在报纸上、坊间那是传得可广啦。
少壮派的崛起之路1947年,对越剧界来说是个变化多端的年份。当时著名的越剧演员袁雪芬因为旧病复发,没办法只能暂时告别舞台,剧团也得重新组。陆锦花这样的小生演员也陷入了事业的迷茫期。
陆锦花先是停演了好一阵子,一直到5月,才在“龙门大戏院”和邢竹琴一起演了《新月夜归人》《断肠曲》《黑暗家庭》等剧目。其中那部时装越剧《黑暗天堂》一下子就火了起来,陆锦花也出名了。
她那十八句弦下腔十字调组成的唱段,那独特的韵味深深地留在了观众的心里。
也许是在舞台上找到了新的方向,又或许是心里想着要为越剧的发展出份力,陆锦花心里就有了个想法,要挑大梁组个剧团。一方面,她想有个更大的地方来好好打磨自己的艺术;另一方面,她也惦记着一众姐妹的生活,想给她们找个吃饭的地方。
没想到,她这个想法得到了前、后台老板、经纪人还有姐妹们的一致支持,大家就一起努力,开始筹备新剧团。
给剧团取名的时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一天,剧团前台老板孙某看着这群二十来岁、朝气蓬勃的演员,领头的陆锦花漂亮又有才华,还透着一股往前冲的劲儿,孙某当下就拍板说:“我看陆小姐就像个少壮派,剧团就叫少壮剧团吧!”
就这么着,“少壮剧团”就诞生了,还进了名声在外的皇后戏院。剧团诞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个和陆锦绣花搭档的旦角。于是,王文娟就闪亮登场了。
王文娟的越剧之旅王文娟的越剧路是从浙江嵊县的一个小村子开始的。1她原来叫王彩娟,家里虽说不富裕,可这挡不住她对越剧的喜欢。13岁那年,她跑到上海,投奔到表姐竺素娥门下,开始了学艺的路,一开始学小生,后来改成了旦角,靠着《投军别窑》出了名。
在同孚戏院时,王文娟是二肩花旦,在舞台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她的表演细腻,不管是演温婉的大家闺秀,还是俏皮的小家碧玉,都能演得特别像那么回事儿。
比如《碧玉簪》里的李秀英,她把角色的娇羞、委屈演得十分到位,观众看了都觉得感同身受。又比如《盘夫索夫》里的严兰贞,她把角色的聪慧和果敢演得活灵活现,几句唱腔、几个身段,就把人物立得稳稳的。
当陆锦花邀请她加入少壮剧团的时候,王文娟的人生迎来了个大转折。不过过程可不容易,同孚戏院的老板知道王文娟有潜力,舍不得让她走。好在皇后戏院的老板特别想把王文娟招来,不惜花了两根金条的“转会费”,这才让王文娟能到少壮剧团。
时装越剧《礼拜六》的成功新剧团成立了,首演剧目那可太重要了,陆锦花把目光放在了时装越剧上,想搞点创新。剧务部在好多剧本里挑来挑去,最后于吟编剧的《礼拜六》被选中了。
为了能把演出质量搞好,剧团破例停演了半个月,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练中,从每一个唱段、每一个动作,到舞台布景、灯光音效,都反复地琢磨。
1947年8月16日下午两点,皇后戏院十分热闹,少壮剧团的开幕仪式和《礼拜六》的首演就开始了。陆锦花把富家子的潇洒和不羁演得特别到位;王文娟把女学生的纯真和痴情演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剧里的富家子和女学生一开始还花前月下的,可富家子最后还是没挡住花花世界的诱惑,喜新厌旧,花钱大手大脚,最后沉沦了。
女学生却怀孕还被抛弃了,一下子陷入了绝境。等到男方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身败名裂了,再回头想想以前的事,就只剩下无尽的悔恨。
那一曲“思今日,想从前”的大段唱功,唱得十分感人,台下的观众没有一个不被打动的。
《礼拜六》能成功可不是偶然的。它的剧情特别贴近现实,把当时社会上的好多问题都深刻地展现了出来,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让观众看了心里特别有感触;此外,剧团的阵容豪华,演员们什么行当都有,配合还默契。
越剧热潮风靡上海《礼拜六》一下子就让少壮剧团出名了,也让时装越剧成了大家街头巷尾都在说的话题。紧接着,剧团又趁热打铁,推出了七幕家庭伦理悲喜剧《天伦之乐》。
这部剧就像一幅市井画一样,把家庭里的那些琐事、亲情之间的纠葛、人性的善恶都展现得特别清楚。观众们在剧里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一会儿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着急,一会儿又为亲情的回归感动得掉眼泪。
还有那部上海社会写实剧《女伶受辱记》,把当时演艺圈的黑暗和不公都剖析了出来。剧里的女伶们怀着艺术梦想,可在现实中却被权贵欺负、被恶势力压榨,让观众们看了特别气愤。
《人难做》把焦点放在了表达普通人在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上。主角在事业上老是碰壁,家庭里也是矛盾不断,面对生活的刁难,他也迷茫过、失落过,可就是一直不放弃。
少壮派的深远影响陆锦花和王文娟的成功可不是偶然的,是对越剧艺术执着追求、勇于创新的结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们用越剧传递着人间真情、社会百态,让观众在戏曲里找到了安慰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