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员”口子打开,“达龄”被干预,走退去留如何选?

八角帽的五星聊武器 2024-07-23 20:20:38

“补丁”终于来了,主要内容:一是“复员”的口子打开,对于“干龄”不满6年的可以“复员”,但指标控制在每年单位新进人员数量的5%,指标由单位统筹使用,每季度一次,不占用年度指标。二是“达龄”超配高配暂行,按照30%左右的比例超配高配“达龄”人员,最高比例为符合条件人员的35%。三是调控退役导向,主要针对少校军衔。

为何采取上述“补丁”,其实答案很简单,解决当下的突出问题。

新的军官制度施行以来,“前慢后快中间稳”成为军官晋升的主基调,“一职一衔”成为军官职业化的体现形式,然而随着新制度的施行,一些问题逐步显现并累积。

由于尉官的晋升年限被拉长,且以长期服役为导向,导致尉官晋升缓慢且缺乏流动,影响了部分基层军官的积极性,同时“达龄”退役成为导向,基层尉官积压严重。

于是,少部分年轻军官产生了被动“躺平”的想法,还有的则消极等待“达龄”退役,而有些希望长期服役的因没有晋升空间不得不被动“达龄退役”,这些都不利于部队军官队伍建设。

这便是上述“补丁”出台的背景。对于极少数确实消极等“复员”的“放开口子”,而对于打算长期服役但没有位置的基层军官则在一定比例内超配军衔等级,尤其是中尉达龄突出的单位,暂时过渡缓解矛盾。而对于少校以上军衔则逐步调控退役,促进尉官的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复员”的指标很少,5%的比例恐怕比实现军衔晋升还要困难,要客观看待。

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当前军官退役制度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解决方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另外,笔者也多次指出消极等待“复员”或者“达龄退役”是一种非常错误的选择,最后损失最大的往往是自己。

新军官制度出台后,实践证明尚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解决基层尉官积压、缺乏流动等问题。但这些问题绝对不是消极“复员”或“达龄退役”的理由。

实际上,军官制度始终是动态变化的,因为形势在变化,国情在变化,具体的制度理应顺应形势任务,而产生调整,这是符合辩证法的的非常简单的道理。然而,有些同志往往习惯用机械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自然得出错误的结论,进而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行为,往往一步错,步步错,最好后悔晚矣。

消极等复员或达龄退役是典型的机械思维和错误决策。举例说明如下:

小张军校毕业后希望尽快退役,因少尉退役的可能性可以忽略,最快只能中尉达龄退役,则小张的最少服役时间是少尉2年、中尉8年,共10年;相反,小王军校毕业后一直努力工作,且能力突出,很快按照最低服役年限晋升至少校,即少尉2年、中尉3年、上尉4年,共经历9年,在少校调控退役的方向下,小王可选择在晋升少校(副营职)且干年龄10年左右实现调控退役,当然小王也可以继续努力工作,实现更高军衔的晋升。两相对比,同样经历10年,一个消极等待,一个努力争取,一个中尉退役,一个少校退役,个人经历的差距积累的阅历、能力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而转业到地方的待遇差距则更加明显。

如果小张选择复员,距离学校毕业已经有10年以上的时间,知识更新迭代,且军营相对封闭,重新进入社会能否适应,还是个未知数。近年来,选择复员多数经历坎坷,这是不争的事实。

综合分析,消极等待复员和达龄退役,可谓弊端多多。

而且,军官制度始终在优化中,10年的时间足够对一些不成熟的制度做出调整,消极等待的做法往往跟不上节奏,从而使自己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可见,正确的做法是调整好心态,采取小王的思路,用积极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让自己赢得先机。即使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付出后总有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实际上,这次“补丁”的推出,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就是利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1 阅读: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