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全球近视发病率的不断攀升,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逐渐成为眼科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高度近视患者数量庞大,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高度近视眼的后部形态变化复杂,传统的诊断方法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其病理改变。因此,开发新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于提高诊断精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二十四届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年会(Euretina 2024)上,中国眼科再次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来自北京的Xi Chen在壁报环节展示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对高度近视眼的后部形态进行自动特征分析。这项研究不仅体现了中国眼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标志着中国在眼科影像分析领域的技术进步正逐渐走向世界前沿。
研究概览
该研究的数据集来源于北京友谊医院的高度近视研究。研究团队收集了磁共振成像(MRI)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通过对MRI图像的处理,计算了眼球后部表面每个散点到眼球中心的距离及其曲率。OCT图像主要用于检查黄斑区,并确定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平均曲率。通过MRI图像将3D眼球形态分类为三种类型:眼球后部呈球形和椭圆形(Type-0),眼球后部呈锥形(Type-1)和鼻侧扭曲、颞侧扭曲或桶状眼球后部(Type-2)。研究的评估重点是基于MRI和OCT图像测量的参数来描述这些眼球形态。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共分析了52名参与者的102只眼,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0.6岁,平均眼轴长度为28.5mm,其中约68%为女性。
不同类型之间的年龄差异显著,Type-1(平均年龄65.5岁,P<0.001)和Type-2(平均年龄63.3岁,P=0.043)比Type-0(平均年龄53.2岁)的参与者年龄更大。
各组之间的眼轴长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0.001),Type-0组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7.1±1.6mm,Type-1组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8.8±2.1mm,Type-2组的平均眼轴长度为32.0±1.4mm。
基于MRI的形状指数显示了不同眼型之间的差异。
OCT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之间的曲率不同,其中Type-0最平坦,Type-2最弯曲。
视网膜色素上皮曲率在区分类型方面显示出较大的区分能力,AUC值凸显了其有效性。
研究表明,通过MRI图像测量的眼后节参数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的眼球形状,且具有较高的鉴别度。此外,OCT得到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曲率也能很好地区分眼球后部形状,并与MRI图像测量的参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研究启示
该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眼后部形态的自动特征分析方法,还为高度近视眼的分类提供了新的生物学参数。通过MRI和OCT图像的结合使用,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眼球后部的形态变化,这对于理解高度近视的病理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临床实践,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讲题:Auto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sterior Morphology in Highly Myopic Eyes
讲者:Xi Chen (China)
共同作者:Xiaofei W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