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失业一次你就应该知道,靠上班不行

云里飘雨 2024-09-14 11:51:56

其实只要失业一次,你就应该知道,光靠上班是不行的。

美国调查记者&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自己的书中说:失业,并不是我们不够努力。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曾经在公司担任中层职位,勤勤恳恳地为公司奉献精力、终日加班、随时待命、全力以赴、身心负荷达到极限,即使是这样的节奏也并不能让白领换来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得不接受再就业困难所带来的生活质量下行。

而工作难找也不能简单的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在芭芭拉卧底成为一名失业白领,四处求职的过程中,她可以说用尽了一切办法,甚至花了6000美金找职业教练、参加求职训练营、就业博览会以及各种社交课程,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份理想且合适的工作。

为什么找工作会这么难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年龄」。

一位华尔街的雇主说:假如一位求职人员的年龄超过了40岁,那么雇佣公司会认为求职者已经不再用大脑思考了,过了50岁,就认为求职者已经油尽灯枯了。

但对于35+、40+、50+的求职者来说,年龄越大,意味着经验越丰富、资历越深、同时业务上适应性很强,所以自己应该获得更高的薪资。

雇主与求职者之间的这种矛盾,其实来自于“公司和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和极致的工作效率”。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司不把打工人当成人来看待,而是一个机器、一件东西,他们抛弃了情感上的链接,眼睛只盯着「利益」。

失业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过多的劳动力角逐过少的工作岗位导致的。但很多经济学家研究认为:失业的出现是因为工资的弹性不足以出清市场。

‌‌市场出清是指: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状态‌。

也就是说,工资并不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让雇佣方和打工人之间达到市场平衡。

商品本身的价值有组织和市场来判断,因为商品制作需要投入可计量的材料费、设计费、人工费等等。

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白领,是无法计算成本的,况且,制作方能够对自己制作的商品进行定价、宣传、销售,但打工人的父母、师长却无权对自己培养的人才进行估价、宣传、销售。

只有极少数父母背景雄厚、教育背景优质的人,才能获得“好定价”。

所以,商品的主动权很强,而大多数人的主动权却很小,人的职场价值只能根据“买方”来定。

更严重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年失业者,都在被迫选择「向下流动的生活」。

2003年《纽约时报杂志》的封面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一位过去年薪30万美元的计算机行业管理者,在失业2年后被迫去Gap做导购。

我们也会看到40多岁的女性被裁员,为了生活去做家政服务;在公司做了10余年的老员工被劝退,跑外卖为生;整个部门没了,负责人待业几年,只好去开网约车司机;还有企业中层员工被辞退后,去星巴克卖咖啡;甚至还有中年白领被裁员后,去工地做民工、做快递员……

而且,失业的时间越长,越难找到工作,一旦生活所迫去选择做服务员、司机、保洁等工作,就会掉入「求生存」的边缘地带无法短时间脱身。

失业这件事关乎每个个体,我们焦虑恐慌、抱怨愤恨都没有用,因为这种情况由不得我们,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只是一粒米粟,也许我们无法摆脱顺流而去的大趋势,但或许能够在流动中寻找发芽、生长,借助不断变多变长的根须力量,活成一片绿茵场。

或早或晚,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件事:失业的可怕之所以能构成你生活的崩塌,原因是你把上班当成了自己唯一的生存支柱。在过去长达几十年的「有个班上,才是正经日子」的价值观的浸染中,我们都忘了「除了上班,我们本就拥有很多出路」。

是我们亲手把自己人生的方向盘交给了别人,并以此为荣数十年,现在突然发现,原来别人开的车会倒、会翻,一不留神就被司机踢下车。

找到自己的方向盘、开自己的车、走自己的路,只要你不下车,就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让你中途折返。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