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消费降级,第一个砍掉的居然是…

李才哥说影视 2024-12-27 00:46:16

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让人揪心的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是一位40岁的中年女性,她在经历了第三次裁员打击后,为了维持尊严,每天早晨按部就班地“上班”,而她的“办公室”竟然是图书馆。然而,让她意外的是,图书馆里同样聚集了大批和她一样的中年人。其中,一个不断打电话寻找工作的焦虑中年男子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种“失业男女占领星巴克”的现象,媒体已不止一次报道。中年人面临的压力巨大,即使在失业的困境中,他们也要强颜欢笑,假装一切如常,仿佛只要按时出门,打开电脑,他们就能重新变回那个有工作可做的人。

近两年来,尤其是今年,我听到了许多关于失业的消息,还有一些人虽然保住了工作,但收入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减。在收入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紧缩开支,谨慎度日。过去,一到节假日,各大商场人头攒动,消费热情高涨。但近年来,节日的热闹氛围已大不如前。人们开始选择降低消费档次,过去热衷的出国游变成了国内游,既有趣又经济。

许多家庭甚至缩减了父亲陪伴孩子的支出。父亲不出行,可以节省一张机票和门票,甚至还能升级酒店住宿。而且,父亲在家也能享受到放松的时光,或许还能赚取一些加班费。

曾经的奢侈,如二三十元的奶茶,现在也要比较哪家更具性价比。午饭的选择也变得更为慎重,人们开始比较哪家外卖量大实惠,哪家可以凑满减。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失业后的中年人,不得不接受消费降级的现实。

对于有娃的家庭来说,消费降级无疑是一项挑战。有了孩子后,家庭的开支就像洪水般汹涌。抚养一个孩子,无论在精力还是财力上,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那么开销就更为可观。因此,家庭必须在仔细权衡哪些开支必不可少,哪些可以削减。

我查阅了网络上的许多观点,发现对于大多数有娃家庭来说,首当其冲的是大人的开支,然后才会考虑孩子的支出。

在消费降级的第一阶段,家庭通常会削减奢侈品开支。奢侈品本就是非必需品,经济宽裕时可以适当购买,经济紧张时则可以减少或不再购买。第二阶段,家庭会削减非必需品开支,追求性价比。

比如,护肤品可以从几千元的高档品牌降级到几百元甚至更便宜的替代品,只要能保证基本效果即可。而在衣物鞋帽方面,可以尝试多种风格搭配,减少购买新衣新鞋,从而节省开支。

最后考虑削减的是孩子的支出。许多父母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因此,孩子的支出主要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和教育投资两大部分。在教育投资方面,如兴趣班、课外补习、国际学校等都是不小的开销。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学习特长、培养才艺是有益的。但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加,兴趣班的学费成为了许多家庭的负担。因此,家长们开始考虑降低部分育儿支出,以确保家庭有足够的储备金。一般而言,家庭会优先削减非刚需的兴趣班,如钢琴、滑雪、高尔夫,而保留刚需的兴趣班,如体育运动、书法练字以及与语数外相关的兴趣班。

还有一些原本计划让孩子出国读书的中产家庭,在消费降级后也调整了计划。有些家庭因经济压力将孩子转回公立学校,有些则选择将留学目的地调整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有娃家庭开始关注教育投资的回报率,选择在家庭经济能力范围内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路线。

面对当前的大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消费降级的浪潮正在席卷而来,我们必须调整预期,接受变化。正如查理·芒格所说:“想过得幸福很简单,第一条,降低自己的预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勇敢面对挑战,做好心理预期,确保家庭生活平稳进行。

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保留一些务实的兴趣班,如英语、思维训练、体育运动等,这些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家庭的财务规划,避免盲目投资,确保家庭现金流的稳定。

虽然消费降级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它也让我们摆脱了许多无用的东西,开始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正如网友所说:“从前总觉得精致生活是幸福,现在发现简单也是一种快乐。”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化,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