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日立秋是“凶日”,牢记“1要躲,2不做,忌3事”,平安入秋。
今天我们正式迎来立秋节气,二十四节气已经过了一大半,我们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表示开始的意思,因此立秋的到来标志着秋天正式开始。
老话说“立秋暑未消,秋老虎驾到”,立秋后还有炎热的末伏天气,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5日至8月23日,总共40天,到了8月24日才出伏,即便出伏了,还有相对炎热的处暑节气,因此立秋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我们老祖宗把立秋之后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像在我国民间就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说的就是立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很热。
今年8月14日入“末伏”,末伏的时间在立秋之后,我们称之为“秋包伏”,并且今年包的时间比较长,立秋后还有17天的伏天,今年的“秋包伏”属于“大包伏”,这预示着今年立秋后还要炎热很长时间,秋老虎的势头会比较猛,我们要做好防秋燥的准备。
那么秋天相对炎热好还是相对凉爽好?秋天凉爽人会感到比较舒服,但是却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秋天过于凉爽会降低植株的光合作用,农作物容易因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而如果秋天相对炎热,那么农作物就有足够长的生长时间,粮食作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粮食作物的籽粒会更加的饱满。因此,秋天炎热的时间长对农民来说是好事。
立秋是非常重要的节气,其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事生产。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立秋交节当天下雨,那么就是“顺秋”,这预示着秋粮容易大丰收。正如农谚说:
“立秋有雨往往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三场雨,秕谷变长米”。
进入立秋节气,粮食作物的籽粒正处于灌浆期,这个时候粮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迫切,如果能够下一两场雨,那么粮食就很容易大丰收,因此立秋下雨对农民来说是好事。
我国民间根据“建除十二神”来择吉,今年立秋的干支时间为甲辰年、壬申月、癸卯日,根据我国民俗信仰,这天对应建除十二神中的“危日”,危日的“危”有小心、危险的意思,在古人看来这是个不好的日子。
古人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立秋后阳气渐衰,阴气渐长,我们的身体为了顺应节气的变化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今日立秋是凶日,提醒“1要躲,2不做,忌3样”,平安入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要躲这里的“躲”是指“躲秋”,每到立秋节气来临,家里的老人总会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躲秋”。老话说“立秋不躲秋,秋冬是非多”,说的就是如果在立秋当天不躲秋,那么往后就容易多是非。
那么为什么要躲秋?立秋是一年中阴阳相争的时候,这天磁场往往比较紊乱,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一些特定的人在这天就容易“犯太岁”,而太岁是所以神中影响力最大的神,其掌管着一年的凶吉祸福,因此太岁不能犯,为了避免发生口舌之争,在我国民间就有了“躲秋”的习俗。“躲秋”虽然看上去没有科学根据,但是反映了人们对平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躲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了解。
那么哪些人要躲秋?每年容易犯太岁的人都不一样,今年是甲辰龙年,太岁的位置在东南方的辰位,根据民俗信仰,今年生肖龙、生肖兔、生肖狗、生肖牛、生肖羊要躲秋。
那么如何躲秋?躲秋在在一个“躲”字,这天我们可以尽量待在家中不外出,尽量不与别人发生争吵,同时这天我们尽量早睡不熬夜。为了图个吉利,我们遵守一下也不妨。
2不做不熬夜
秋季作为自然界中阳气由盛转衰、由外散转为内收的季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应避免熬夜,在起居方面宜做到“早睡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夜晚渐长,天气转凉,早睡有助于人体阴精得到充分的收藏和滋养;早起则是为了顺应秋季早晨阳气初升、万物开始舒展的生机,早起可以让人体及时感受到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促进体内阳气的生发和舒长。
不悲忧伤感
古人认为秋禀西方之金气,主肃杀与零落。立秋后,天气日渐干燥,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这种季节的变化容易导致人的情绪出现波动,或烦躁、或伤感,从而增加抑郁、悲伤的风险。
因此进入立秋节气我们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在秋高气爽秋天,我们不妨去田野看看庄稼的生长情况,体验丰收的喜悦,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这样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忌3事忌大量运动
入秋后随着天气逐渐变凉爽,很适合进行户外运动,但不宜进行大量运动。立秋之后,人体的阳气开始收敛内养,这是自然界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共同规律。此时,如果进行大量运动并导致出汗过多,就很容易耗损体内的阳气。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如果过度耗损,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
立秋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不会造成过大的身体负担。
忌过量吃辛味食物
在立秋时节,天气逐渐由热转凉,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收敛内养。而辛味食物具有发散的作用,秋季作为肺气最为旺盛的季节,立秋后如果过量食用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会助长肺气,导致肺气过盛。肺气过盛会进一步耗散人体的津液,从而引发秋燥。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立秋后在饮食上我们应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酸性食物具有收敛、滋阴、润燥的作用,很适合在立秋后食用。
忌湿发入睡
立秋标志着季节的转换,天气逐渐由热转凉,中午和晚上温差比较大,我们如果和以前一样在晚上洗头,那么头发会长时间不会自然干燥。
老话说“晚上洗头,到老有愁”,晚上洗头后如果头发未干就睡觉,那么头皮表面就会长时间滞留水分,由于晚上气温偏低,湿气和寒气就很容易通过头皮侵入体内,长期以往,人的身体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更要避免湿发入睡。
总结,入秋了,我们牢记“1要躲,2不做,忌3样”,平安入秋。希望大家平平安安,万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