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天津会区)在天津市国家会展中心召开。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立峰应邀参加会议。
张立峰围绕国际化背景下首都应用型高校推动产学研用的实践路径作经验分享。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特别介绍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梳理学校与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大学之间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的成果基础上,畅谈未来学校进一步深化推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的举措,引发了现场听众的高度认可与关注。
据悉,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由教育部于2018年创办,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旨在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大趋势。此次会议由教育部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共同作为指导单位,由天津市教委主办、天津大学承办,以“科技引领,协同创新,构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新生态”为主题,邀请中外方政府、产业、高校等三百余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会交流。
学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成果
1. 首届中乌(兹别克斯坦)大学科技创新会议
2024年9月,首届中乌(兹别克斯坦)大学科技创新会议在北方工业大学举行。北方工业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技术大学、费尔干纳理工学院、安集延机械制造大学、塔什干信息技术大学、纳沃伊国立矿业技术大学、卡尔希工程与经济学院、吉扎克理工学院等8所高校,就中乌教育合作和科技创新等议题深入交流研讨,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发挥高校优势,以更积极的姿态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乌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大会还举行了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北方工业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7所工科院校强强联手,搭建升级科研合作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合作研究项目“融合业务过程和物联大数据的服务抽象与编程机制研究”
图 BRIBOT方法原理图
本项目旨在促进物联大数据(IoT Big Data)和业务过程管理(BPM)的融合,BPM借助IoT可更快更准地感知物理世界,并为不断膨胀的物联大数据提供应用编程范型。项目奠定了IoT和BPM的融合的理论基础,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并为主动式BPM提供了实际工程指导和借鉴。
项目负责人韩燕波教授获得CCF服务计算终身学术成就奖(2023)。在ICSS 2022组织Service-based Integration of IoT and Business Processes论坛,并获大会最佳论坛组织奖。
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新型纳米结构加工方法的探索及对比研究”
基于该项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张静、魏淑华于2018年到莫斯科国立大学(MSU)进行交流访问,参观微电子实验室并做交流汇报。本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7篇;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1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次,与合作单位莫斯科国立大学相互交流访问2次。
4.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国际间合作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集成可再生能源的大数据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重点围绕集成可再生能源的大数据智能电网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通过中乌两国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加强双方相关核心技术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打破集成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硬件装置等方面的技术壁垒,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体系。
通过项目合作,有效推进两国科技合作与交流,攻克能源转型中共存的技术难题,成为产学研跨国合作研究的典范。
来源 | 科学技术研究院 国际合作交流处
统筹编审 |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