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炫耀对华政策成就!

真言摄 2024-12-15 10:49:42

拜登政府的外交官们似乎已经开始在卸任前为自己打上“辉煌成就”的标签,尤其是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近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毫不羞耻地吹嘘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虽然充满分歧,但“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他甚至在自夸时称,过去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和不合作政策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但如今,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特别是在芬太尼等问题上与中国展开合作,显示了美国“正确”的外交策略。

这番话听起来似乎在为拜登政府的外交成果做着美化,但当我们深入分析时,不难发现,这不过是一次为了掩盖外交失败而进行的自我辩护和掩饰。伯恩斯所说的“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到底是什么样的“正确”道路?难道就是美国对中国进行一系列制裁,冷战式对抗,最后迫使中国坐下来和美国在一堆不情愿的合作问题上达成妥协?美国驻华大使的言辞,看似充满理性,却暴露了美国政府在中美关系中的不自信和虚伪。

首先,伯恩斯一边谈着“管理中美竞争”,一边又强调自己80%的时间都花在“竞争”上,剩下的20%才是“接触”。这种所谓的“平衡”,实质上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焦虑。显然,美国既无法完全摒弃与中国的对抗态度,又无法忽视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伯恩斯的“平衡”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一种不得不面对的外交现实。这种“平衡”根本没有任何战略上的深度,而只是为了维持眼前的外交操作和政治面子,企图在两大超级大国之间走钢丝。

再看所谓的“成效”,伯恩斯在谈到芬太尼等问题时,无非是在将一场外交博弈中艰难的妥协包装成了“政策成功”。当美国面临国内芬太尼泛滥、毒品问题愈演愈烈时,才不得不求助于中国——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效的药品和化学品生产国之一,解决芬太尼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中美合作。美国之前那套冷战思维式的制裁和对抗政策,早已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根本无法改变中国对美国需求的强烈依赖。

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合作”其实并非如伯恩斯所说的“成功”,而是美国在强烈现实压力下的外交退让。正如他所坦言的,“我们没有看到(中方)任何行动”,这就是对过去政策的直接否定。美国在芬太尼问题上的“合作”,其实就是在承认单边制裁的失败,并且急于寻求与中国的妥协和共识。要知道,拜登政府并非因为外交智慧,而是因为中美之间的深刻利益交织,才不得不改变对华策略。美国从对中国的孤立和打压,转向了与中国的“有限合作”,这背后是对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和战略力量的深刻畏惧。

但即便如此,伯恩斯依然试图把这种无奈的调整美化为“外交成就”,这不仅显得虚伪,而且对于美国未来的外交政策也是一种无力的掩饰。美国试图通过制造“对中国的有效政策”这一假象,来掩盖其在全球治理中的失衡和失败。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美国似乎仍然只会重复冷战式的对抗与拉拢,既不敢真正放下敌意,也无法完全放弃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更讽刺的是,伯恩斯强调尽管两国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依然存在巨大分歧,但他依然坚信“中美关系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两国在如此重要的全球问题上依然无法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共识,那么所谓的“正确道路”又在哪里?难道只是为了摆脱在俄乌问题上的尴尬局面而不断表态“合作”?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对抗早已超越了任何简单的“走在正确道路”的口号,双方在诸多领域的争夺和矛盾,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全球政治格局。

事实上,伯恩斯所谓的“对华合作”实际上掩盖了美国对中国的根本性恐惧与敌意。美国政府始终无法接受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崛起,因此在表面上谈论“合作”的同时,实际操作却是通过不断的制裁、封锁与挑衅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的“正确道路”不过是美国试图通过对抗和妥协的混合方式来维持国际秩序的老套手段,根本没有任何真正的战略远见和全球视野。

而在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冷战式对抗的政策失败后,拜登政府才不得不通过与中国进行“选择性合作”来掩饰其外交失败。这种看似“务实”的外交策略,实际上是美国在中美关系中自我掩盖失败的表现。拜登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在中美博弈中保持一定的“话语权”,而不是完全承认自己在处理中国问题上的无能与失败。

总而言之,伯恩斯的这番话不过是一种在即将卸任时进行的外交自我辩护。所谓的“成功”和“成就”,实际上充斥着对过去错误政策的遮掩和对现实失败的妥协。在中美关系的重大问题上,美国依旧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游戏”,没有任何真正的战略智慧和长远规划。至于所谓的“合作”,不过是在中美实力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美国不得不低头寻求的权宜之计。在全球政治的复杂棋局中,美国无论如何掩饰,都难以遮掩其在中国问题上的失败和焦虑。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