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山东才女,书法多次入选国展,13届她的作品被选送到北京展出

四海易文字 2024-05-24 06:13:55

当代书坛很多书家一人多艺,湖北书家陈新亚老师章草写得好,古琴弹得很专业;已逝名家欧阳中石酷爱音乐,京剧唱得让专业人士点赞;四川名家何应辉老师,书法个性十足,一手山水画格外入古………

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达:“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艺术成就与个人才学、志向、眼界密不可分,艺术有兼容共通,音乐讲究节奏,国画讲究分布,内涵转换,艺理互通,调剂中增进了个人艺术的修养。历史上很多书家善诗文、丹青、知音律、懂雕石、这样的名人例子举不胜数。

山东有位才女,来自鱼台,熟音律、善奏古琴,并任当地古琴专业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其书法多次入选国展,大楷入选过九届楹联展,中小字连续三年(20、21、22年)入选中书协所主办的年展,她就才女———赵依房老师

说书法、论书法。笔者在展厅里仔细欣赏到了赵依房老师的作品,二十余岁的赵老师,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赛,早有书名。十三届国展那件作品,如果不看作品的署名,八尺中楷巨制,还真不敢相信是女性书家所作,作品的取法很明显,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智永《千字文》加杨凝式《韭花帖》的溶合。

楷书展厅里“碑”的作品占了大多数,像赵老师这种取法“帖”元素的作品还是格外耀眼的。中楷介于大楷和小楷之间,小字宜灵动散淡,大字宜厚重紧密,中字的表现宜丰富多姿、厚重中不失灵动。作小字多提笔,作大字多按笔,中字提按使转变化分明更具兼容。

欣赏赵老师的作品,侧面看出她书法创作上的创作思想,显然她是一位善于动脑的书法高手。早年,孙晓云老师书法取法以二王为主,长时间的行草练习,笔下慢慢偏于流滑,知彼知己,审视自己的作品,后来练习颜楷增加了很多直线线条,让自己境界升了一个台阶。

赵依房老师取法智永《千字文》,《千字文》取法二王一脉。《千字文》书写性和实用性兼容,被誉为动态的楷书,贴近于自然书写(相传原于800本的抄写量),楷书的快写,带有行意,无一字刻板做作,字字不重复,书写节奏分明,线条灵活,变化丰富。长期修炼一帖,慢慢会沾染流美的习气,书法的流滑,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种是作大字增加建架结构的骨力;另一种是打破固有的结字思维,来调节自己的不足。从入展的这件作品来看,赵老师有可能平时练习有进行过刻意的调整。调整中进行融合,融合的意义主要是产生新的风貌,新的风格的产生,是不断叠加、整合,再适当做加减法,逐步而成。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书风似乎同《千字文》互补,既是二王一宗又是帖派一脉。杨凝式《韭花帖》其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这种“杨式”的特点,刚好对冲入快节奏的华丽。

每个书法人在书法修行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解决问题是一种智慧。很多书友一辈子在这两个问题里面挣扎。并不是否定一种字体单修有什么不好,那怕单修一种字体也会出现多种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个人的综合能力,如苏仕澍主席所提到“认认真真的做人,明明白白的写字”,现实中做一个明明白白写字的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书法之路漫漫,如海上的帆船,需要调整、修正、补给中前行,这种情况每个练书的人都会遇到。

赵依房老师的书法,找到了《千字文》《韭花帖》的共性,将个性的地方进行提炼,放大它的特点。因此,溶合出十三届国展这样优秀的作品,笔墨上的功夫,创作的思想,这些都是她综合艺术修养的体现,二十几岁的人,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值得学习值得点赞!

(以上纯个人的观点,水平有限,带有一定的局限以知)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