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璋荣(本人公号 真理的绿叶 同步发布)
今天看到一位知识渊博的我习惯叫他“唐博”的群友发了一个罕见的古文故事到群里。
故事说的是有“宗圣”之称的曾参之老母一天坐在家里织布,结果陆续三位熟人来告诉曾母:“曾参杀人了!”前两次,曾母因为相信儿子的人品,认为一定是谣言,因此继续从容不迫的织布。可是当第三个人来说这个话时,曾母立马丢下织布的梭子,而且是翻墙逃跑,不敢从正门出去了。
这个“曾参杀人”的谣言,实际是源于一个跟曾参同名的人行凶杀人造成的。这个情况现实生活其实不少。
我二哥读高一时,因“反革命”罪被拘捕那会,传闻我二哥被枪毙了。我母亲和姐姐哭着去看大街上法院张贴的犯人被判决的《公告》,原来是一个跟二哥同名不同姓的人也犯“反革命”罪被枪毙了。而且看了《公告》我母亲和姐姐还不相信,她们居然怀疑是法院把犯人的姓写错了。最后她们心急火燎地到法院和公安局问,工作人员告诉她们,我二哥还在看守所没有判决,她们才勉强相信了。
但是因为那时不允许家属过多去看守所探望,因此她们看了《公告》却看不到被关押的二哥,她们内心依然是悬着一块石头,怀疑司法部门瞒着家属把我没有成年的哥哥枪毙了。
直到最后二哥被判决之后,犯人要用敞篷大汽车运往监狱时,她们在路边看到了车上的哥哥,她们才相信了二哥依然活2着,而那个《公告》上的仅仅是一个同名不同姓的犯人。
以上说的是同名人容易招致的误解。
曾母这个故事跟“三人成虎”的故事很有类似之处。其不同点在于,三人成虎说的是一个昏君的缺乏主见,其讽刺点在昏君缺乏主见。而“曾参杀人”这个故事说的一个贤德的圣人的母亲的故事,其要表达的主旨在于说明谣言的厉害,连圣人之母也难以完全避免受其迷惑。
我知道很多著名历史故事往往都会被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什么的。
曾母听信了成为著名圣人的儿子杀人
的谣言,那么这个故事到底会衍生出什么样的成语呢?
“曾参之母”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孟母三迁》的故事。我就想,这个故事可不可以叫《曾母三惧》还是《曾母三惊》啥的?
然后唐博说“曾参杀人”本来就是一个成语。然后我说,我还以为要叫“三人成杀”呢。因为不是有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吗?也可以叫做“三人成凶”。
然后我就网上搜索“曾参杀人”的成语,然后我又从这个“曾参杀人”连带搜出了四个相关的成语:投杼之疑、投杼之惑、三告投杼、曾母投杼。就没有一个按照我的猜想编出来的成语。它们意思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它们都是说明谣言的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