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民企遭1600名警力异地执法涉案60多万专家建议两招斩断利益链

国邑来看趣事 2024-10-31 10:26:43
利益之网:异地逐利执法背后的荒诞逻辑

最近,壹健康集团的遭遇又一次点燃了民营企业对“异地逐利执法”的愤怒。作为广东“专精特新”企业之一,壹健康本该在上市的舞台上大展拳脚,然而却在一场横跨千里的“远洋捕捞”中被重创——河南焦作、商丘两地的公安出动了1600多名警力,对这家远在广州的公司进行了所谓的“涉诈骗”查封。这场执法下来,原本仅涉60万元的案件,硬生生冻结了企业7.58亿元的资金。上市泡汤、工厂停摆、员工无薪可发,一家蓬勃发展的企业被一刀劈成废墟。人们不禁要问,异地执法的底线到底在哪?是谁在利用执法权力,将企业的血汗钱据为己有?

这种“远洋捕捞”,说白了就是地方公安执法的一个套路:通过异地抓捕、查封、冻结企业资产,尤其是外地民营企业的财产,以达到逐利的目的。这个套路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尤其常见,广深莞等地简直成了异地执法的“重灾区”。从2023年开始,像壹健康这样的万家企业无一幸免,各种利益牵扯、逐利动机不言而喻。对民营企业来说,这简直是噩梦。没惹事也被找上门,正常经营、好好的企业,硬生生被玩成了“嫌疑人”。这才真是赤裸裸地打着“执法”的旗号搜刮,打劫式的无情,令人心寒。

道高一尺,利高一丈:逐利执法的黑色利益链

许多地方执法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特殊照顾”,背后原因直指利益链。异地执法并非单纯的司法需要,而是被地方财政利益绑架了。许多地方公安、检察系统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将罚没收入指标直接分配到基层,将其与办案经费挂钩。这就相当于给办案人员装上了“逐利的弹簧”,只要涉及经济利益的案件,尤其是民营企业,便成了他们眼中的“肥羊”。

这些办案人员,自然不会错过机会,什么企业财大气粗,哪个账户油水足,他们便盯紧了。于是乎,异地执法成了“香饽饽”。地方执法机关伸出长臂跨省抓捕,根本目的已不是办案本身,而是通过扣押、查封企业资产,将这些资金流转到本地财政。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指出,近年遭遇异地执法的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逐利动机明摆着。对执法部门来说,手段“高明”得很,企业的生死,管它何干。

一刀下去,企业元气大伤

壹健康并非个例,一场异地执法,便能让一家企业从兴盛走向崩溃。在这样的荒诞逻辑下,执法行为对企业来说根本是“灭顶之灾”。一个企业从立足市场、壮大规模再到谋求上市,投入了无数的精力和资金,承载了成千上万员工的生计。但地方执法机关的“急功近利”,让这些努力顷刻化为乌有。这些被盯上的企业,许多才刚有点起色,正准备大展宏图,却因一场跨省抓捕而分崩离析,甚至重创再也难以恢复。

这样的案例还不止壹健康一家,九浚、朴朴等企业也都曾面临类似的命运。执法部门的滥用权力,直接撕裂了民营企业的信任感,让本该是国家经济脊梁的民营企业举步维艰。整个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家更是人人自危——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基业,随时可能被地方执法机关盯上,成了他们逐利的筹码。这一幕幕,就像一根根钉子,把民营企业的前途钉在了地方逐利执法的十字架上。

逐利执法不仅毁企,更损国家经济元气

民营企业历来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它们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解决就业、促进创新。然而,地方逐利执法不仅摧毁企业元气,更破坏了整个市场的生态。如果执法机关一边口口声声说着“法治”,一边毫无底线地跨省逐利,这无疑是在埋葬市场规则,纵容不法行为。经济学家指出,过度执法和滥用权力,将带来极大的市场成本,企业家们失去安全感,势必影响投资信心,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

执法的权力,背后本该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不是牟利的工具。一旦执法变成逐利,执法机关就成了“猎食者”,对他们而言,权力成了钓鱼的饵,而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早已被彻底破坏。市场的灵魂在于公平竞争,而地方执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沦为了“逐利中介”,这对国家的市场经济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放任这种乱象横行,最终牺牲的,不止是个体企业,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元气。

朱征夫的“两步走”:保护民企,刻不容缓

面对这种乱象,全国人大代表朱征夫提出了“两步走”建议,为异地执法乱象开了药方。第一步,朱征夫建议指定管辖,将案件交回企业所在地管辖,避免地方保护主义。这一举措能有效阻止地方执法部门通过异地手段操控案件,维护公平执法。第二步,从长远来看,应当立法,明确刑事案件罚没所得上缴中央财政,切断地方财政与执法收入之间的联系。此举可以剥离地方逐利执法的动机,将执法权力归于正道。

这些建议,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确实指明了方向。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刻不容缓。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当下,国家更需要稳定、健康的营商环境。地方逐利执法如果继续下去,不仅重创企业,更是动摇整个经济大厦的根基。

归根结底:保护民营企业,就是保护中国经济

最终,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保护民营企业就是保护国家经济。民营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活力的提升,而这些正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公平的营商环境,任何经济发展都只是空中楼阁。既然要推进市场化,就不能容忍地方执法机关在利益面前“见财起意”,任意践踏企业权益。

解决逐利执法的问题,是对整个司法体系的呼唤。民营企业不是执法机关的提款机,更不是随意鱼肉的“肥羊”。在这个法治不断进步的国家,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和社会能共同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公正的市场环境,让民营经济在阳光下蓬勃发展。

写到最后

那么,您认为朱征夫的“两步走”建议是否能有效遏制异地逐利执法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源又该如何根除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