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罗瑞卿大将观看《秘密图纸》样片为何提出更换女主角扮演者

南莲看过去 2024-05-01 11:38:32

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都比较关心人民电影事业的发展。毛主席曾建议把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激励后人;影片《智取华山》是彭德怀元帅建议拍的,朱总司令给改的片名;影片《南征北战》是陈毅元帅建议拍的。而开国少将王耀南,则亲自指导拍摄了《地道战》《地雷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三部影片曾分别得到过开国大将粟裕、陈赓、罗瑞卿的指导与肯定。

粟裕大将与《南征北战》

1952年,当一支穿着国民党军装、携带美式装备的队伍突然走进山东沂蒙山区时,当地百姓旧日的怒火再被点燃,他们捡起石头棍棒就投向他们···。在场解放军军事参谋赶紧跑过来,向父老乡亲们解释说:“这是我们在拍电影,这都是扮演的···!”

这部电影就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战争题材故事片《南征北战》。

因为这是三野前身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留下的征战历史,因此,统领三野的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一直很关注《南征北战》的创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

粟裕大将曾亲自参与审定影片的军事场面拍摄计划。

此时,粟裕将军已经进京调到总参工作。电影中描述的战事,是他指挥过并难以忘怀的经历,对战役中的细节都非常熟悉。

为了客观真实再现那段历史,粟裕特地邀请影片导演成荫、汤晓丹等主创人员来北京交流。在他的办公室里,粟裕摊开一张地图,给这几位艺术工作者详细讲解了当时华东战场上的军政态势。

在讲到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时,粟裕将军生动回忆说:“这次大规模运动战,总共打了63个小时,俘虏了4万多敌人,加上被击毙、击伤的人员,共歼敌5万多人,而我方伤亡6000余人,一举解放了13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阴谋。”

粟裕认为,解放军部队不仅作战神勇,更主要是及时抓住了莱芜战役北线战机,迅速北上,集中兵力解决了国民党第73军和第12军1个师,随后迅速直奔新泰,火速拿下敌人的第46师,并向胶济线进攻。最后,在莱芜以北设伏,布成口袋形阵地,当敌人进入口袋后,我军立刻拦头断尾、两翼夹击,将该敌歼灭于运动战中。

粟裕说:“集中优势兵力,以伏击手段,在运动战中逐个歼灭敌人,就能保障战役的速决和全胜,使我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这也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

对于导演成荫与汤晓丹提出的一些问题,粟裕分别一一作了详解。令剧组编导们对这位善打“神仙仗”的大将敬佩不已。

在交流谈话中,粟裕还给他们讲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的不少细节。粟裕说,当年,得知我军歼灭了国民党王牌74师后,毛主席问:“全歼74师,你们知道谁没想到吗?”人们都说蒋介石没有想到。毛主席又问:“还有谁没想到?”大家猜了半天,也没有猜出来。最后毛主席指了指自己,说:“还有一个人就是我。”

剧组的有些主创人员原以为自己对孟良崮战役情况很熟悉,在当听了粟裕大将的讲解后,才知道以前知道的只是表皮而已。

正是听了粟裕将军的讲解,影片中设计的国民党军骄横的张军长,直接影射了是国民党王牌74师师长张灵甫。

对于影片《南征北战》中的一些拍摄细节,粟裕也提出了建议。

剧组原来安排的是要炸掉弥河大桥,粟裕认为炸掉弥河大桥损失太大,不如改成炸弥河大坝,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投资。剧组尊重了将军的建议,马上对拍摄计划进行了修改。

在陈毅元帅、粟裕大将关怀支持下,解放军华东军区抽调刚从朝鲜战场回国来的一支部队协助拍摄,用的都是真枪实炮。最初,一些指战员不情愿扮演“国军”,有人甚至闹情绪。部队领导反复教育大家说这是政治任务,拍电影就是要揭露控诉国民党的罪行。战士们这才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拍摄,不料还是遭到了山东老乡们的“误解”。

为节省开支,剧组将残破的青州火车站作为日夜都能拍摄的重点交战外景地,为了拍摄好我军部队大反攻的战场全景,摄制组还土法上马,制作了一架左右能摇摆,上下能升降的木制升降机,给电影史留下一段佳话。

陈赓大将与《51号兵站》

1961年上映的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51号兵站》,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地下党运送军需物资支援苏中根据地的惊险故事,由影片编剧之一张渭清根据亲身经历改编。

影片上映后十分火爆,连映数月观众仍然络绎不绝。

当时,社会上甚至流传这么一句话,“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51号兵站》”,足见这部影片的影响面之大。

《51号兵站》制作完成后,首先送到陈赓大将那里审阅。

因为陈赓将军早年曾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过,特别熟悉地下工作。陈赓大将看了送审片,给予了很高的认可度,觉得恰当还原了当年地下党的工作情形。

陈赓将军的儿子陈知建,此时正在读初中,他并不全面了解父亲曾经从事地下工作的辉煌经历,在看了电影《51号兵站》后,对父亲说:“这电影真能吹牛,日本人占领、白色恐怖又那么厉害的时候,电影里的共产党员又能弄警车,又能化装成日本宪兵。胡编乱造····!”。

陈赓听了儿子的话,有些生气地斥责他:“你懂个屁!我们那时候真是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开车跑。你凭什么不信?”

陈赓看见儿子心里不服的样子,叹了口气,突然想起什么,又冲儿子笑道:“国民党重要人员身边都有我们的人,后来他们的作战厅长都帮我们送情报,你信不信?”

陈知建犹豫了一下,他知道父亲年轻的时候干过地下情报工作,说不定真有那么厉害。

陈赓看着儿子,轻轻拍拍了他的脑袋,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建国初期,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工作,还涉及到国家机密,陈赓不能对孩子细谈。事实上电影《51号兵站》描写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抗战时期新四军的补给,也大多是从敌人眼皮底下运回来的,故事都能找到真实原型。

虽然陈赓大将没有在新四军任过职,但他对影片讲述的故事是熟知的。他早年在隐蔽战线工作时的经历,甚至比电影更惊险。

因为年少,对历史了解不多,陈知建在少年时期不太相信电影中的故事也情有可原。

二十多年后,陈知建到重庆工作,担任警备区少将副司令员。

在他管理的干休所里,有一个叫郭汝瑰的革命老人。他曾潜伏敌营担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他提供的情报为我军进行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极大作用。

陈知建了解到郭汝瑰的不凡经历后,恍然醒悟,知道父亲陈赓当年说的那个为我们提供情报的厅长就是郭汝瑰。

陈知建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次是真的信了。···回想小时候因为对电影《51号兵站》的评价挨我父亲的那顿训,现在还是感到刻骨铭心、意味深长。”

罗瑞卿大将与《秘密图纸》

1965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反特影片《秘密图纸》,以真实案例为原型,讲述了我公安人员通过侦破一起国家秘密图纸丢失案件,抓获了深藏幕后特务的惊险故事。

影片的背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广州。某军工科研所研究员李化思想麻痹,不遵守保密制度,随身带着秘密图纸外出开会,不料在人群熙攘的火车站弄丢了装有涉密图纸的公文包。经验丰富的女侦查员石云接受了追查秘密图纸的任务。

然而,几乎没费多少工夫,公文包就被找到了,包里只是钱和粮票不见了,但秘密图纸却完好无损,表面上看起来,这就是一起只为图财的普通盗窃案。

但我公安人员却敏锐地察觉到背后另有蹊跷。他们追查到一名身材高胖且有点结巴的男子,并从其烟斗中发现了拍摄秘密图纸的微缩胶卷。

与此同时,公安侦查员石云在军区保卫科工作的丈夫陈亮,也在秘密执行上级部署的追踪特务组织的任务。石云推断出该组织中的“23号”,正是要取走秘密图纸的人。夫妇合作、军警联手最终一举破获了特务组织,成功阻止了国家秘密流失境外。

《秘密图纸》由郝光导演,田华饰演公安侦查员石云,王心刚饰演石云的丈夫、边防某部侦察参谋陈亮,邢吉田饰演公安局丁局长,李壬林、刘季云饰演潜伏特务叶长谦和古仲儒,师伟饰演女特务方丽。

影片《秘密图纸》编、导、演都很成功,上映后深受观众好评。

很多人把《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秘密图纸》并称新中国早期电影的“三战一密”,在心中给了这部影片很高的地位。

片中那个说话结巴的特务那句“谁火、火、火了?”的台词,曾经一度成为无数观众津津乐道的流行金句。

在影片中成功饰演公安侦查员石云的演员田华晚年透露说,自己当年差点和石云这个角色擦肩而过。

田华回忆,她毛遂自荐想出演片中这个角色,但郝光导演觉得她眼睛太温柔,没有侦查人员那种犀利凶狠的劲儿,因此婉拒了,而选择了另一位演员。

不久,担任过公安部长的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大将看了《秘密图纸》样片,他觉得片子里扮演石云的女演员太洋气了,不像自己领导过的公安侦查员,更像是特务。于是,罗瑞卿向剧组建议更换扮演石云的演员。

导演郝光思来想去,最后觉得田华其实更符合角色朴素端庄的精神气质,就向罗瑞卿大将征求意见。

罗瑞卿听说是在《白毛女》中饰演过喜儿的田华,把手一挥告诉郝光,就是她了。···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