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雪中送炭,贵在真送炭,而不是语言劝慰。炭不贵,给的人可真是不多。”
苏轼此生宦海沉浮,辗转黄州惠州儋州,每一次都可以说九死一生,可幸运的是有个人总是雪中送炭、生死与共。
他,就是苏轼的眉山老友,巢谷。苏轼荣华富贵时他从不叩门,潦倒落魄时他必千万里追随。
当初苏轼被贬黄州,朝堂上下避之不及,不曾想将近古稀之年的巢谷竟飘然而至东坡雪堂。
他不远千里自蜀地而来,为苏轼带来这些年思而不得的故乡野菜“元修菜”,也带来一年多朝夕相处的守候陪伴。
巢谷文武双全,精通医术,平日除了一起田间劳作、饮酒赋诗,还负责教授苏轼的两个儿子,并在黄州出现瘟疫时将祖传秘方“圣散子方”赠与苏轼个人。
但苏轼没有遵守诺言,为了救治苍生将秘方私传给当地名医。巢谷得知后也没有怨怼,或许他明白舍小义为大义,乃苏轼的责任担当。
就这样,巢谷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最为黑暗的低谷时期,一年多后挥一挥衣袖轻轻而去。
而后苏轼东山再起,返回京都高朋满座时巢谷不见踪影,十多年后苏氏兄弟贬至岭南他又万里探寻。
他先是在岭南见到了苏辙,之后便只身奔赴儋州要去看望苏轼,却在途中遭遇强盗加之疾病缠身,最终客死他乡。
这是一段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壮举,每每想起还是动容无比。如今大寒节气将至,且随苏轼重温这对生死之交的黄州岁月,大寒不寒,有你即安。
1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谁与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
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螀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宋·苏轼《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岁暮寒冬的最冷时节。寒至极,春之始。
不知是因老友陪伴,还是苏轼自己提前感知到缕缕春意,将这大寒风雨唤作春风春雨。
雨水密密麻麻恰似暗尘,寒风呼啸而过仿佛要把人吹倒,可苏轼心里却暖如春风,柔如春雨。
试问东坡老翁,数间茅屋,谁与比邻。只有我这位从故乡跋山涉水而来的忘年之交巢谷老兄。
陋室空床上,只有残被败絮胡乱堆放。破灶旧炉下,正燃烧着新打的湿柴,炉火也不旺盛。
老友与我相对而坐却不言严寒,因为他知晓我被贬黄州以来的贫苦艰难,岂会有所怨言。
我只有一瓢酒,自不能独自饮却,有失仁义,亦于心不忍。惟愿与老友你一起分享,共同享乐。
尽管这瓢薄酒我一人饮尽都不会迷醉脸红但也要同饮,哪怕只能湿润下你的嘴唇也可聊作慰藉。
遥想我曾经的富贵故人,享受着高官厚禄,饮用着千钟美酒,就连手下车夫都会烂醉到呕吐。
又有谁会知晓关心此刻的你和我,正坐在瓦灶绳床下如寒蛩悲鸣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过莫要怨天尤人,你我皆是上天子民,天意与人无厚薄。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就好。
还是让我们默默扎根静静等待,花红柳绿色色新,与君同享无边春,一切寒冷苦难都将过去。
2
此诗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既勾勒了贬谪生涯的贫寒潦倒,又感谢了老友的患难与共。
与“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相比,此时巢谷能跋山涉水而来,风雨同舟而伴,何其可贵。
此处涉及一个关于西汉名臣丙吉宽以待人必得好报的历史典故,驭吏吐茵,又称醉吐相茵。
彼时丙吉的驭吏烂醉如泥呕吐在马车上免于惩罚,后来他知恩图报帮助丙吉获得皇帝嘉奖。
而苏轼灵活化用典故,以故人驭吏尚能痛快饮酒而自己无钱买酒形成反衬,来突出潦倒穷困。
其中还隐含世态炎凉的对比,昔日一些故友早就人情疏远,唯有巢谷不远千里雪中送炭。
在凛冽至极的大寒节气,在无人问津的低谷时期,这对患难知己在茅屋采椽下,同分薄酒一瓢。
更令人感动的是,二人还彼此安慰努力莫怨天,始终向阳而生,坚信美好的明天终将到来。
只是人世无常,巢谷最终病逝在与苏轼儋州相见的路途中,他写给苏辙的“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竟一语成谶。
当初巢谷在眉山说出欲徒步到岭南寻访苏氏兄弟时,闻者皆笑其狂。可谁又能想到,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如今大寒将至,愿我们也能拥有患难与共的真情。你辉煌时,我不攀;你落魄时,我必出山。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一起越过人间大寒天,吹尽风雪望春山。春归可期,未来无边。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