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焦虑之人,是有福之人?(我整整看了十遍,太治愈了)

晨泽说家居生活 2024-11-17 18:38:33
导语

这段话让我感到很困惑,为什么焦虑之人才是有福之人呢?

但当我仔细品味时,似乎找到了这些字句间的联系。

对于一个身上没有烦恼的人来说,有哪些点会让他感到烦恼,但只会有一个可能,就是贫穷。

但当一个人身上有很多烦恼的时候,也许他即将迎来好运气,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不管是人还是社会,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进步的同时也会感到痛苦,所以对于人们来说,没有什么是可以一帆风顺的,而痛苦也正是人们成长的捷径。

所以当我们遭遇痛苦时,不妨可以看看它所传达给我们的信号,可以让我们从痛苦中成长起来。

“烦恼即菩提”

“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菩提是佛教中一种获得真实智慧的象征,而烦恼是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时候都会经历的事情。

所以烦恼和菩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烦恼就不会有菩提,在一个人的心灵上,如果只有光亮,没有一点黑暗的话,那么这个人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智慧。

而这种烦恼与菩提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一般很少有人看到佛祖会感到烦恼,毕竟禅宗的“无止境”,以及理想的涅槃境界都回归了内心的平和。

但是菩提这个名字却可以反映出这位佛祖以致力于帮助众生觉醒的功德,与其说佛祖是佛教徒,不如说他是一名救世主。

因为他没有愿望,不追求个人成就,也没有何种渴求,不向往极乐世界,而是要把自己所创立的宗教传承下去,因为他希望每一位众生都能看到内在的快乐。

在茫茫大海中,唯有帆船能够指引我们前行,唯有烦恼才能使我们从迷茫走向光明,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想要寻求快乐,而应该接纳这些烦恼,让其转变成菩提。

第二个方面就是,所以我们不能寻求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应该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接纳烦恼。

自己想要获得快乐,但却在这一过程中遭遇了许多挫折,同样可以说明这个人需要接纳这些烦恼。

焦虑之人,方为有福之人。

焦虑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的一种状态,它指的是,人们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所产生的情绪反应。

这种反应不同于恐惧,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不安和忧虑,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一种担忧。

不论是谁,在面对无法掌控的事情时都难免会焦虑,越重要的事情,越是令人心焦。

就像高考前夕,心情越着急越放不下心来,但焦虑其实也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绪反应,因为人生中有太多不确定性,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曾经有个日本动物学家松田仁哉,有一次去爬山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幸迷路了,为了不放弃生还的希望,他一路喊着“有人吗,我在这里”

然而无人应答。

绝望中,他仰望天空,发现一只孤雁飞过,于是他决定跟着那只雁向北走。

虽然不知道这样做是否能够回家,但是此时此刻对比于其他办法,这种方式还是安全可靠的,所以松田仁哉一直跟着那只雁走,也不知道走了多远,因为周围都是茂密的森林,看不到任何坐标。

终于,在下一个转弯处,他听到有人说话,他一脸喜悦地往那个方向跑去,而当他看到前面的场景时愣住了。

原来这片空地上的人是松田仁哉的朋友们,他们也知道松田仁哉迷路了,于是找来找去,直到找到了这个空地,才想起松田仁哉喜欢模仿鸟叫,于是就一起学着叫鸟,两拨人就这样相遇了。

由此可见,我们跟在别人身后走,或许会很受伤,但可能远比迷茫好受得多。

焦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有的人选择压抑,有的人选择大哭大闹,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们会慢慢让这种情绪消散,从深呼吸到释放情感。

所以说那些整日无忧无虑的人其实是比较危险和可怕的,因为他们更像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但他们却始终怀抱着对未来美好的遐想。

但往往那些每天都处于焦虑中的人,虽然目前处于危机中,但危机背后可能正是转机。

那些在意自己的形象、工作的人,可以看出这个人内心深处一定还有很大的潜力,只不过没有被打开罢了。

因为一个人是否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就要看这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就好像焦虑这个问题,不会因为学习多一些就会让你变得无用武之地。

如何接受焦虑?

如果你在生活或工作中感到焦虑,可以选择先接纳这种感觉,不要试图去反抗或压抑它们,因为这只会让你更加难受。

相反,可以尝试将这种感觉转化为一些积极的情绪,比如平静、喜悦等,而验证这种改变是否可行的方法就可以通过“观息法”来实现。

“观息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冥想练习,它可以帮助你改善焦虑状态,每天只需花费10分钟来进行练习,你将受益终生。

具体步骤如下:

1.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自己尽量放松身体,闭上眼睛,让内心安静下来。

2. 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观察空气进入和离开身体时的感觉,不需要用力调整,只需自然呼吸。

3. 当你发觉注意力分散时,将注意力轻轻带回到呼吸上,不要自责或评价你的表现,这只是一个过程。

4. 练习时间到后,慢慢睁开眼睛,感受一下身体和内心的状态。

“观息法”可以帮助你与自己的内心和情绪建立联系,学会接纳和包容,从而逐渐改善焦虑症状。

结语

六祖慧能曾教导我们:“凡夫与佛,一念之间”,人生就是这样一场修行,通过不断地经历烦恼与痛苦,最终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所以当我们面临困难时,不妨看看它们告诉我们的潜在信息,也许就能找到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