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多少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八方镜 2024-11-11 18:12:39

公元 223 年,四月。

床榻上的刘备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自己打拼半生基业,这一战几乎损失殆尽,唯有面前丞相可以依托:“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如果阿斗实在不成器,丞相你取而代之即可。

诸葛亮则哭着表示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从此,诸葛亮不仅是蜀汉的军师,更成为幼主刘禅的扶持者,背负着汉室复兴的使命。

为此,诸葛亮对内需要稳固蜀汉政权,对外采取的主要策略是结好孙权,恢复因争夺荆州而破裂的蜀吴联盟,同时以曹魏为主攻方向,率军进驻汉中,与魏国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

经过了两年的整顿,诸葛亮认为机会终于到来。

在他看来,魏国虽然强大,但内部因君主更替而政局稍显不稳,这是蜀汉向北方进军的一个大好时机。

为此,他亲自上表刘禅,提出北伐的计划,决心亲自率领蜀汉大军收复中原,年轻的刘禅对他倚重有加,不加阻拦,欣然接受了丞相的建议,并让其全权指挥。

初春的战鼓声打破了巴蜀的宁静。

在都城,诸葛亮亲自检阅军队,士兵们一个个精神抖擞,随行的文武官员,也在激动中憧憬着北伐的胜利。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运筹帷幄、沉稳坚毅的丞相,一如当年那个站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的顶尖谋士。

但实际上,诸葛亮内心远比外表显得更加凝重,他深知这次北伐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蜀汉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但不试图进攻就意味着长期被动,若蜀汉始终被压制在西南一隅,那复兴汉室便是空中楼阁。

错用马谡,街亭失守

诸葛亮率军北伐的消息传开,魏国上下颇有些猝不及防,当时曹魏内部认为刘备死后蜀汉无力入侵,并没有多做准备,所以当蜀汉军队突然进攻时,曹魏方面紧急调动部队进行防备。

魏军悍将张郃临危受命,率部前往前线驻守,随时准备阻击蜀军,诸葛亮清楚魏军不会坐视不理,因此在这次北伐中制定了多路进攻、牵制敌军的策略。

对于街亭的防守,他寄予厚望,控制街亭便可牢牢掌控蜀军的补给线,也能有效阻止魏军援军的突进。

在关键的街亭一役,诸葛亮决定委派马谡担任防守街亭的重任,马谡自幼熟读兵书,诸葛亮曾在私下对其才识颇为赞赏。

临行前,诸葛亮特地将马谡叫到营帐中,再三叮嘱:“街亭必须据守山下的大道,不可轻易改变阵地,不可擅动军队布防。”

马谡在诸葛亮面前满口应承,表示必定会将街亭守得滴水不漏。

当马谡抵达街亭后,却做出了与诸葛亮完全相悖的决定,他自认为熟通兵法,便不顾王平等人的劝告,执意将主力驻扎在街亭南侧的山坡上。

马谡自信地认为高地视野开阔、地势险要,更易于布防,也能有效防止敌军突袭,殊不知,这一决定埋下了蜀军覆灭的隐患。

张郃久经沙场,看到马谡选择高地扎营,心中不禁冷笑。

马谡驻军高地虽然可以居高临下,但缺乏关键的水源保障,蜀军士气势必受损。

张郃不费吹灰之力便让部下切断山中水源,马谡的军队很快陷入无水可用的困境。

随着时间推移,蜀军士气逐渐低落,缺水导致士兵们精神涣散,甚至有士兵因极度口渴而私自下山汲水,这一动摇了军心的举动被张郃的部队一一看在眼里。

张郃抓准时机,立即下令发动进攻,魏军铺天盖地地朝山坡上的蜀军发起冲击,马谡惊恐地发现敌军压境,但因驻扎位置不当、后勤断绝,蜀军已然疲惫不堪、难以抵挡。

他企图指挥士兵顽抗,然而腹背受敌的困局让他的计划无法落实,士兵纷纷溃散。

无奈之下,马谡仓皇撤退,但魏军攻势凶猛,几乎是瞬间就将蜀军包围在狭窄的山谷之中,蜀军士气彻底崩溃,马谡只得带着少数残兵败将突围逃命。

街亭的失守,直接导致蜀军后勤补给线被截断,其他各路蜀军失去支援,前线形势急转直下。

老将心力交瘁

街亭失守的消息传来时,赵云敏锐地意识到,前方主力部队即将面临极为不利的困境。

此时,魏军迅速调整战略,派遣大量兵力向蜀军各个阵地发起猛攻,而赵云所处的区域便是他们的主要进攻方向之一。

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势,赵云毫不退缩,指挥着偏师迎敌,自己也奋战在最前线,以延缓敌军前进的速度,为蜀军撤退争取时间。

他亲眼见到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在自己周围倒下,蜀军士兵们虽士气未泯,但体力早已透支。

敌军步步紧逼,赵云一面指挥士兵列阵抵挡,一面带头冲锋,身上的盔甲多次被兵器划破,鲜血染红了战袍。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始终奋战在队伍最前方,经过多日鏖战,赵云终于完成了掩护撤退的任务,蜀军主力得以安然撤出,然而他自身的身体也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被彻底掏空。

赵云仍旧强撑着身体,随军一起撤回汉中,在途中,他多年来积劳成疾的身体再也无法支撑下去,重重病倒在军帐之中。

在随后的几日里,赵云的病情迅速恶化,就在蜀军返程不久后,这位曾七进七出救主于危难、横扫敌营的常胜将军,终于在战士们的簇拥中安然离世。

失去赵云之后,蜀汉未来的北伐之路只会更加艰难。

蜀汉元气大伤

诸葛亮的首次北伐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这其中的原因众多,而赵云的离世更是让这次失败显得格外沉重。

据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记载,从第一次北伐到撰写此表期间,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以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先后去世。

但这些人并不全是在第一次北伐的战场上直接战死的,有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离世。

就拿阎芝来说吧,在章武二年,也就是公元 222 年,刘备夷陵之战战败后,阎芝曾征集五千人,还派马忠为皇帝补充兵员,后来在建兴年间去世。

而阳群呢,在苏州评话里有这样的描述,他原本是刘璋的手下,那可是川中刀王,还是蔡阳的徒弟,诸葛亮费了好大的劲,三擒三放才把他收服。

至于丁立、白寿、刘郃等人,除了在《后出师表》里被提到过,不过这也能从侧面说明,这些人肯定是蜀汉阵营里有一定地位的人物,不然也不会在《后出师表》里被提及。

但话说回来,《后出师表》到底是不是诸葛亮所作,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一定争议。

要是这表不是诸葛亮写的,那这里面的记载可信度可就大打折扣了.

当诸葛亮率军撤回蜀地后,整个成都都被一片愁云惨雾给笼罩着。

蜀汉在这场北伐中可谓是元气大伤,士气也因为将领们的接连牺牲而跌落到了谷底。

所以尽管满心悲痛,诸葛亮还是得继续努力稳固内政,也不忍心让蜀汉的百年基业在自己手里毁了,终其一生,北伐不止。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妥善处理。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