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毛主席得知袁世凯之子穷困,批示:要给出路,我赞助生活费

南书聊武器 2024-11-09 04:47:22

1951年,北京西城一座小院中,袁克定正襟危坐,手捧报纸,一字一句地阅读着。报纸上,刊登的是一篇关于开国大典的纪实文章。看着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意气风发的身影,袁克定的眼中,满是羡慕与感慨。

袁克定,这个名字在民国初年曾一度显赫无比。作为袁世凯的长子,他被视为袁家王朝的“太子”,地位尊崇。然而,随着袁世凯的去世,袁家王朝迅速崩塌,袁克定也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公子哥,沦为一个穷困潦倒的老人。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太子”,晚年竟然会过得如此凄凉。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袁克定最落魄的时候,竟然是毛主席向他伸出了援手。

那么,袁克定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与毛主席产生交集的呢?

民国四公子之首

袁克定,1878年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袁世凯的长子。由于袁世凯的妾室沈氏一直未能生育,所以袁克定自幼便被过继给了沈氏,成为了袁世凯的嫡长子。

在袁世凯的众多子女中,袁克定无疑是最受宠爱的一个。他不仅继承了袁世凯的聪明才智,还拥有一副英俊的外表。因此,从小到大,袁克定一直都是袁世凯的掌上明珠,被寄予厚望。

在袁世凯的精心培养下,袁克定逐渐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他先后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接受了先进的西方教育。回国后,袁克定更是凭借出色的能力,在袁世凯的幕府中担任要职,成为袁世凯的得力助手。

然而,随着袁世凯野心的膨胀,袁克定也逐渐陷入了权力的漩涡中。他为了实现父亲的皇帝梦,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编造谎言,劝袁世凯称帝。

在袁克定的精心策划下,袁世凯最终接受了帝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然而,这场闹剧仅仅维持了83天,便以袁世凯的去世而告终。

随着袁世凯的去世,袁家王朝迅速崩塌。袁克定也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公子哥,沦为了一个被世人唾弃的罪人。他的生活也从此陷入了困境。

从风光无限到穷困潦倒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失去了靠山,他的生活也一落千丈。由于他在劝进帝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他在民国政府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他失去了所有的官职和俸禄,只能依靠变卖家产为生。

然而,袁克定毕竟曾经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他根本不懂得如何经营家产。很快,他的家产便被挥霍一空。为了维持生计,袁克定不得不开始变卖家中的古董和字画。

然而,这些古董和字画毕竟是有限的。很快,袁克定便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他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开始四处乞讨。

晚年的袁克定,干瘦矮小,身穿长袍,头戴瓜皮帽,走路一瘸一拐。由于年轻时骑马摔断了腿,他走起路来更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他的脾气也变得古怪起来,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大发雷霆。

然而,尽管如此,袁克定依然保持着一种贵族的尊严和气质。他吃饭时依然要使用西洋刀叉,即使这些食物只是窝窝头和咸菜。他的房间里也摆满了各种书籍和字画,虽然这些字画已经破旧不堪,但他依然视若珍宝。

袁克定的晚年生活虽然凄凉,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人物。所以,他的遭遇也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人的同情和关注。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主人士章士钊。

章士钊与袁克定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民国时期,章士钊就曾担任过袁世凯的法律顾问。因此,他对袁克定的为人和遭遇也有着一定的了解。

当章士钊得知袁克定的晚年境遇后,他感到非常震惊和同情。他认为,虽然袁克定在劝进帝制中犯下了错误,但那也是出于无奈和忠诚。而且,袁克定在晚年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因此,他认为政府应该给袁克定一个出路,让他能够度过余生。

于是,章士钊便亲自来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求情。他向毛主席详细介绍了袁克定的境遇和为人,并请求政府能够给予袁克定一定的照顾和资助。

毛主席听完章士钊的汇报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他缓缓地说道:“可以给条出路嘛!让他到文史馆去吧!再从我的稿费里拿出20元,资助他的生活。”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关怀下,袁克定终于得到了一个出路。他被安排到中央文史馆工作,成为了一名文史研究员。虽然这份工作没有多少薪水,但至少能够保障他的基本生活。

文史馆中的晚年生活

进入文史馆后,袁克定的生活逐渐稳定了下来。他每天按时上下班,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他的工作并不繁重,但他却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这是政府给他的一个出路,也是他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在文史馆中,袁克定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袁克定也逐渐找回了自信和尊严。

除了工作之外,袁克定还非常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他经常在闲暇之余,阅读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他尤其喜欢阅读毛主席的著作和文章。因为他觉得,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和理论能够给他带来启发和鼓舞。

在文史馆中度过了一段时光后,袁克定的生活也逐渐得到了改善。他的薪水虽然不多,但已经足够维持他的基本生活。而且,他还经常能够收到一些朋友的资助和馈赠。这些钱虽然不多,但却让他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

在文史馆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袁克定逐渐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收藏家张伯驹。

张伯驹与袁克定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祖父张镇芳曾是袁世凯的亲信和心腹。因此,张伯驹对袁克定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和同情。

当张伯驹得知袁克定在文史馆中的境遇后,他感到非常震惊和同情。他认为,袁克定虽然曾经犯下了错误,但那也是出于无奈和忠诚。而且,他在晚年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因此,他认为自己应该尽一份力,帮助袁克定度过余生。

于是,张伯驹便经常来到文史馆看望袁克定。他不仅会带来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还会与袁克定一起探讨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变得亲密起来。

在张伯驹的帮助下,袁克定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他在西城买下了一间房,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而且,张伯驹还经常接济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岁月的流逝,袁克定的身体也逐渐变得虚弱起来。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卧床不起。在病床上,他依然坚持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关心国家大事。

1958年11月,袁克定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他的离世也让许多朋友和同事感到非常悲痛和惋惜。他们纷纷前来吊唁和送别,为这位曾经的“太子”送上了最后一程。

袁克定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公子哥沦为一个穷困潦倒的老人;从劝进帝制到深刻反省;从被世人唾弃到得到毛主席的关怀和照顾。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在袁克定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个家族的兴衰。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人物在晚年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困境。然而,尽管袁克定曾经犯下了错误,但他在晚年依然保持了一种贵族的尊严和气质。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表现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尊重。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顾袁克定的一生时,或许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感慨和唏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位曾经的“太子”在晚年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困境,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坚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2 阅读: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