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4岁女孩跳楼自杀,1500字遗书吐槽父母:“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第壹心理 2025-01-10 11:21:04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你认同这句话吗?

一开始大家都是认同的,但越来越多的“学生跳楼”、“毒打亲子”、“弃养婴儿”的事件报道,让大家越来越不自信了。大家开始产生疑惑,父母和孩子本身是非常紧密的关系,是剪不断的血缘,为何会有如此悲剧发生呢?

父母对于孩子,是寄予厚望、是全力养育、是伟大和后盾的代名词。孩子对于父母,是承载希望、是茁壮成长、是未来和延续的代名词。二者本身是良好的正向循环关系,但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良性关系逐渐转向了控制和欲望的深渊。真正的爱孩子,是接纳他的全部。孩子对于父母天生的依赖,让他全心全意爱着父母。但是,当这种全心全意遭受到不断的打击时,就会走向极端,或是摧毁他物的倾向,或是自我毁灭的倾向。

2021年,上海一14岁中学女生,惨烈却温柔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从自家高楼一跃而起,决然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只有14岁,却如此惨烈的离开了。

但从她1500字的遗书中,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对父母的坦言和最后的温柔。她在遗书开头就写了:人生一趟,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她说,她的父母,好像只爱她成功的一面,只有成绩排在年级前列,或者获得荣誉奖章的时候,才能看到父母的笑脸。

她说,她的父母,好像只在乎自己的脸面,她只是他们向亲戚朋友炫耀的工具,那些虚伪的谦虚背后,是她熬夜学习的背影。她说,她的父母,好像又不在乎自己的脸面,他们笑意盈盈的来参加家长会,得知自己退步后,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顶着众人的视线,愤怒的扇她耳光。

她不懂她的父母,但却依旧爱他们。她希望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离去而难过。希望他们对待年幼的弟弟能够宽容一些。希望他们能够把年迈的姥姥接来享福。

希望他们能够擦干净自己跳楼踩过的床铺。这些文字让人心酸,但更让人心碎的是,这样温柔优秀的女孩,就这样消逝了。新闻轰动了很久,大家在遗憾女孩离去的同时也不禁想,她的父母真的很爱她吗?这样的父母是少数吗?事实证明,三年过去了,这样的案例与日俱增。也让大家对“父母与孩子”这一段亲密关系产生了反思。建立在虚荣和攀比之上的爱,是真的爱孩子吗?一定不是。

虚荣和攀比,代表着父母把孩子当成一种工具,一种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只爱孩子成功的一面,是因为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炫耀的资本。这种爱本质上还是爱自己,因为孩子能够让自己有面子,能够让自己得到正面印象,所以爱这样的孩子。这种爱注定是虚无缥缈的,因为它建立在欲望之上。爱孩子就应该爱全部的他。

孩子成功,我们为他自豪,为他获得荣誉,在他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顺利前进,而感到高兴。孩子失败,我们为他打气,跟他分析失败背后的成因,指导他在人生道路走向正确的岔口,不为此而感受到丢脸或挫败。这个爱是建立在实际的根源和羁绊上的,不会以孩子的成功与否而进行转移。真正的爱孩子,是尊重他的人格。其实,只爱孩子的一面,或者是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工具,这本质上是把孩子认为自己的所有物。他们认为孩子有义务实现自己的想法,是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的。

所以,当孩子顺利的走在这条路上,他们会感到高兴,当孩子但凡有所偏离,他们就会非常愤怒。其核心就是没有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没有把孩子视为独立的自然人而尊重。“他是我生的,当然我说了算。”“我给她选的一定是对的,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他是我孩子,我能害他吗?”类似这样的话,是不是常常听到?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与父母有深刻羁绊,却也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为实现谁的想法而出现。孩子是有选择的权利的。如果孩子愿意去实现父母的想法,继承他们的衣钵,那也需要孩子自己选择愿意,而不是被迫承受。孩子是父母血脉的延续,却不是人生的延续。父母自己的人生遗憾,需要自己去完善,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实现。孩子作为独立的自然人拥有自己的人格,他并不是谁的寄托和继承,他自己的人生要自己选择。

真正的爱孩子就需要把这种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爱学习也好,不爱学习也好;爱艺术也好,不爱艺术也好;所有的路父母只能作为引导,保证孩子不会误入歧途,就足够了。父母的人生也只是参考,没有谁的人生需要复刻别人的人生。就算孩子与父母有深刻的羁绊,也不需要复刻父母的人生。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就是尊重他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爱他就尊重他。三、真正的爱孩子,是家庭共同进步。除去那些极端案例,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还是爱孩子的,只不过使用的方法并不正确。比如,父母年轻时吃过没有文化的亏,希望孩子不要再走以前的路,所以会疯狂的督促孩子学习。这种心理是出于一种对孩子的爱护,本意是好的,但是一旦加上强迫的性质,就会让整个事情变得负面起来。

孩子会认为,你们都不学习为什么要强迫我学习?尤其是为什么你们能看电视,而我却需要写作业?在这样的逆反心态下,父母一开始的好心好意,逐渐就会变了味道。所以,正确的方法就是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别认为父母是成年人了,思维定式了,就不需要学习了。人的认知是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跟着进化的,不学习,就是会被淘汰的。不仅孩子是这样,父母更是。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父母可以跟着一起学习,言传身教并不是说着玩的。

记得曾经有一个博主分享过这样的案例,他小时候班级里需要家长来看晚自习,有的家长就会在上面玩手机,而有的家长就会在上面看书,与孩子一起学习。他对那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家长印象深刻,导致他结婚生子之后,也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学习。

这就是一个良性氛围,孩子会认为父母也在学,而不是我在学,父母在玩。家庭共同进步,能够让家庭成员的思维保持在同一个步调中,根本上解决了家庭沟通困难的问题。大家能够互相理解,就不会互相责怪。也能避免孩子与父母的裂痕,从而导致的悲剧事件发生。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