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底楼市!这张王牌,还是打出来了!

随性谈社会 2024-10-20 04:02:01

最近楼市的风向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各种消息漫天飞舞,一会儿说棚改要重启,一会儿又说利率要调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搞得大家都有点晕头转向。

这不,10月17号国新办的发布会一开,算是给最近的各种小道消息来了个官方盖章: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而且要用货币化方式支持。

好家伙,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瞬间把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了几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棚改浪潮中。

这不由得让人感叹: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货币化棚改”这四个字,分量可不轻。

过去几年,棚改可是楼市的一张王牌,去库存的主力军,硬生生地把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抬了起来。

数据最有说服力:2015年到2018年,全国棚改货币化去化库存占比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平均18%,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15%。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想想看,全国那么多房子,光棚改就消化了近五分之一,这威力,杠杠的。

现在,这张王牌再次祭出,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托底楼市。

但是,这次的情况和以前还真不太一样。

以前的棚改,主要针对的是棚户区,解决的是居民的居住问题,相对来说目标比较单一。

现在,城中村改造成了重点,情况就复杂多了。

城中村里,有原住民,有租户,有小作坊,有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改造难度比棚户区大得多。

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而且,现在的经济形势也不比当年,大家的钱袋子都紧了,消费意愿下降,购房意愿自然也跟着下降。

光靠棚改就想重现当年的辉煌,复制当年的奇迹,恐怕是痴人说梦。

说到底,楼市现在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库存问题,更是信心问题。

大家对未来预期不明朗,对经济形势缺乏信心,不敢轻易出手买房。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和收入不稳定,才是压在大家心头的大山。

就算手里有点积蓄,也得留着应对不时之需,谁敢随便拿出来梭哈?

看看北京楼市最近的动静就知道了。

不少开发商嘴上喊着要收回折扣,营造一种房价即将上涨的氛围,但实际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执行的没几个。

为啥?

还不是因为房子不好卖!

开发商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在政策放松的窗口期赶紧清库存,尽快回笼资金,落袋为安才是王道。

再看看上海,新政一出,二手房挂牌量立马飙升,链家上多了好几万套,大多都是刚满两年的。

这说明啥?

说明很多人想趁着政策利好赶紧出手,把房子脱手。

但这恰恰反映了市场的观望情绪很浓厚,大家都在等风向,都在赌政策。

都想抄底,但谁也不知道底在哪里。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棚改的历史。

从2008年到2015年,棚改的力度一直很大,平均每年改造328.75万套。

2015年到2017年,更是达到了每年600万套左右,那真是棚改的黄金时期。

但从2019年开始,棚改数量就开始下降,到了2021年和2022年,只有100多万套。

2022年是159万套,今年计划是100万套,加上新增的100万套城中村改造,一共也就200多万套。

这和前几年的规模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棚改的力度下降,也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形势的变化。

所以,这次棚改,虽然能在短期内刺激一部分需求,但想彻底扭转楼市颓势,恐怕是杯水车薪。

根本问题不解决,光靠政策刺激,是治标不治本的。

就像一个人生病了,光吃止疼药,不治病根,病迟早还会复发,甚至会变得更严重。

对于那些想买房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别着急,等等看。

楼市现在变数太多,政策、市场、经济,都在不断变化中。

看清形势再做决定,才是明智之举。

别被一时的市场波动冲昏了头脑,买房是大事,得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

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多了解一些信息,多分析一些数据,多听听不同的观点,形成自己的判断。

现在网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真假假,需要自己去甄别。

别被一些所谓的“专家”忽悠了,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毕竟,买房是自己的事,风险也要自己承担。

楼市这盘棋,现在还下不到底。

谁也说不准未来会怎么样。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房子,最终还是要回归居住属性。

那些指望靠炒房一夜暴富的日子,恐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国家强调“房住不炒”,就是要把房子从投资品变成必需品,让大家都能住有所居。

想想看,过去这些年,有多少人因为炒房倾家荡产,又有多少人因为房价高企而望房兴叹。

房子,本来应该是遮风挡雨的港湾,却成了压在很多人身上的大山。

现在,国家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安居乐业。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不妨再看看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

比如新加坡的“住房双轨制”,就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

他们通过建设大量的保障性住房,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也稳定了房地产市场。

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照搬照抄肯定不行,但可以借鉴一些好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总而言之,楼市未来走向如何,取决于政策、市场、人口、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变天”或许过于绝对,但变革已经发生,未来楼市将更加理性、健康、可持续。

对于购房者来说,保持理性,谨慎观望,才是上策。

不要被市场上的各种噪音干扰,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买房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避免踩坑。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