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广东粤军戴戟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4-02-26 12:33:38

民国时期,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许抵抗,导致整个东北被日本人占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又在上海制造事端,企图想把黑手伸到上海,结果遭到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爆发了“淞沪抗战”。

十九路军属于粤军部队,是北伐战争时期,从李济深的国民革命第四军中扩编出来的,其领导人是陈铭枢。由于陈铭枢后来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就把部队的实际指挥权给了蒋光鼐、蔡廷锴、戴戟等人,让他们率兵离开广东,支持蒋介石打“中原大战”。

十九路军和蒋介石出现矛盾的苗头,就是因为“淞沪抗战”的停战协议,十九路军的将领,不满停战协议中的一些条款。不久后,蒋介石把十九路军调往福建“围剿”红军,这使十九路军的将领们,彻底看穿蒋介石的真面目,觉得蒋介石根本不想抗日,只想通过以“围剿”红军为名,从而削弱地方武装力量,因为十九路军的将领,发动了反蒋的“福建事变”。

戴戟是十九路军的重要将领,地位仅次于蒋光鼐和蔡廷锴,属于十九路军的三号人物。

戴戟

1895年,戴戟出生于江苏苏州,他的爷爷是一个商人,本来家庭条件很不错的,可惜到了他父亲这辈,家里已经开始败落。

戴戟在老家读书私塾后,父母先后去世,这对青少年时期的戴戟来说就是晴天霹雳,因此他不能继续读书,在亲戚的介绍下到一家商铺当学徒,由于老板性格暴躁,戴戟经常遭到毒打。十五岁那年,戴戟受不了学徒的日子,就跑到上海去闯荡,没想到居然考入了上海的一所军事学堂,成为一个学生兵。

1916年,戴戟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他被分配到安徽当见习军官,安徽督军倪嗣冲是北洋军阀。当时“护国战争”爆发,蔡锷、李烈钧等人组建护国军反袁世凯称帝,戴戟深受鼓舞,因此就离开北洋部队,跑到广东加入了李烈钧的护国第二军。

李烈钧

“护国战争”结束后,护国第二军改编为驻粤滇军,因此戴戟在驻粤滇军里面任职。

1920年底,陈炯明率领粤军反攻广东,打败了莫荣新的桂军还有李根源率领的滇军,当时陈铭枢在粤军第一师任职,他和戴戟是保定军官学校的校友,在陈铭枢的介绍下,戴戟在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当少校副团长。

1925年底,蒋介石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济深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陈铭枢为第十师师长,蒋光鼐为副师长,蔡廷锴为二十九团团长,戴戟为第三十团团团长。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第四军向湖南方向进军,先后攻克长沙、平江、岳阳等地,而戴戟总是在第一线指挥战斗。进军湖北的时候,在汀泗桥之战中,北伐军和北洋军苦战,戴戟亲自率兵冲锋,结果受伤送到后方治疗。

蒋光鼐

不久后,蒋光鼐率领第十师进入武汉,第十师扩编为第十一军,蔡廷锴为第十师师长、戴戟为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背叛革命,当时粤军内部分为两派,为张发奎为首的粤军支持武汉国民政府,要率兵讨伐蒋介石,而以李济深、陈铭枢为首的粤军,是支持蒋介石的。由于粤军内部随时要爆发内战,而戴戟不愿意参加内部火拼,所以以身体旧伤复发为由,跑到上海疗养。

1928年,在陈铭枢的邀请下,戴戟返回十一军,担任十一军参谋长的职务。不久后,蒋介石以李济深勾结桂系,破坏国民政府团结为由,把李济深给抓了,因此陈铭枢成为广东省政府主席。

李济深

1930年,阎锡山和冯玉祥等人组建“反蒋联军”,这时候陈铭枢是支持蒋介石的,因此派蒋光鼐率领十一军,到湖南攻打张发奎和桂系的部队。“中原大战”结束后,第十一军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总司令,十九路军被派往江西攻打红军。

1931年底,由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抗日热情高涨,蒋介石和广东的反蒋派和解,十九路军被调往上海,陈铭枢为京沪卫戍司令、戴戟为淞沪警备司令。

1932年1月,日本人发动在上海制造事端,企图把毒手伸入上海,戴戟在上海集合部队,发誓要和日军对抗到底。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对闸北地区发动进攻,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立马组建临时指挥部,集合部队抵抗日军进攻。

戴戟

通过一番血战,把日军赶出闸北地区,接着日军不断增兵上海,和十九路军形成拉锯战,十九路军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和日军大战数月,最后被迫撤离上海,不久蒋介石和日本人达成停战协议。十九路军的将领,因为不满停战协议中的一些条款,所以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和蒋介石出现分歧。

十九路军撤离上海后,被蒋介石调往福建,蒋光鼐为福建省主席,但戴戟继续留在上海担任淞沪警备司令。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日,只想以“围剿”红军为名,削弱地方武装力量,因此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三人发动反蒋的“福建事变”。

1933年11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在福建组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对立。“福建事变”爆发后,带戟立马辞去淞沪警备司令的职务,跑去福建参加反蒋活动,担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兴泉省”省长。

戴戟

对面“福建事变”的发生,蒋介石大怒,立马派出中央军进攻福建的第十九路军,最终“福建事变”在五十三天后,被蒋介石镇压结束,戴戟被迫去往香港。

不久后,戴戟又回到上海,为生活所迫,他接受了蒋介石给的安徽省政府委员之职,但这就是个虚职,只负责拿工资养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戟跑到南京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让他带兵抗日,但蒋介石只让他去第三战区当一个中将高级参谋。

1938年初,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总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他邀请戴戟来安徽担任皖南行署主任。戴戟到了安徽后,和当地士绅关系处理的很好,积极宣传抗日,并且和新四军关系密切,还成立了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皖南办事处,戴戟为主任。

晚年戴戟

在戴戟的领导下,皖南地区组建了很多抗日民间团体,抗日气氛非常浓厚。

1939年10月,安徽省主席廖磊病逝,李品仙成为新的安徽省主席,而戴戟和李品仙合不来,二人经常发生矛盾。

1940年4月,戴戟辞去皖南行署主任的职务。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戴戟担任东南补给区司令职务,负责军事后勤补给。

1946年,戴戟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因此辞去所有职务,并且申请退役。

1948年,戴戟在上海,参加了陈铭枢组建的“民联”,秘密从事反蒋活动。

1949年初,在戴戟的帮助下,解放军和国民党的廖运泽部取得联系,廖运泽的部队后来起义。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戴戟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73年,戴戟因病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