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半天夭”

神州有茶韵 2024-07-01 04:39:03

一、名称由来

半天夭也称半天妖、半天腰、半天鹞,相传其名来源于明代永乐年间。据说天心永乐禅寺方丈一日偶得一梦,梦见一只洁白的鹞,嘴里含着一颗闪光的宝石,被一只巨鹰紧追不舍后将宝石落在三花峰的半山腰上。

为了证实梦的灵验,方丈派了一位小和尚登峰寻找。小和尚从蓑衣峰旁翻越至三花峰顶,而后费尽周折,用绳索爬到三花峰的半山腰寻找宝石。“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块突起的峭壁上发现一颗棕色的茶籽已开始萌芽长根。

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拾起,带回庙中交给方丈。方丈亲自培植茶苗,待长到尺余高,仍由小和尚将其移栽上去。因为方丈认为此茶籽系鹞鸟所赐予三花峰的半山腰,不可强占,又似半空中的一株茶,所以命名为“半天鹞”。

二、生长地势及历史遗迹

据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记载: 树产于中山三花岩之第三绝顶崖上,其地势之险峻,为任何产茶地之冠,笔者与邱君调查此树,为调查品种中之最费力者。欲见其树须由三花岩脚顺一宽仅100厘米左右之岩隙,侧身而上,自岩脚至顶曾用九阶扶梯相接五次始得登,而后复沿崖缝爬登约三四丈”许,始见一长约二丈许、宽七八尺峰截平地,再上又属绝崖,非人力所能登。

此处离九龙窠地面约150米,植茶之处仅见沙土一堆,量土层不及四尺,系由三花岩顶随雨水冲下积聚,是处甚为干燥,半天夭即产于土堆之中。笔者与邱君俯视深谷,仰瞻绝崖,不约而同咋舌嘘曰: “半天夭道地之半天夭也。” 相望而笑。

半天夭之正丛,因地势关系,茶户疏于管理,且因是处地位高燥,并受天牛之啮害,主干几全枯死,仅存旁枝十本,且生育至为衰弱,绿叶稀稀,显示“半天夭”之黄金时代已逝。

母树之北侧三尺许有副本二,生长较旺。据领路调查之磊石岩包头相告: 相传此树非人所植,系飞鸟由他山喙衔茶籽,落此地生也。经若干年代,听其自生,未被发现,后有天心岩樵夫一日由三花岩顶,以绳攀坠是处采薪,始被发现,归告其僧主,是故此茶曾数年由天心岩采摘,后于清代三花岩业权转属漳州林奇苑所有,始兴争回,且闻曾经一度公庭讼陈,诉讼费耗费千余金。

此茶自来未加管理,采时因岩缝过狭无法使用茶篮,采工系身挂一布袋扶梯而上,采摘正副三株,计年采茶约12两。

三、生物学特征特

母树高151厘米,树冠枝张直径194厘米。枝干颇粗,直径达3厘米。干皮灰白、粗糙,寄生有苔藓。枝条略呈弯曲,着生颇疏。枝干着生角度约80°。枝叶着生角度为60°~70°,节距2.5厘米。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长8.9厘米,幅宽3.4厘米,叶色深绿或绿,富光泽,幼叶呈深红色,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稍内折或平,叶尖渐尖或稍钝,节间短,锯齿深而疏,齿数28~34对,叶质较厚脆。脉细而显,脉数7~9对,一芽三叶百芽重约57克。开花尚多,花期在9月下旬。花冠直径3.3厘米,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结实性不强。

半天夭茶树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稍经贮存具橘皮香。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