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进技校,到底是退路,还是出路?

曼文随心课程 2024-11-07 10:07:41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犹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

学历似乎成了一张“入场券”,可谁曾想,这票早已供过于求,到了贬值的地步。

眼见昔日的高学历逐渐“白菜化”,一批本科学子干脆调转方向,扎根技校。曾几何时,知识是荣耀的象征,但如今,这荣耀竟变成一层薄薄的面子纸,轻轻一戳就破了。

而在这种面子纸的另一头,一群年轻人默默脱去文职的光鲜外衣,换上蓝领工服,走上工厂的生产线或餐馆的后厨。

那么,这是新风口还是新趋势?亦或仅仅是年轻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新回应?

一纸文凭曾让多少人心甘情愿苦读多年,而如今那张“象牙塔的毕业照”,却成了难觅工作的尴尬标签。

供求失衡下,企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认文凭的“雇主大人”,反倒是更青睐那些能干实事、脚踏实地的技术型人才。

曾几何时,大学生少得如同稀世珍宝,而现在,几乎人人都能被称作“高学历者”。随着学历贬值、就业困难,年轻人对“学历”和“能力”孰轻孰重的思考逐渐转变。

于是,这股“本升专”潮流,实际上不无道理。

01 “学历面子”难掩“能力里子”。

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转化为实际能力,就如同“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空有其表。回到现实,当下的社会更关心的不是你读了什么书,而是你能不能“动手干活”。

学历光环褪去后,真正留下的是硬实力。

比如我一个堂妹,学的是环境设计,学费可不便宜。

毕业后,她豪情万丈地找了份“设计助理”的工作,成天加班到深夜。一个月后,她的热情褪去,发现加班费不够买外卖。她突然有天对家人说,想转行去学厨师。

一开始,家里炸了锅,亲戚朋友纷纷劝阻:“好不容易读了大学,去炒菜可不是白念书了?”结果她不听劝,非得钻研料理,报名了个烹饪学校。

两年后,她的餐馆人满为患,年收入都超过了当初那些设计圈的“前辈”。

原来,这张本科文凭不仅没成她的“助推器”,反倒像个“绊脚石”,幸亏她一早看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02 学历虽好,若非适合,徒增焦虑。

若仅仅为了满足社会期待而执着于“体面”,则不过是作茧自缚。

现实里,学历的光环太容易遮住真正需要的方向,以致一片混乱中,真正适合的选择反倒成了“另类”。

我一发小,大学时学金融,家里人自豪得很,逢人就说“孩子有出息,将来能进银行”。

谁知毕业后,找工作的他见识了什么叫“现实”。

金融企业一听他只有本科,连面试都不给,进私企吧,压力大到能让人怀疑人生。他待业半年,焦躁得要命,有天忽然冒出“学个手艺”的念头,居然就报名去了美发学校。

这下家里又急了,天天劝他:“银行没招,你就去个理发店?”

可他铁了心。

两年后,靠着扎实的剪发技术开了店,生意好到忙不过来,连他妈也只能欣慰地说:“孩子,看来你找到适合你的事儿了!”

别提多讽刺了:

曾经让他焦虑不已的学历,竟然真不如那剪刀实用。

03 不同的时代,能力越发成为“硬通货”。

实际上,蓝领工种早已不是以往的刻板印象,在这大变革的时代,它甚至可能比某些“高大上”的职位更具稳定性。那

些曾经让人“抬不起头”的技术活儿,如今反倒成为抢手的职业选择。

比如邻居家一位老工匠,从前在工厂里做焊工,别人见他戴个安全帽脏兮兮地工作,总觉得这人“没出息”。

可是今年,他儿子从二本大学毕业,学的是市场营销,求职碰壁后,天天蹲在家打游戏。

反倒是他这位“老爸”,成了工厂的“香饽饽”,企业甚至开出数倍的工资让他返聘。

几次下来,他干脆把儿子拉进车间学了焊接。半年后,这小子还真做得不错,工资甚至比他的同学高。

别说,时代潮流可真叫人意想不到,那个曾经看不起的“蓝领”身份,如今反而成了让别人艳羡的工作。

由此可见,无论学历还是能力,最根本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深造,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扎根工厂。关键在于了解自己,抛开面子,放下那些一时的得失,踏实磨练一门技能,或许才是真正的出路。

现实中的“本升专”并非盲从,而是理智的回归,在适合的路上稳步前行,方能少一些盲目,多一点成就感。

所以说,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历固然是加分项,但能力才是支撑人不断向前的基石。

真正需要的是让年轻人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能力的世界中拥有一技之长才是立足的根本。

也许正如老话所言,“艺高人胆大”,有一门硬技能在身,不论风云如何变幻,都有应对的底气。

1 阅读:14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