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辩证阳明病证

老糖话健康 2024-09-07 02:52:44

阳明经属胃和大肠。阳明主燥,所以外邪传入阳明胃肠多化热化燥,表现一派阳亢热极的证候。阳明病证多由太阳之邪不解,热邪向里发展,或者由于病在少阳阶段误治津伤,也可转入阳明。由于体质的差异和邪气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阳明病有经证与府证之分。

(一)阳明经证

阳明经证是指无形邪热弥漫全身,尚未燥结成燥屎的病变和证候。

【证候】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不恶寒,反恶热,面赤气粗,心烦扰,舌苔黄燥。

【分析】邪热客于阳明,里热蒸腾于外,所以身大热。热迫津液,则见大汗出。汗出津伤,热邪转盛,故口大渴。不恶寒反恶热,为太阳病证已罢,邪入阳明化热的特征。热邪上薰,证见面赤气粗。热扰心神则出现心烦躁扰。脉来洪大,为热盛之象。舌苔黄燥,是热盛津伤的表现。

【治法和方剂】清热生津。白虎汤(白虎汤清气分热,羔知甘草梗米入,津伤口渴宜急投,气虚加参最最相得。)。

(二)阳明府证

阳明府证是指邪热内传,与肠中有形精粕相结,阻滞肠胃的病变和证候。

【证候】身热,日晡潮热,汗出连绵,便秘,腹满,疼痛拒按,烦躁,甚则谵语,神志不清,脉沉实有力,舌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

【分析】 胃热与肠中有形实邪相结,府气不通,则便秘腹满痛拒按。里热蒸腾,则身热汗出。日晡适当阳明气旺,与邪相争则发潮热。热邪上扰心神,故烦躁甚则谵语或神志不清。脉沉实有力,主里有实邪。苔焦黄起芒刺,主燥热内结。

【治法和方剂】峻下热结。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2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