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超声鼻祖”IPO上岸,前景却难见光明

健识健识 2024-11-09 01:29:19

10月11日,汕头超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申请被证监会批准,即将登陆A股创业板。

汕头超声从事超声设备生产,其中医用超声产品收入占据七成,除此之外也生产工业超声无损检测设备。这家公司的前身是国有企业超声研究所,目前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达到60.38%,实控人为李德来;汕头市国资委持股36.63%。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超声被誉为“中国超声鼻祖”,国内第一代量产的“中华B超”就是出自汕头超声。不过在后来的市场化竞争中,汕头超声逐渐败下阵来,与“龙头大哥”迈瑞、开立医疗拉开了距离。

目前,汕头超声与祥生医疗、飞依诺等同处国产超声公司第二梯队,共同竞争国产超声的“三哥”的头衔。2019年,祥生医疗先一步登陆科创板,势头渐涨。2021年,汕头超声选择登陆创业板,在2023年3月成功过会。

超声鼻祖竞争中落败

汕头超声的历史最早可以回溯到1957年,最初是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下属的超声研究所。1982年,汕头超声独立成为公司,并在1983年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代量产的“中华B超”。

被誉为“中国超声之父”的姚锦钟,在创立深圳开立有限公司前,就长期在超声研究所工作,并担任所长。

但汕头超声比起最老牌的医疗设备企业安科来说,还是起步慢了一些。1997年时,汕头超声通过收购美国ATL公司,获得彩超生产能力。而安科早在1990年就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彩超。迈瑞、宝莱特等安科系公司自然起步就要比汕头超声更快。

汕头超声一直没能追赶第一梯队的脚步,落后于外资的GPS和国内的迈瑞、开立等企业,只能与祥生医疗、飞依诺等在中低端市场内卷。招股书显示,汕头超声的客户结构以私立医疗机构、公立基层(乡镇级)医疗机构为主,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在国内终端客户占比不足30%。

再后来,连祥生医疗、飞依诺也走在了汕头超声前头。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汕头超声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均持续下滑,三年复合变动率分别为-8.07%、-14.31%。到了2021年,国内厂商中,迈瑞医疗的超声产品营收是汕头超声的20倍以上。汕头超声虽依然能排名行业第五,却已经远远落后于同行。

2022年的一次投资者调研活动中,祥生医疗曾评价称:飞依诺势头很猛,需要留意,汕头超声已经不是对手。

汕头超声为何会败下阵来?公司在审核问询函中分析:公司前身是国企,经营理念比较谨慎保守,执行先款后货的较为严格的收款政策。而同行通常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期。

另外,公司融资渠道单一,长期依靠自有资金积累滚动式发展,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方面力度偏弱。

开拓中高端市场

2022年,汕头超声开始加强市场推广力度,中高端彩超销售收入较2021 年增长12.41%。

这一年,汕头超声多次中标军队、卫健委等大客户项目,上半年,通过中标某部队高档便携式彩超采购项目,汕头超声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此外,公司在境外销售的拓展也取得成果。2019年,公司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ROCEPT合作研发出基于超声成像的手术导航系统应用,2022年起,PROCEPT向公司的采购规模翻了一倍,超4400万元。

近两年,汕头超声把在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推广的重点放在了全容积乳腺超声成像系统上。根据招股书,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智能乳腺全容积超声系统IBUS系列产品,产品上也对应形成了乳腺专科系列和乳腺筛查系列。

但整体上来说,受去年开始的行业整顿影响,同其他医学影像企业一样,2023年汕头超声的业绩放缓。不过,公司预测,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能实现同比增长 14.5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 14.20%。

医疗设备正在经历一轮以旧换新,基层市场更换力度会很大。这次创业板上市融资可能将帮助到汕头超声扩大产能,开发新的品种。汕头超声已经规划高性能彩超、多模态乳腺诊断系统、便携式 DR系统等产品。

然而,在当下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固化的医疗设备市场,汕头超声想要逆风翻盘,成功概率还是不大的。能够在第二梯队中保持稳定,可能是近期最好的结果了。

撰稿 | 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山谷

插图 | 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