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个师的蒋军重点进攻山东,编组了三个超级兵团,司令官都是谁?

墨知过去一二事儿 2024-11-09 13:48:3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1947年国民党军队采取了重点进攻的作战韬略,目标直指我党控制下的山东和陕北两大解放区。重点进攻战略是全面进攻战略的第二步,国民党想在有的放矢之下将华北地区连成片。

如果华北地区可以和盘踞在平津地区的傅作义部连在一起,那么华北地区的解放军就只能迎来悉数消灭的最终结局。毕竟平津是东北进入华北的门户,只要平津摆出乌龟阵来拖延。

东北地区的解放军力量再活跃、再壮大也要被挡在关外。可惜的是,蒋介石的想法很美好。执行任务的人却堪称是彼此之间矛盾深重。蒋介石安排了共计66个师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这66个师经历整编之后兵力大致约为24个军。由于实在缺乏高级将领的缘故,24个军只以整编师为名。但即便如此,24个整编师的兵力也在45万人左右。这是一股很庞大的力量。

并且这24个整编师分别以整编第5军(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整编而来)和整编第74师(有抗日铁军之称的第七十四军整编而来)组建三大兵团。

三大兵团司令官分别是:汤恩伯、王敬久和欧震。这三大兵团的名字分别是:第1兵团、第2兵团和第3兵团。其中第1兵团实力最强,第3兵团实力最弱。除去组建三个兵团外。

蒋介石还另外安排了7个整编师以防不测。7个整编师的任务是留守后方但彼此间密切联系。以抱团取暖之势既防止被解放军逐个击破同时又可以起到策应三大超级兵团的辅助作用。

蒋介石的想法很美好,布置也堪称没有一丝破绽。但坏就坏在,三大兵团的军事主官选人不对。先来说说第一兵团的司令官汤恩伯。汤恩伯是台儿庄战役当中名震天下的抗日名将。

但汤恩伯在豫中会战当中失败了并被处于愤懑状态之下的蒋介石撤了职。也就是说,汤恩伯凭借着台儿庄战役达到了人生顶峰,给蒋介石长脸不假但汤恩伯也在豫中会战里犯了错。

可蒋介石一向是只看得到功绩而看不得失败的结果。意思是任何将领只要出现了一次纰漏,就会让自己在蒋介石心目当中的分量有所下降。这样的结果是不会再得到任何重用的机会。

汤恩伯也不例外。汤恩伯在豫中会战失败后先被撤职而后担任了黔桂边区总司令一职。直到出任第1兵团司令之前,汤恩伯都没有掌握实权,手中尽是虚权。这样的结果是没有威望。

汤恩伯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了

或者说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让汤恩伯来坐第1兵团司令官的位置,实际上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都不是很满意。比如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就不给汤恩伯一点好脸色看。

张灵甫还和昔日同事李天霞(二人都曾在王耀武手下工作过)闹矛盾,李天霞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在围剿红军、抗日战争时期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可是蒋介石唯独喜欢看重张灵甫。

就让张灵甫做了整编第74师师长的位置而没有让李天霞担任。这个人事任命虽说是王耀武和俞济时联合推举,可最终拍板的是老蒋。张灵甫是黄埔四期却能比李天霞享受更好待遇。

再加上汤恩伯是非嫡系出身的司令,李天霞和张灵甫之间的矛盾很深。孟良崮战役当中,张灵甫急于抢功又自认为整编第74师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大,可以顶住解放军两三天进攻势头。

于是便让整编第74师孤军深入。张灵甫越过汤恩伯向老蒋报告他这一行动的用意时,老蒋还特别高兴。当即下令要求其他部队往整编第74师周围迅速靠拢,给解放军一个中心开花。

中心开花指的是诱敌深入,在吃不下整编第74师的情况下反被国民党军包围。张灵甫只派1个团了便控制孟良崮高地,同时将主力摆在界碑、临蒙公路两侧利于高机动力行动的位置。

但距离张灵甫最近的两个师一个是李天霞的整编83师;一个是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李天霞和张灵甫有矛盾自不多说,在最需要支援的时候,李天霞只派出一连兵冒充一旅去援。

至于黄百韬,虽然和汤恩伯一样是非嫡系出身以及坚定执行了汤恩伯的命令。但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战斗力并不强悍。是以,中心开花诱敌深入的口袋阵反而被解放军一口吃掉了。

如果汤恩伯的影响力足够大,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形。但也有观点认为是蒋介石太过宠爱嫡系,让众多非嫡系将领长时间处于不被重用的境地当中所致。骄纵的张灵甫就是嫡系将领的代表。

王敬久手下只有邱清泉能打

李天霞汤恩伯后来都被停职查办。本来黄百韬也要被停职查办的,但有王耀武和顾祝同两人的劝说最终并未受到严厉处分,反而淮海战役之前扩充重建了第七兵团。原位置由陈章接任。

第2兵团司令叫王敬久。手下部队为邱清泉的中央军第五军、沈澄年的整编第75师、杨文瑔的整编第72师、吴绍周的整编第85师和方先觉的整编第88师。后来又陆续整编了部队。

但从名字上看只有邱清泉是名将,名气很大。其他如杨文瑔沈澄年等虽然也在抗日战场上有过大放光彩之时,但整体来说王敬久手下只有邱清泉比较能打。但邱清泉行事风格多变。

邱清泉甚至敢于顶撞蒋介石,这份胆量是王敬久不曾具备的。而王敬久能够坐上第二兵团的司令位置主要是他得到了顾祝同的赏识。顾祝同当时是陆军总司令,名义上的战场的总指挥。

邱清泉连蒋介石的面子都敢不给,何况是一个名义上的战场总指挥顾祝同?而且在张灵甫主动进驻孟良崮时,蒋介石和陈诚就已经飞到了徐州并亲自指挥其他部队向张灵甫一部靠拢。

顾祝同一向是听命于蒋介石的,在蒋介石和张灵甫都沉浸在即将消灭解放军主力的高兴境地下,顾祝同直接交出了指挥权。虽说邱清泉敢顶撞蒋介石,但看到蒋介石过来了也很是听话。

奈何邱清泉的第五军当时距离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实在太远。邱清泉即使想做点什么也无法发力。后来邱清泉便充当起了救火队长的角色,只为让更多国民党军队从山东战场撤出。

在当时的战争中距离张灵甫较近的只有欧震的第三兵团。可欧震的第三兵团和王敬久的第二兵团类似,手下只有一人能打。这个人就是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有“金门王”的称号。

但前方的华野6纵首长也是狠人,叫王必成。王必成的6纵只有两万多人却敢于去到整编第74师的后方,并且在很隐蔽的位置上潜伏了十多天。

盯防援军打辅助的第三兵团

在孟良崮战役打响时,6纵深陷重围。之后又突出包围,并有如神兵天降一般,配合其他部队消灭了张灵甫,之后的局面就是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值得注意的是,王敬久的第二兵团实际在提防位于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

山东战场上的解放军只有华东野战军。当时的情况是,欧震的第三兵团位于汤恩伯第一兵团的左后方,主要起到的防范来自于华北地区解放军增兵的作用。毛主席曾经评价过胡琏。

说他“狡如狐,猛如虎”。把胡琏安排在盯防解放军援军的位置其实非常合适。但坏就坏在,汤恩伯的第一兵团高级将领都是那种喜欢为自己考虑,同时又和他人矛盾较深的那种类型。

张灵甫的中心开花政策想得很好,可是张灵甫没有意识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点。在解放军面前太过招摇会吸引无数火力;在国民党军内部太过骄纵则会引来其他高级将领的妒忌。

而且中心开花这一招不适合张灵甫这个军长去实施,就算要搞也要派几个团,最好是虚张声势的那种。因为以自己为诱饵请君入瓮的做法试错成本太高,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结局。

身为一军之长,张灵甫竟然不想着如何让美械装备高度化的整编第74师的价值最大化反而想着就和解放军拼一场刺刀。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战略很像是团级干部用出来的。

意思是张灵甫不适合做军长,他的战术储备都是老掉牙的那种。李天霞就曾经评价张灵甫,说他是军中张飞,只知道听蒋介石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喜欢上去蛮干单干,还爱捆绑他人。

如果有错误就会推卸责任;有功劳则全归他自己。这样的人执掌整编第74师实是一大败笔。欧震的第三兵团除了有胡琏的整编第11师外,还有钟纪的第7军、杨干才的整编第20师。

以及黄国梁的整编第64师、张光玮的第48军。在孟良崮战役打响时,第48军、第7军在整编第83师右侧,提防华东解放军7纵。胡琏的整编第11师则盯住了解放军1纵和4纵。

但结果却是在张灵甫大后方的6纵、整编第74师面前的8纵、9纵以及由远处运动过来的1纵、4纵包围下被悉数歼灭。

之后,合兵一处的解放军更有如猛虎下山,一举冲散国军阵型。

可以说,孟良崮战役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战。华东野战军之后趁势和刘邓大军一起进攻河南安徽交界地区,进而进逼徐州等地。淮海战役能打响就是孟良崮战役取得胜利后的积极影响。

参考资料:

孟良崮戰役:“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丨解放军报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