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威胁绝对是非美国式的行为!”特朗普竞选团队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如此形容。
听闻此言,恐怕连美国人民都会感到一丝尴尬,这“非美国式”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在暗示美国政治生态曾经和平理性,还是忘记了2021年国会山骚乱中漫天挥舞的暴力标语?
当地时间11月27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特朗普过渡团队的多位内阁提名人近日收到了多起炸弹威胁。
这一事件让美国政坛再度掀起风浪,更为其“世界民主灯塔”的形象抹上了更加讽刺的一笔。
特朗普团队的遭遇并非美国政治暴力的孤例,这座“民主灯塔”长期沉疴的再现。
根据FBI的声明,涉及特朗普内阁提名人的炸弹威胁近来已多达数起。这些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政坛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对立与极化,它提醒人们,美国的政治暴力何尝不是一种“美国式”特产?
卡罗琳·莱维特在一份声明中指责这些威胁是“非美国式”的,她可能忘了,美国的历史正是以暴力为底色书写的。从南北战争到民权运动,从刺杀林肯到刺杀肯尼迪,暴力几乎是美国民主发展的伴侣。近年的种种政治冲突,更是让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2021年的国会山骚乱便是鲜活的例子:成千上万的特朗普支持者试图阻止选举结果的认证,最终造成多人死亡,百余人受伤。这次事件的关键人物正是特朗普。
对于“非美国式”的指控,或许有人会疑惑:这次的炸弹威胁,真的不符合“美国式”传统吗?
回顾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他早已是美国政治极化的代名词。
2016年的首次竞选开始,他便以极具煽动性的言论吸引支持者,同时也激化了反对者的愤怒。共和党内部、民主党阵营,以及各种社会运动力量,都在他的总统生涯中被进一步撕裂。
事实上,无论是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在用越来越极端的方式表达政治立场。支持者冲击国会,反对者送来炸弹威胁。如此局面,似乎成了美国政治的“新常态”。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的调查,超过7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社会正被严重的党派分歧所撕裂,政治暴力正在变得愈发频繁。
美国的建国神话中,“民主”一直被视为最神圣的核心。全球推广的“民主输出”战略,对国内社会稳定的信心,这种美国的制度一直被吹捧为世界的榜样。
现实早已颠覆了这一信念。近几十年来,美国政治对抗日益激烈,民主制度非但没有化解矛盾,反而成了恶化局势的帮凶。
炸弹威胁本质上不过是一次“权力恐慌”的外化,无论是对特朗普的憎恶还是对拜登的恐惧,背后是美国两党都在面对自身权力根基的危机。共和党试图保住以白人中产阶级为核心的传统票仓,民主党则挣扎着迎合多元化社会中的碎片化需求。
这种撕裂让美国的制度日益陷入瘫痪,暴力便成了某些群体宣泄愤怒的唯一途径。
炸弹威胁事件让美国内部政治极化的问题暴露无遗,也让它作为“世界民主灯塔”的国际形象变得滑稽可笑。
数十年来,美国以“民主卫士”自居,不断向其他国家输出“美国式民主”,甚至不惜发动战争。面对本国暴力政治的无解困局,美国所谓“灯塔”的光芒似乎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象。
就连一向亲美的媒体也忍不住吐槽。《纽约时报》在11月27日的一篇评论中指出:“美国正成为一个无法保护自己领导人安全的国家,又如何指望它能领导自由世界?”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美国的暴力问题显然不仅仅是美国的内政,也关乎其长期推行的全球霸权模式。
要理解特朗普团队为何成为炸弹威胁的目标,不妨看看一些更为直接的数据:
政治暴力的上升:根据智库全球安全研究所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美国与政治有关的暴力事件数量增长了近3倍。2022年,仅针对政府官员的威胁就多达7500起,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选举周期内。
选民信任的崩塌:皮尤研究中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超过60%的选民认为,政治暴力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加,而70%的选民对现有民主制度的稳定性持悲观态度。
政客安全的恶化:美国国会警察部门的统计显示,2022年针对国会议员的威胁数量超过9600起,比2017年翻了两番。这一数字说明,暴力威胁正成为美国政坛不可忽视的“新常态”。
随着特朗普宣布参选2024年总统,美国的政治舞台注定将更加喧闹。炸弹威胁不过是这一大戏的序幕,接下来的选战恐怕会更加刺刀见红。
不管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有可能通过暴力手段宣泄情绪。FBI的调查或许能暂时缓解危机,但如何化解根本矛盾,却是美国政界始终回避的问题。
民主的游戏需要规则,当规则失效时,游戏只会走向崩溃。正如《华盛顿邮报》在27日评论中所说:“当炸弹威胁成了政治工具,美国的民主便已不再值得信赖。”
特朗普团队的遭遇并非偶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次炸弹威胁背后,是美国政治撕裂、制度失灵的缩影。所谓的“非美国式”行为,恰恰是最符合“美国式”逻辑的悲剧。
或许,全球的观察者都在等待:这座号称“民主灯塔”的国家,究竟还能撑多久?
对于美国自己来说,能否在暴力与分裂中找到一条出路,可能已经不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
这场炸弹威胁不过是开始,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