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章中“不能自生故能长生”怎么理解?

风在校文化 2024-07-19 17:56:44

《道德经》第七章中有“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被大多数人解读成:是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谋生,因此才能得到永恒。

类似这种解读,不知道制造了多少文化垃圾。完全不知所云。

其实,这其中的“不自生”特指事物运动变化必须受到外因推动才能启动。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运动变化,都必须具有外力的推动。而且其中最原始的外因,也就转化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因。

我们都知道:万物“由因而起由果而终”,这是万古不变的法则。

一个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就是另外一个事物运动变化的起因;一个事物运动变化起因,必是另外一个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

在佛学中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表达这种事物“内外因转换”的因果逻辑关系。

而,我们很多朋友,平时道理非常清楚,而一旦遇到道佛学的解读,好像这些基础概念全部烟消云散。非要来一通胡乱解读,自己才觉得过瘾!

附:

《道德经》第七章古文今译

【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奥义译文】

自然规律法则能够永恒运行。

自然规律法则之所以能够永恒运行,是后天外因不断作用的产物。

所以,圣人分析问题也是他们的后天分析力的产物。

一旦圣人遇到问题,他们不急于表态,他们会深思熟虑后才发表意见,看起来比别人靠后,但认知却超前;他们客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意见经得住时间考验。

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独有对事物起因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才能成就自己独有的个人观点。

注解:

古文中,

1)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过程,不能解读成“身体”;

2)无=万物之始因、起因。不能解读成“没有”。

所以,无私=对事物起因的私人认知,独立观点。不能解读成“没有私心”。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