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颖随行育儿经
最近,北大教授林小英做客《十三邀》节目中,她的一席话引起无数家长的共鸣和深思。
在节目中,许知远和林小英主要围绕“教育的困境”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林小英以她敢说真话的态度和深刻的见解,把真实而内卷的中国教育现状淋漓尽致的说出来,有几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一、关于成绩出生70-80代的孩子,从小就听父母说:高考就是一条能否找到好工作的必经之路。
进不上好的中学,就考上好的高中
考不上好的高中,就考不了好的大学
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
所以学校、家长、社会都是以成绩、学历好坏论孩子的成败,学习差的孩子就没有好的未来了。70-80后这代成为家长后,我们又把这种思维传递给00后。
难道学习差的孩子就真的过不了好的生活吗?时代变了,我们还在这样去跟孩子灌输,是会让孩子迷茫的,因为听了爸爸妈妈的话,读了一个好大学,未来仍然可能找不到一个好工作,找到一个好工作,仍然觉得可能不满意,那是爸爸妈妈觉得的好工作,不是孩子觉得的。
“人这一生,教育如果是个万米赛道,你读到高中才一百米吧,你怎么认定,这些人将来就是胜出者,就算是胜出者,你就活该他们就多占那么多东西吗?”
林小英的一句话,再次提醒家长们不再以高考论孩子成败了,高考考不理想,也不代表什么,现在上大学的路千千条,不是独木桥了,况且考不上大学,并不代表就没有好的生活。
一位初中没毕业,18岁就一路骑行跨越29个国家的抖音博主湖远行,用脚步去丈量世界,领略世界各地美景,在抖音上分享一路骑行的苦与乐,累计上千万粉丝,你觉得他的生活就不精彩吗?
孩子的一生不是以成绩分数所能定义的,家长要做的是放下焦虑,鼓励孩子学会自我探索,做自己想成为的人,也许会经历波折、失败,但经历过也是一种美,不影响孩子成为一朵花。这个世界是因为拥有千千万万个不一样的人,才足够精彩。
二、关于幸福“人一生真的不能只谋生,你还得干点别的。如果你不为谋生而做的事情越多,你的一生其实就是越幸福的。如果你一生做的所有事,都只是为了谋生,你这一生就是苦役。”
我们这一生,一直都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似乎不努力就会被人看不起。
读书时,为了考一所好大学努力。上大学了,为了找工作了而努力。工作了,为了职称和加薪而努力。结婚了,为了房子、孩子而努力。然后我们的孩子又循环过我们这一生。
总是感到生活忙忙碌碌,总是觉得有做不完的题,做不完的工作,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自己为啥而活着。当前的教育体系只注重在成绩上的内卷,而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导致越来越多孩子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只会埋头啃书,所以越来越多孩子出现抑郁、厌学、逆反现象。
如果生活只是为了谋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再让孩子去受累,因为父母的初衷只希望孩子能获得幸福。
所以,不要在内卷中消耗自己,生活就要快乐的过。
三、关于个性“你可以说我情商不高,可我为什么要情商高呢?我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想说话,我为什么一定要表现的很活跃呢?”
我们现在培养的孩子是模式化教育,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学校里,老师只喜欢爱举手发言,听话、认真学习的孩子。
家里,父母也只喜欢听话,爱学习、外向的孩子。
如果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不一样,就会被比较,被评价,甚至会被差别对待。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是按标准模式去培养,最后孩子成为不想成为的自己。
多想想孩子的独特性,保持他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对未来的幻想,让孩子去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吧,生活并不只有苟且。
如果这个社会、学校不能给孩子这一切,就让家里给他留一个小空间,保持他的个性,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优秀的,每个人对生活的定义不一样,只要心灵是美好的,双手是勤劳的,就是优秀的孩子。
正如林小英所说:“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谋生,而是应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真希望所有学生、家长、老师都去看这集《十三邀》,让更多人能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改变,如果不能改变大环境,至少从家长减少焦虑,提升认知开始改变,给孩子未来提供一个更好空间。
(图片/网络,侵删)【 我是@如颖随行育儿经,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策略师、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陪读妈妈,分享中学生学习提分方法】连续更文#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