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从未有过如此盛景

建花朵 2024-02-25 07:41:14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彻底杀疯了!

就在不久前,比亚迪直接甩出王炸,宣布推出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将插电混动车价格杀到7.98万元,迅速引爆了整个中国车市。

还有比降价更恐怖的,全球正在狂买中国汽车。

登顶全球第一

“没有比这更加震撼的了!”

2023年,上海车展会场,日本车企代表跪在地上用皮尺测量红旗车的尺寸数据,这张照片,让人感慨不已。

要知道,三年前,外系车企德日韩,还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上世纪50年代,当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英国汽车年产量就已经超过百万辆。

而我国从1957年出口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2012年出口首次超过100万辆,从零到百,足足花了55年的时间。

从百万台跨越后,中国汽车出口量又陷入了长时间的停滞增长,长期徘徊在100万辆数据上下波动。

但从2021年开始,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然发生逆转。

以拔山就势而起之势,迎来了飞快的发展。

2020年之前,中国汽车出口量一直在100万辆徘徊,到2021年翻倍至219万辆,2022年跃升至340万辆,2023年继续冲至522万辆。

短短三年时间,中国汽车出口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原地起飞,接连超越了韩国、德国、日本三大汽车强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种格局的突变,标志着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地位上的巨大转变。

谁才是这其中的功臣?

中国汽车过去三年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劲推拉。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量产,比亚迪超级混动车型的接连推出,新势力车企的不断出海等,均为中国汽车的发展,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尽管在当前的出口数据中燃油车仍占据大头,但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幅不容忽视。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为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77.3万辆,增长67.1%,平均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在这场巨大的市场地位转变中,还并局限于整车出口,中国车企们正在加速对海外市场本土化的布局。

比亚迪、上汽、长城、奇瑞、江淮、埃安、哪吒、长安等多家中国车企,均已接连官宣赴海外当地建厂。

2023年12月,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更成为了中国车企在欧洲建设的第一座乘用车工厂。

分企业来看,2023年,中国整车出口量前十企业中,上汽与奇瑞两家销量较为领先,分别出口109.9万辆和92.5万辆,远高于其余几家。

身为出海的领头羊,2023年上汽名爵MG4 EV在欧洲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欧洲紧凑型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的比亚迪,也丝毫不弱。从增速来看,比亚迪2023年新车出口量为25.2万辆,同比增长3.3倍。

面对中国车企的迎头痛击,外资车企们似乎也急了。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程序正式开启,对比亚迪、上汽和吉利三家中国车企启动反补贴调查。

另一位日系车企大佬丰田章男,则常常语出惊人,不断炮轰、唱衰电动车。

他们的种种行为,夹杂着诸多的慌张。

命运大反转

中国汽车已经牢牢掌握了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命脉。

来自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原材料、锂电池,还是整车生产,中国在电动车产业链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尤其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锂电池”,中国占据了全球3/4以上。

强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中国汽车的命运,也就此迎来反转:从被别人锁住咽喉,到锁住别人的咽喉。

1983年,当国内车市迎来一波合资小高潮,德国人把一代神车桑塔纳拿到上海,想看看中国人组装出来的手艺到底咋样时,引来了不少的笑话。

由于受限于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彼时国内还造不出符合车企标准的汽车零件。

桑塔纳诞生前,一位德国记者写下一段十分扎心的话:“ 大众汽车即将在一个孤岛上生产,这里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

外国车企要在中国顺利完成造车目标,也只能先从国外把零件运过来,再做组装的活。第一辆桑塔纳大约5万多个零件,无一例外从德国进口。

虽然后来我国让进口的大部分汽车零件快速实现了国产化,但在内燃机创新方面,中国汽车依旧难以超越德日韩传统汽车制造商。

一直受制于人,不如另想法子,弯道超车。

1992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国家提出了一个十分前瞻的建议:跳过汽油柴油,直接发展电车!

无奈这个建议,对于还处于学习阶段的中国汽车来讲,实在过于超前,以致直到多年以后,钱老的建议才被采纳。

2001年,电动汽车被列入五年计划和“863”重大科技课题。

两年后,比亚迪王传福力排众议,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进军汽车行业。

尽管这是继吉利后,我国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但这次跨界并不被看好。

一位香港投资人深夜给王传福致电,对其大声怒吼:“我要抛掉你的股票,到死为止!”

强烈质疑中,王传福却硬气回应:“我造车是因为看好电动车在未来的发展,而我所掌握的磷酸铁电池将会在12年后独霸江湖。”

多年以后,市场证明,他赌对了。

从2009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对电动汽车产业进行财政补贴。从此,中国电动汽车按下了加速键。

在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先是以比亚迪为首的车企在整车环节上完成了突破,后又有宁德时代在电池市场上大放光彩。

紧接着,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相续登上历史舞台。

最终,中国汽车等来了2020年之后的大爆发,并牢牢掌控了全球电动车的核心原材料及技术。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新一代电动汽车的最新车型基本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全球新一代汽车相关技术也往往在中国市场率先应用。

夺得市场主导权

电动化大局已定,智能化同时正在逐渐成为中国汽车的未来。

比亚迪王传福曾直言:“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如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芯片、算力等热词已取代传统动力、空间和底盘,智驾已逐渐成为消费者共同追求的标配。

中国汽车的智能驾驶,也在快速进化。

今年1月,王传福在比亚迪梦想日上坦言:“接下来,比亚迪将重金投入1000亿元,从多个方面全面备战智能化下半场。”

2月初,又有华为问界在众人期盼中,正式推送了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的无图NCA智驾领航辅助功能。

不久前,工信部还联合多部委,正式发布了首个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国际标准,预示着以L3/L4为代表,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迈入新阶段。

在电动智能化的加持下,如今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完成了惊人的逆转。

2023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市占率首次迈过50%大关,达到52%,成功从合资品牌手中夺得市场主导权。

与之相对,合资品牌在国内集体遭遇滑坡。

2023年,上汽大众销量123.1万辆,同比下降1%;广汽丰田销量90.1万辆,同比下降7.3%;上汽通用销量87万辆,同比下降16.1%;东风日产销量67.38万辆,同比下降14.9%。

外资汽车品牌在华岌岌可危,他们也开始虚心向东方大国取经,以期弥补自己在电动智能化上的短板。

2023年7月,大众宣布与小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

同年10月,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获得零跑20%股权,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就技术与市场进行合作。

就连全球汽车的销冠丰田,也开始与比亚迪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其使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电动机和电控系统,同时被曝均由比亚迪提供。

中国汽车的快速发展,由此总是难以避免受到国外汽车强国的注意和警惕。

1月25日,马斯克在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中国车企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并将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如果不建立贸易壁垒,他们几乎会干掉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

随之而来的是一声警告:中国汽车产业在芯片自给率上仅为10%左右,而美国出口管制导致的芯片短缺,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软肋”。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新能源汽车所需芯片数量远远大于传统燃油车,如果无法保障芯片的供应,将使中国汽车在技术上始终难以“狂奔”。

就在中国汽车以傲人的成绩登上世界舞台时,人们似乎能够隐约看到发展路上仍写着几个大字: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 阅读: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