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情社会讲究的,究竟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人情世故。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道理。搞不懂人情世故,就很难在江湖当中混下去。
问题是,如何做,才算是讲人情世故呢?
有的人认为,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这就是讲人情世故;有的人认为,讨好别人,让别人愉悦,这就是讲人情世故;
有的人认为,听从别人,不违背别人的想法,这就是讲人情世故;有的人认为,合群从众,不成为异类,这就是讲人情世故。
......
其实,上边谈到的,都不算人情世故,只是一厢情愿的错误想法。要是按照错误的想法而活,别说混不好了,也许还会苦一辈子。
02
人在江湖,我们敢违背别人的想法吗?基本上是不敢的。
比如说,别人认为要选择A,哪怕你想选择B,最后也会迫于压力而选择A。就因为四个字,人言可畏。
你害怕别人说你的闲话,害怕别人把你当成了异类,害怕自己的选择跟别人的选择不同,从而被别人嫌弃。
怕这怕那,到头来,吃亏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人情社会最要命的东西,并不是人情世故,而是所谓的人言可畏。一番小小的人言,就能让人忐忑不安,内心情绪波动。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自己面对人言,究竟会有什么应对方式?
基本上,没有什么应对方式,要么乖乖听别人的话,要么顺从别人的意见,要么放弃自己的主见,要么摇摆不定,没有自己的立场。
这无异于陷入到“人言可畏”的死循环当中,只会被人言的漩涡吞噬。
03
人情社会,有一种扭曲的心态,会让普通人苦一辈子——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乎所谓的人言可畏。
有一个案例。
农村出身的小丽,刻苦读书,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中学毕业后又考上了城市的大学。算很不错了。
大学毕业之后,她留在了城市工作,一直没有婚育的想法。
过年的时候回到老家,一堆的邻里亲戚都讽刺她:“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你看我家的XX,没读什么书,如今都生了两个大胖小子了,不比读过书的女大学生好多了?”
小丽有点受不了邻里亲戚的话语,就被长辈们忽悠,跟村里边的单身男性相亲去了。这些跟小丽相亲的男性,基本都是文盲,没读过书。
相亲了一两次,她有点受不了,心想:我拼命读书,就是为了远离山村,逃离无知。如今,我为什么非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呢?
随着父母离开,小丽已经不回老家了。在她看来,自己有赚钱的能力,到哪都能吃饱喝足,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根本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04
在偏远的农村、小县城,这种“人言可畏”的情况特别严重。
你看上文的小丽,已经到了城市工作了。过年回到老家,听到亲戚们的风言风语,依旧会心生畏惧,害怕成为了异类。
这说明了什么?越是在落后的地区,风言风语对于人的影响越严重。
试想,别人都这样做,就你不这样做,那你认为,别人还会容得下你吗?肯定容不下了,只有各种嘲讽、嚼舌根、风言风语。
面对嘲讽、嚼舌根、风言风语,普通人的选择,一般都是随波逐流,而没有自己的立场。
自己不喜欢这个人,却因为外人的风言风语,而不得不跟这个人在一起。这不就是所谓的立场不坚定吗?
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却因为身边人的风言风语,而不得不在这份工作上坚持下去。这不就是所谓的立场不坚定吗?
自己不喜欢这种生活,却因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不敢改变不喜欢的活法。这不就是所谓的立场不坚定吗?
都成年人了,还害怕风言风语,在乎人言可畏,这并非成熟,而是妥妥的心性幼稚。
05
对于幼稚,很多人认为,只要上了年纪了,就不幼稚了。
这是错误的想法。是否幼稚,跟年纪大小无关,只跟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关。
有的中老年人,一把年纪了,依旧为了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活,依旧为了不成为异类而活。活成了最讨厌的自己,一辈子行尸走肉。
你认为,这些中老年人,真的就成熟吗?不过是外表成熟,内心幼稚罢了。
我一直认为,别人的风言风语,都不过是别人吃饱了没事干罢了。对于这些人,这些风言风语,选择无视就行了。不见得别人说我们几句,我们就会掉一块肉。
层次不同,不必强融。所谓人言可畏,不过是你在乎,所以你才畏惧。当你不在乎,坚持自己的主见,就不会再畏惧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