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终于回头,从2025年开始,文字“认祖归宗”,加速去俄化

开心每一瞬间 2025-01-10 10:00:53

前言

2020年,蒙古政府明确宣布:自2025年起,恢复使用传统蒙文——回鹘式蒙古文。

如今,五年之期已到,蒙古的文字将“认祖归宗”,国家也加速了“去俄化”进程!

那么,蒙古国为何要加速“去俄化”,蒙古人能否适应“新文字”呢?

2025文字改革

2020年,蒙古通过了《蒙古文字国家纲要》,明确宣布:自2025年起,传统蒙古文将与现行的西里尔字母并行使用,在官方文件、法律条文等多领域,都必须采用双文标注。

传统蒙古文,是他们的“根”,是蒙古文化基因中最核心的文化,但在苏联影响的近百年岁月中,它被尘封、被遗忘,年轻一代与祖先的文化脐带几近断裂。

如今,重拾传统蒙古文,就是要重拾那份失落的文化自信,让古老的史诗、悠扬的文化瑰宝,让蒙古在全球化浪潮中,依然保有独特的文化标识,不至于迷失自我。

从政治上讲,这可能是蒙古国追求独立自主、摆脱历史羁绊、“去俄化”的鲜明宣示。

自1921年亲苏以来,蒙古在政治、经济、文化受苏联掌控,西里尔字母的强制推行,就是这种控制在文化领域的深刻烙印。

苏联解体后,蒙古开始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慢慢地,他们意识到,过度依赖苏联模式,尤其是文化上的“俄化”,让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缺乏了鲜明个性,沦为大国的附庸。

恢复传统蒙古文,意味着蒙古要从文化上“断奶”,打破苏联留下的精神枷锁,向国际社会宣告:蒙古,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自主发展的主权国家,不是任何大国的影子。

蒙古文字的沧桑变迁

回溯至13世纪成吉思汗时代,那是蒙古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开篇,彼时,蒙古部落刚刚完成统一大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庞大的帝国,文字的需求迫在眉睫。

成吉思汗独具慧眼,命人采用回鹘字母为基础,创制出了竖排的传统蒙古文。

这套文字,顺应了当时以游牧为主的蒙古人的生活习性,骑手们在马背上,便能便捷地竖向书写,记录下部落的大小事务。

它不仅用于颁布法令、书写战报,还承载着蒙古族的史诗、传说与智慧,如《蒙古秘史》这般珍贵的史籍得以流传后世,让后人得以窥探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时代。

传统蒙古文,就像是一条坚韧的文化纽带,将蒙古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成为他们开疆拓土、驰骋欧亚大陆的得力助手。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蒙古地区也陷入了复杂的国际博弈之中,1921年,蒙古走上了亲苏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苏联的影响下,一场文字变革的风暴悄然酝酿。

1941年,蒙古政府在亲苏派的大力推动下,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废除传统蒙古文,改用西里尔字母来拼写蒙古语。

官方给出的理由有些冠冕堂皇,宣称传统蒙古文学习难度大,不利于文化的普及与识字率的提升,但是西里尔字母书写简便,能够快速推动蒙古的文化教育发展。

但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实则是苏联为了强化对蒙古的控制,之后传统蒙古文的地位一落千丈,年轻一代几乎接触不到传统蒙古文了,对它愈发陌生,古老的文字渐渐被尘封于历史的角落。

时光流转,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犹如一声惊雷,震醒了许多沉浸在苏联模式下的国家,蒙古也不例外。

这时,蒙古国内的文化学者们率先觉醒,振臂高呼,呼吁保护和恢复传统蒙古文,他们深知,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一旦失去,民族的记忆也将随之消散。

在学者们的推动下,蒙古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迈出了恢复传统蒙古文的艰难步伐,先是在一些学校尝试恢复传统蒙古文教学,让古老的文字重新走进课堂。

新世纪后,更是加大了改革力度,蒙古总统也公开强调:传统蒙古文是蒙古民族的文化根基,这一系列举措,如同点点星火,在蒙古草原上燃起了复兴传统文化的燎原之势。

改革面临的重重困境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格外骨感,这一场看似波澜壮阔的文字复兴之旅,实则荆棘丛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首当其冲的便是教材与师资问题,几十年的时间里,西里尔字母教育体系已然根深蒂固,学校里的教材、教案、教学资料,无一不是围绕着西里尔字母编写。

如今要重新启用传统蒙古文,就意味着一切都要推倒重来,新编教材,不仅要精准阐释蒙古文,还要让学生们想学、学会、学懂,这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耗费数年心血才能初见成效。

“师资”更是捉襟见肘,现有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自身都未曾系统学习过传统蒙古文,又何谈传授给学生?

年轻一代的态度,也为改革添了变数,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下,蒙古的年轻人们早已习惯了用西里尔字母在电脑上飞速打字,西里尔字母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传统蒙古文呢?

许多年轻人直言,他们是认同传统蒙古文的,但在现实压力下,实在没有精力去学习,这无疑为传统蒙古文的传承蒙上了一层阴影。

社会层面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想象一下,一夜之间,乌兰巴托街头的路牌、公共交通的标识,乃至政府公文,全都要换成传统蒙古文,这背后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简直是天文数字。

对于商家而言,更换招牌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开支,从设计费到制作费,再到安装费,都是真金白银的付出,这无疑触动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引发诸多抗议之声。

一些小本经营的商家哭诉,本就在疫情冲击下艰难求生,这文字一换,成本又要增加,生意愈发难做。

无奈之下,政府只能调整策略,采取渐进式改革,试图在保留西里尔字母使用的同时,逐步提升传统蒙古文的地位,给予社会足够的适应期。

但两种文字并行,又带来了新的协调难题,如何平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革的破局之光

当然,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难免在地区国际关系中掀起涟漪,俄罗斯方面,对对蒙古的“去俄化”或许会心生不满。

但蒙古也并不愿意与之交恶,在全球化浪潮下,蒙古明白,唯有立足自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中国内蒙古是蒙古族重要的聚居,直到如今都坚守着传统蒙古文,如今,蒙古国的改革恰似一座坚实的桥梁,让两地同根同源的蒙古族文化得以紧密相拥,加深彼此的情谊。

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蒙古国的牧民、艺术家跨越边境,参与到这场草原文化的狂欢之中。

他们身着传统服饰,与内蒙古的同胞们一同在广袤草原上策马奔腾,竞技摔跤、射箭,用传统蒙古文交流着彼此的生活趣事、文化习俗,分享着对民族艺术的独特见解。

在文化展览区,蒙古国的手工艺人带来了精美的皮画、银饰,上面镌刻的传统蒙古文符号,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生动缩影。

结语

站在当下,展望未来,蒙古国的文字改革之路虽布满荆棘,但曙光已然初现,随着2025年的到来,传统蒙古文与西里尔字母并行的新时代即将开启,这无疑是蒙古民族文化复兴征程中的关键节点。

也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对蒙古国文字改革的见解与期望,共同见证这一伟大变革的每一步。

信息源:蒙古国拟于2025年恢复使用传统蒙文 有望进入两种蒙文并用时代 环球网 2020-03-23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