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 作品
人 车 江湖
一起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崛起
新能源车自燃,第一反应肯定是灭火。
但这家新能源车企的行为,让人惊掉下巴。
1.“赶紧把车标扣下来”
7月24日,浙江杭州某汽车租赁公司员工陈女士表示,新买的新能源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发生自燃,陈女士选择第一时间联系厂家,不料厂家员工到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为事故车辆盖上黑布,并将车辆的前后车标和轮毂标全部拆除。
没错,就是抠标。
把标抠了,大家就只有盲猜。这个行为等于让其他车企分担了负面。
其实,不少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屏蔽和“打击”这类真实的自燃事故,比如为了规避文章被和谐或者无法发布的风险,小编就有一篇文章无法直接指明品牌,见一夜烧光上千万,又一家4S店着火,三字品牌不能明说由此导致的大量的盲猜。
对于车企掩耳盗铃的行为,以及借打击“黑公关”抹杀一切负面新闻的行为,在法制化的现代,简直就是笑话。
2.公众的“知情权”
对于汽车自燃的情况,公众具有知情权,更具有讨论权。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很多车企是公众公司,有可能购买这家车企的股票。车企产品自燃与否,可能影响到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第二:车企的产品是面向不特定公众销售的,作为潜在的消费者,有权利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的真实情况。
有反对的声音提出,负面新闻的肆意传播会破坏国家新能源车企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这样的反驳站不住脚。自燃说明产品存在一定的缺陷,不是不传播就能消除这个缺陷的。不传播更会减少车企改进的动力,反过来更不利于产业的发展。
或者说,消费者不应该是不成熟产品的实验小白鼠,在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更不应该将产品推向市场。
3.建立“车企品牌自燃数据库”
新能源车自燃是大家都关心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被误导和抹黑的事情。为了让自燃更便于管理,监管可以建立一个车企品牌自燃数据库,让公众查阅。信息包括:品牌、自燃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后续处理结果等。
如此以来,将能让消费者更知根知底地选择购买哪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更能减少新能源车企的相互攻讦。
技术上,建立这样的数据库不存在任何问题。
如此一来,吹大话的车企和做实事的车企,就都能安心的专研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