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张明福:坦荡磊落萧惟豫

禹贡怀旧 2024-12-11 12:56:41

清初德州有位青年才俊,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官内国史院侍读、提督顺天等处学正,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33岁的他因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以父母年老需人照顾为由弃官为民,他就是有着“一世清贫学士,两间忠孝完人”之称的萧惟豫。

不恋官场恋父母

萧惟豫(1636-1715),字介石,号韩坡,崇祯九年(1636)生于德州。其所在的萧氏家族,原本是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凤凰岗人,明洪武间有一名叫萧官泰的青年被征入伍落籍铁岭卫。萧氏家族发迹于辽宁铁岭一带,原本军户出身的家族明代一朝考出三名进士,成为当地的科举世家。明末由于后金势力不断壮大与南侵,明统治者被迫做出空地计划,即把辽东地区的人民赶到关内,将无人烟的空地让给后金,崇祯五年(1632)萧氏家族按政府安排寄俸德州卫,转为德州籍。萧时亨重视家教:“国初,绝意于进取,杜门训子,都课甚频”。

萧惟豫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考中举人,十五年(1658)考中进士,十七年(1660)任江西乡试正主考;康熙二年(1663)任直隶武乡试正主考,内国史院侍读,提督顺天等处学正。恰巧萧惟豫被举荐国子监祭酒人选时,有人说萧惟豫任主考官期间曾收受考生贿赂,其升职之事被一度被搁浅。很快事情得到弄清,升职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可年仅33岁的萧惟豫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便以父母年老需要照顾为由离开官场,时人无不感到惋惜。

归里后的萧惟豫,“奉其先大人于里第……同居林泉,浣衣蔬食雍雍乐也……视问知余,书卷自娱”。康熙九年(1670)五月,其父病卒,享年82岁。之后,他对母亲的孝敬更加笃诚。在他50多岁时,其母已年逾80,萧惟豫侍母侧,时时为婴儿戏,其母亦以婴儿视之,“惟豫忘乎吾母之年,而吾母亦忘乎惟豫之将老也”。如此“养母至二十五年之久”。康熙三十年(1691)十月,其母程孺人终于里第,享年88岁。

萧惟豫的女婿卢见曾撰有《萧侍读公小传》,是我们了解萧惟豫的基本资料。

捐资济南闵子祠

萧惟豫在顺治十一年(1654)秋于省城济南参加乡试时,曾邀诸同人到今历城区的闵子骞路百花公园的闵子祠进行展拜。当他发现闵子祠榱桷几筵,剥蚀于风雨鸟鼠,维半亩佳城,樵牧有禁,而荒烟断垄,翁仲半枕乱草中时,萧惟豫当着众人的面曾说:“以古贤人孝子之墓与祠,而使荒芜若是耶?令予薄有力,当不惜捐金修茸之”。由于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原因,其许下的诺言长时间未能实现。后来做官之后,更是没有时间关心这件事情。然康熙四年(1665),济南有位叫陈美的退休官员与任教职的王庭等,准备集资将闵子祠修葺一新。陈美等人听说萧惟豫曾立志修缮闵子祠时,便将修葺闵子祠的动议告诉了他,并邀请萧惟豫写序记之。萧惟豫在慷慨捐金的同时,写下了《重修济南闵子墓祠记》一文,被收入道光《济南府志》。

云庄林下写诗篇

萧惟豫归里后在德州城东南45里的王律庄南、马颊河北岸购地建别墅一处,名曰“云庄”,亦名“湄园”。别墅紧邻马颊河,河道内以东以西分别排列有黑龙潭与白龙潭。云庄“傍河为园,诛茅为屋,编槿为墙”,退出官场的萧惟豫“寤食游息其中,足不入州城者三十余年”。有时乘牛车,一童一杖,步村墟中,见者不知他是做过高官的人。他家中虽然贫苦,但乐好施善,“居人感德服教,盗贼相戒不入其乡”。

云庄别墅曾是清初德州文人墨客交流切磋之地。仅从萧惟豫这些诗文题目《上巳程正夫李霖瞻李星来集湄园》《丁巳仲夏同徐敬庵湄园谈医》《谢方山郎中过湄园以诗见赠次韵答之》《孙书台同年过饮云庄》《村居招孙书台同年共饮二首》《云庄种瓜和田山姜韵》《三月廿五日程二如罗苏崑李元琪壻见访云庄六首》《和冯大木舍人过云庄十首》《辛巳立秋后四日叶正夏过云庄》《清明前一日次田子益过云庄韵五首》《上巳次卢梦山宿云庄韵三首》,就可推断出德州文坛巨星程先贞、李浃、李源、陈洪谏、董思凝、孙继、田雯、田霡、谢重辉、冯廷櫆、卢道悦等都曾是云庄座上宾,由此可看出萧惟豫广交朋友的磊落品德。萧惟豫自己的《上巳湄园四首》《乙卯闰五月一日聚族人饮湄园成十二首》《湄园烟雨图二首》《夏日湄园杂兴十首》《云庄杂兴十一首》《命诸儿读书云庄》《壬午初夏村居杂兴六首》,不仅反映出他对云庄的特殊感情,也可看出他孜孜不倦的勤奋程度。

萧惟豫著有诗集《但吟草》4卷,刊刻于康熙五十年(1711),时年他已76岁。自谓“慈母在堂,幼子绕膝,门外之事不与,天伦之乐有馀,馀姚叶公旦高士也”。“萧萧闭户读南华,多病人疑隐士家。归去传予瓜味好,囊中那得太平钱。借宿贫家无可赠,住君借取案头书”诸句,皆乐道安贫,足使热衷奔兢者读之浑身汗下。

萧惟豫还是位藏书家,李振裕《上韩坡夫子》诗云:“江国抡才日,于今五十年。隐过仕之半,名与德浑全。海鹤廖天迥,沙鸥宿影园。藏书多秘笈,未许世人传。”

为民争回挖浅银

萧惟豫虽然厌倦官场,书称其足不履此者数十年,但对于为民请命的事,还是主动而为之。德州一带运河河道由于处在黄河淤积平原上,流动的河水不断冲刷着河帮,又使得河水裹挟进大量泥沙而变得浑浊,进而使得河床不断被抬高,河道逐渐变浅,直接影响着过往船只的通行。所以,每到冬季的枯水季节,德州一带沿河区域的当政者都要组织人力对运河河床进行清淤,书称“挖浅”。本来参与清淤的民工是有工钱的,其来源就是从地亩税中加派浚河银。康熙二十九年(1690),朝廷面对国力的日益强盛,全部免除了山东省的各项赋税。恰在此时运河需要挖浅,民夫的工钱没有了着落。于是,山东布政使司遵照户部谕令,不得不临时征收运河疏浚税种。可几年过后,清政府根据财力不足的现状又恢复了之前所免除山东的各项赋税,但山东官员们却将临时征收的运河疏浚税再次加到土地税中,并沿以为例。这样一来,德州一带沿河州县百姓等于每年上缴两次运河疏浚税种。地方乡绅和官员们虽然进行了抗争,但无济于事。虽已离开政坛的萧惟豫给康熙皇帝写了篇《蠲免挑河浅夫钱》奏文,君臣相见中递了上去,康熙皇帝当场指示有关官员将此项税种给予取消。

花甲之年受封赠

萧惟豫虽然早早地离开了官场,但他坦坦荡荡做人的品格在朝廷上已有定论。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代名相陈廷敬为其撰写墓志铭。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康熙皇帝南巡视察河工回京途中驻跸德州,66岁的萧惟豫被召见并蒙赐“临子昂笔御书一幅”。萧惟豫病逝后,德州举人叶正夏题其挽联曰:“一世清贫学士,两间忠孝完人”,其评价恰如其分。萧惟豫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真可谓是那个时代的正人君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