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鱼摊老板潜心卖鱼23年,52岁时却被中国美院录取了,为何?

高高文字集 2024-11-12 04:37:47

在杭州的农贸市场,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每天凌晨就要赶往海鲜市场进货,为的是给顾客最新鲜的鱼获。

谁能想到这位外号"胖子"的鱼贩,竟然在52岁那年考入了中国美院?

他就是让无数网友惊叹的沈建江。

当别人在为生计疲于奔命时,他却在鱼摊旁支起画板,用那双沾满鱼腥的手,勾勒出一幅幅令人惊艳的山水画作。

那么一个卖了23年鱼的老板,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际遇,才能在知天命之年走进艺术殿堂?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22年的冬天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在杭州农贸市场传开了。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引爆了整个菜市场的朋友圈,大家都在感叹:不得了啊,我们的"胖子"老板考上中国美院了!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一脸懵圈。

在我的印象里能考上中国美院的不都是那些从小就被精心培养的"艺术苗子"吗?

可沈建江却用实力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他不仅考进了中国美院,还是直接考入了山水写生高级研修班,这可是连很多年轻艺术生都望尘莫及的成绩。

其实早在2020年,他就用一幅《溪山雅居》在杭州"两宋论坛"展览会上惊艳亮相。

当时很多专业画家看到这幅画的水墨韵味时,都以为是哪位隐居山林多年的老艺术家的作品。

谁能想到这幅画的作者竟然是一位每天和鱼打交道的菜市场老板?

在他的画作里山是真实的山,水是灵动的水一笔一墨都渗透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这种反差萌也让他在网络上收获了一大波粉丝,大家都被他这种"一手鱼获一手丹青"的生活态度圈粉了。

你别说这位"网红"鱼老板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白天他是市场里笑呵呵的"胖子"老板,和每个来买鱼的大妈讨价还价。

晚上他就摇身一变成了专注作画的艺术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画具和鱼篓泾渭分明地摆在他的摊位两边,倒也显得井井有条。

说真的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内心都被他的这种执着打动了。

有时候顾客来买鱼,看他正在画画都舍不得打扰,就在旁边静静地观赏。

渐渐地大家不再单纯地把他当作卖鱼的"胖子",而是尊称他为"沈老师"。

这种身份的转变,不就是最好的认可吗?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像沈建江这样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真的很了不起。

翻开沈建江的人生故事,我们要从1970年说起。

在浙江萧山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这个注定不平凡的男孩降生了。

那时候的萧山还是个安静的小城,沈建江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看似平凡的出身,却为他埋下了不平凡的艺术种子。

小学三年级那年,在砖瓦厂子弟学校的美术课上,偶然的一次"顽皮"让他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天赋。

当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写字时,他却调皮地拿起毛笔在纸上随意涂抹。

没想到这一抹就点燃了他心中的艺术火花。

纸上晕染开的淡灰色墨迹,让小沈建江仿佛看到了家乡湘湖的山水画卷。

说起湘湖那可是他儿时最好的玩伴。

蜿蜒的湖水起伏的山峦,这些自然的馈赠成了他最早的艺术启蒙老师。

每天放学后小沈建江最爱做的事就是在湖边坐着,看云卷云舒看晚霞漫天。

这些美好的画面,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可是学画谈何容易?家里条件不好连买纸笔的钱都要精打细算。

当时他在书店看到了一本《马骀画宝》,这本书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但他没有放弃开始疯狂地省钱:不吃早餐,课间不买零食甚至去捡破烂。

终于在一个月后,他把这本梦寐以求的画册抱回了家。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沈建江深知父母的不容易。

他没想到父母虽然不懂艺术,却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兴趣。

父亲四处借来牛皮纸给他练习,还省下10块钱让他去参加了一个短期美术班。

现在想想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10块钱都够一个普通家庭吃好几顿饭了。

但就是这样简陋的条件,却让小沈建江画得不亦乐乎。

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他对艺术最纯粹的热爱。

有时候他会躲在床底下,借着微弱的光线临摹画册上的山水。

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那种专注的神情,就跟现在在鱼摊边作画时一模一样。

童年的艺术梦想,在成年后遭遇了现实的考验。

1987年沈建江进入了之江药厂工作,每月80块钱的工资,连买画材的钱都省不出来。

生活就像一把锁,把他的画笔暂时锁进了箱底。

后来工厂倒闭他失业了,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养家糊口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开始摆摊卖鱼。

要说卖鱼这行当,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消的。

每天凌晨12点当城市还在沉睡,他就得爬起来去海鲜市场进货。

大冬天的手在冰水里泡得发白,可他从来没喊过一声苦。

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总算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生意刚有起色妻子却看不下去他整天和朋友吃吃喝喝。

"要么找点正经爱好,别整天就知道打牌喝酒!"妻子的一句话让他想起了床底下那个装满画具的木箱。

2012年的一个晚上,他终于把那个尘封已久的木箱搬了出来。

当他再次拿起画笔时,手还是有点发抖。

没想到一笔一画间,当年的感觉竟然都还在。

他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画出了《秋江归雁》,还真有那么几分意境。

这一画不要紧老本行又被勾起来了。

但市场的生意又不能丢,他索性把送货的面包车改装成了移动画室。

货箱里塞满了画具,只要送完货有空档,就就地取材画上一会。

街边的老树、路过的行人,都成了他笔下的风景。

有时候顾客来取货,发现车厢里挂满了墨迹未干的画作,都惊得合不拢嘴。

加入萧山农民书画协会后,他给自己定下了"军规"——每个月必须创作20幅作品。

这哪是玩票简直比卖鱼还要拼命。

但你别说这种"双重生活"他还真驾驭得了。

该起早的时候起早,该画画的时候画画,两不耽误。

说实话沈建江的艺术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最开始去拜访一位知名画家时,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中国画是高雅艺术,不是你们这种普通人能学得会的。"这句话差点浇灭了他的热情。

但正所谓大巧不工,天意弄人。

就在他灰心丧气的时候,在菜市场附近发现了"萧山农民书画协会"的招牌。

这个朴实的名字让他眼前一亮,但又踌躇了好几天才敢推门而入。

没想到这一推就推开了艺术的新世界。

协会会长王先生的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只要有梦想,人人都可以学画画。"

更让他感动的是,这里不收学费还管午饭,简直就是为他这样的"草根画家"量身定做的。

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艺术人生的贵人——著名国画大师赵大安教授。

赵教授不嫌他是个卖鱼的,手把手教他用笔,教他构图教他意境。

那段时间他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

为了不耽误学习,他甚至把鱼摊生意都暂时放一放。

"人家都说我傻都52岁的人了还折腾啥?可我就是不服老!"

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在画坛上越走越远。

慢慢地他的画作开始出现在各种展览会上。

从最初的区级展览,到后来的市级展览,再到"两宋论坛"这样的大展。

每一步都是他用双脚实打实走出来的。

最让他得意的是,现在来买鱼的顾客都改口叫他"沈老师"了。

这个称呼里既有对艺术家的尊重,也有对"卖鱼郎"的亲切。

52岁考入中国美院,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个传奇。

但对沈建江来说,这不过是他追梦路上的一个新起点。

"我就是个普通人,既要养家糊口又想画画,没什么了不起的。"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从来没有"太晚"这一说。

只要你心中有梦,就永远不会"老"。

现在的沈建江依然每天在市场卖鱼,但画笔从未离手。

这种一手烟火气、一手诗意情的生活,不正是最美的"人间烟火"吗?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