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越来越好吃背后的故事

守望自然 2024-11-19 11:48:35

  每到秋冬季,火红吉祥的柿子就成了受人青睐的应季水果。爱吃柿子的朋友可能会发现,现在市面上的柿子不仅供应期越来越长,而且出现了又甜又脆还不涩的柿子,可选性大大提升,舌尖上的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

  在中国林科院近期推介发布的10项科技服务林改引领性技术成果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龚榜初,带领团队培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特色明显、不同熟期、市场价值高的甜柿系列良种及亲和性砧木品种。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并入选国家林草局重点推广的100项成果。

  其中,甜柿广亲和性嫁接砧木“亚林柿砧6号”,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及国内首个砧木良种证,率先突破了长期阻碍我国甜柿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使甜柿优良品种能大规模应用于生产,首次在我国实现砧木品种化和良种化;筛选出的“太秋”甜柿具苹果的脆、梨的多汁、哈密瓜的甜,2018年入选“中国最受关注的水果品种10强”,推动甜柿产业升级换代;晚熟良种“亚林46号”可作为“太秋”良种的晚熟配套品种,结合极晚熟甜柿“亚林35号”,实现不同熟期品种搭配,显著延长了柿果供应期。

  在甜柿栽培管理方面,龚榜初团队也进行了技术革新,提出了很多实用化、规范化的技术要点。

  在修剪方面,团队提出了轻简化修剪技术。根据目标产量及生产优质大果的目标,确定好合理的结果枝数量,采用大枝修剪法,减少修剪工作量。以此,优质果率能提高10%以上,亩均效益提高12.24%—27.69%。

  在耕作方面,提出了覆盖生草免耕技术。柿园行间栽种黑麦草、鼠茅草等,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相关酶及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提升,柿果产量提升10%以上。

  在施肥方面,团队提出了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型,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依据目标产量确定“太秋”甜柿水肥一体化最适合的水、肥浓度及施入时间,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果实管理方面,团队提出了花果高效管理技术。通过套袋、搭建避雨棚、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手段,将果实采收期延迟30天以上,炭疽病发病率减少84.09%,果面黑斑减少89.98%。

  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团队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喷施低毒低残农药,减少炭疽病发病率48%。通过应用超长效实蝇(针蜂)液体/油状引诱剂防治橘小实蝇,果园诱杀率显著提高,用工量减少约30%。

  龚榜初说:“根据各地农户反馈,应用‘亚林柿砧6号’等作砧木,嫁接繁殖‘太秋’甜柿良种苗木,柿园里售价每公斤20—70元,第5年亩产值约1万元,7—9年盛果期亩产约2000公斤,亩收入2万—5万元。”

目前,全国80%的优质甜柿,应用着龚榜初团队的“亚林柿砧”系列。相关成果已在全国20个省(区、市)建立示范基地5000亩,推广10余万亩,成功打造出了甜柿“一亩山万元钱”的高效栽培模式,让甜柿致富传千里,让甜蜜柿子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