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传承美德:以孝养善,孝治天下!李皋的德行之光

马铁说文化 2024-07-06 03:50:35

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李皋,唐朝人士,字子兰,年轻时担任曹参军之职,后晋升为秘书少监。他因侍奉母亲极尽孝顺而闻名遐迩。

上元初年,京城遭遇旱灾,米价飞涨,导致众多百姓饿死。面对微薄的俸禄难以支撑家庭开支的困境,李皋萌生了出任外官以获取更多俸禄的念头。然而,命运弄人,他因一次小错被贬至温州,担任长史之职,负责州中各项事务。

温州同样遭受粮食歉收的困扰,州库存有数十万斛官粮。李皋见状,欲以此救济百姓,却遭手下官吏劝阻,认为需待皇上旨意方可行动。李皋毅然决然地说:“人若数日无食,便命悬一线,岂能坐等命令!若我一人之死能换数千人活命,此举何其值也!”随即,他未经请示,擅自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并主动上奏请罪。皇帝闻讯后,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对他大加赞赏,并擢升他为少府监。

一日,李皋巡视周边属县,偶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痛哭不已。李皋心生怜悯,上前询问缘由。老妇人泣诉道:“我乃李氏之妻,育有二子,李钧与李锷,二人均为官在外二十载,未尝归家,我贫病交加,难以为继。”原来,李钧时任殿中侍御史,李锷则为京兆府法曹,皆是科举出身,声名显赫。

李皋听罢,对随行人员感慨道:“家之孝,国之忠,二者相辅相成。在家不孝亲,何以在外敬人?更遑论治国平天下?此等品行,岂可委以重任?”随后,他将此事上奏朝廷,李钧、李锷终因不孝之名被革职,永不叙用。

“以孝事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伦理规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之所以推崇“孝道”,视“百善孝为先”,皆因“孝”乃修身之基,它要求人具备善良仁慈之心,此乃为人处世之根本。此外,“孝”还蕴含着感恩、报恩、不忘本、尊老敬长、为人着想等诸多美德。

试想,若连至亲之人尚且不能以善相待,又怎能奢望其真心善待他人?更何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宏愿?因此,自汉代以来,“孝廉”便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李皋之所以能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救济百姓,正是源于他那颗真挚的孝心与善心。他视百姓如亲人,以行善为己任,这正是“以孝养善”精神的生动体现。

培养一颗善心,将私爱升华为博爱,从善待身边亲人做起,进而推及至所有人。这不仅是古人重视“孝道”的深层原因,也是我们今日应秉持的为人处世之道。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