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肌肉流失快咋办?医生提醒:2件事做得越早效果越好!

俊恩谈健康 2023-12-25 03:39:01

李先生,65岁,自从退休后就比较节省,不舍得买肉吃,甚至连鸡蛋也不舍得吃,由于年龄增长和生活方式改变,李先生近期感到身体越来越虚弱,活动能力下降,走路时容易感到疲倦,李先生担心有隐匿疾病发生,于是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来到医院后我们李先生其进行问诊,患者主诉虚弱,活动能力下降,既往病史有高血压和轻度的糖尿病病史,随后进行体格检查,李先生的体重较之前有所下降,肌肉量相对较少,双侧下肢肌力减弱,行走时步态不稳,肌肉松弛,此外,李先生的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风险增加,血液检查显示血肌酐水平略有升高。

随后进行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李先生的骨密度较低,肌肉组织量减少,脂肪组织的比例增加,通过肌肉力量测试和身体功能评估,发现李先生的肌肉力量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所受限,比如上下楼梯和提起重物时感到困难。

根据李先生的主诉,既往病史和检查结果,确定李先生发生了肌肉流失,李先生出现的虚弱和活动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肌肉流失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质量和功能开始逐渐减退,尤其是如果缺乏适当的饮食和运动,肌肉流失会更为明显。

由于肌肉流失,李先生的骨密度也出现下降,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这说明肌肉流失不仅对身体活动功能有影响,也会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李先生的肌肉力量明显下降,体力活动能力受限,这不仅影响着日常生活,也可能增加日后发生意外和疾病的风险。随后制定治疗方案,建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帮助促进肌肉合成和减缓肌肉流失的速度。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除此之外,也可以口服补充蛋白质营养剂。

通过李先生的病例,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流失可能导致身体功能下降,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甚至增加受伤和疾病的风险。因此提前采取措施,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并进行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已经出现肌肉流失的老年患者来说,需要及时延缓肌肉流失。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肌肉流失。

肌肉流失快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肌肉在人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们不仅仅是用来支撑骨骼和维持姿势的结构,还在运动和代谢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肌肉容易流失,而且这种流失速度可能会加快,肌肉流失过快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1)运动能力下降

肌肉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产生力量和支撑骨骼,因此肌肉的流失会直接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当肌肉流失过快时,人体的力量和耐力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能力下降。

上下楼梯、搬运重物或者跑步等活动都会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无法完成。肌肉流失还会使人体更容易受伤,因为肌肉的支撑作用减弱了,关节和骨骼负担更重,容易发生损伤。

2)新陈代谢减慢

肌肉在人体中消耗着大部分能量,因此肌肉的流失会导致新陈代谢减缓。当肌肉流失过快时,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会下降,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这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容易引发其他的健康问题,比如血糖不稳定、脂肪堆积等。新陈代谢减慢还会导致身体的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增加身体内部的毒素积累,对健康造成危害。

3)骨质疏松

肌肉和骨骼是相辅相成的,肌肉的流失会直接影响到骨骼的健康。肌肉不仅通过对骨骼的支持获得营养,还通过运动刺激骨骼的生长和更新,因此肌肉流失过快时,骨骼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肌肉流失会使骨骼负担更重,引发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和其他骨骼问题,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在更年期后发生骨质疏松,肌肉流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4)心血管健康受损

肌肉不仅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还参与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肌肉的流失会直接影响到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肌肉流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为它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推动血液流动,从而导致心脏疲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5)身体姿态改变

肌肉的流失会影响到身体的姿态和平衡,从而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姿势。肌肉流失会使身体的姿态出现改变,如驼背,这不仅会影响到外表,还会增加摔倒的风险,对身体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总结而言,肌肉流失过快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运动能力下降、新陈代谢减慢、骨质疏松、心血管健康受损以及身体姿态改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肌肉的健康,通过科学的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来保持肌肉的健康,避免过快的肌肉流失,寻找肌肉流失的原因,避免风险因素,下面让我具体了解一下。

导致肌肉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肌肉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生活方式、营养、运动、疾病等多个方面。以下将详细介绍四个导致肌肉流失的主要因素,并着重分析年龄对肌肉流失的影响。

①.年龄

这是导致肌肉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然而然地会出现肌肉流失的现象。年纪增大人体骨骼肌的大小和强度都会逐渐减少,人体的生长激素开始下降,导致肌肉合成和修复的速度减慢。

同时年龄增长也会引起身体脂肪含量增加和肌肉质量减少的现象,导致肌肉流失,年龄增长还会造成运动损伤和运动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加速肌肉流失。

②.缺乏运动

肌肉需要经常地刺激和使用才能保持健康和强壮,如果长期缺乏运动或者接受不足的运动刺激,肌肉就会逐渐流失,比如长期久坐,缺乏体育锻炼或者长期卧床的人群就容易发生肌肉流失,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和功能。

③.营养不良

肌肉的合成和维持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如果长期摄入不足,或者摄入的营养不均衡,就会导致肌肉的营养不足,从而加速肌肉流失,另外缺乏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也会影响到肌肉的健康,进一步导致肌肉流失。

④.疾病和健康问题

一些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也会加速肌肉流失的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癌症、肝功能异常等都会影响到肌肉的合成和修复,从而导致肌肉流失。此外,一些药物也会影响肌肉的健康,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肌肉流失。在这些情况下,特别需要注重饮食和药物管理,以减缓肌肉流失的速度。

总的来说,年龄、缺乏运动、营养不良和疾病健康问题是导致肌肉流失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年龄因素对肌肉流失的影响最为深远,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变化会导致肌肉流失的速度加快。因此,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地锻炼,合理的膳食和健康管理对延缓肌肉流失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医生提醒,面对肌肉流失2件事做得越早效果越好

想要延缓肌肉流失并保持健康的肌肉功能,提早补充蛋白质和进行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两种方法在面对肌肉流失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效果越早进行越好。

第一件事是: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是肌肉合成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素,对于延缓肌肉流失、维持肌肉功能至关重要。因此提早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帮助维持肌肉的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肌肉流失的速度。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构成肌肉基本组织的重要成分,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提供足够的氨基酸,促进肌肉合成和修复,从而延缓肌肉流失的速度。

其中蛋白质中的肌红蛋白是肌肉储存氧气的重要物质,缺乏会导致肌肉细胞缺氧坏死,因此适量摄入可以帮助提高肌肉质量和功能。

除了促进肌肉合成外,蛋白质还可以帮助减少肌肉蛋白分解的速度,从而维持肌肉的健康和功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维持肌肉的蛋白质平衡,使肌肉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更多地保持合成状态,减少分解。

蛋白质具有较强的饱腹感,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帮助控制饮食,减少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从而帮助控制体重。肥胖也是导致肌肉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控制体重也可以减缓肌肉流失的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食物提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也包含一定量的蛋白质,如豆类、坚果等。多样化的蛋白质来源可以帮助提高蛋白质的摄入并获得不同种类的氨基酸。

如果饮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以考虑适量补充蛋白质膳食补充剂或蛋白质粉,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推荐长期使用,成人每日应摄入60~80g。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提早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对于维持健康的肌肉功能非常重要。

第二件事是:适量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合成和修复,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延缓肌肉流失的速度。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肌肉合成,提高肌肉的质量和功能,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从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减缓肌肉流失的速度。

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增加肌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增强肌肉的功能和健康。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维持骨骼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强健的骨骼也有利于支撑肌肉,保持肌肉的健康和功能。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脂肪的堆积,从而减少肌肉流失的风险。

我们应该进行多样化运动,通过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更好地维持肌肉的健康。比如散步、骑车、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肌肉功能。适当的无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延缓肌肉流失。比如重力训练、举重等都可以帮助提高肌肉的质量和功能。此外,柔韧性训练也很重要。通过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肌肉伸展和放松,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比如瑜伽、拉伸运动等柔韧性训练都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肌肉功能。

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计划。特别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相应的运动,避免过量和不适宜的运动。这两种方法在面对肌肉流失问题时效果越早进行越好。

上了年纪肌肉流失快,医生提醒补充蛋白质和适量运动这2件事做得越早效果越好。上面提到的李先生因为年龄和缺乏蛋白质和运动的原因导致肌肉流失,导致李先生的生活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有提前预防肌肉流失的意识,尤其是中老年人。

文献参考:

1. 张睿,肌肉流失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第33卷,第11期,页码:1281-1285。

2. 王文慧,肌肉流失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第37卷,第11期,页码:2585-2587。

4 阅读: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