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2》国外票房卖得火热,为什么好莱坞大片在国内却不行了?

波波谈影剧 2024-04-02 21:34:53

弗兰克·赫伯特的知名作品《沙丘六部曲》,以其丰富的宇宙建构和生态环境、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政治阴谋闻名,也因为需要同时兼顾世界建立、母题呈现和角色发展,过去的多次影视改编最后都以失败收场。

直到2021年丹尼斯·维伦纽瓦将故事再度搬上大银幕,才破除了小说不可能被影视改编的魔咒。

而《沙丘》不仅再创了科幻电影的新标杆,更成为我的人生启蒙电影,带领我进入电影艺术的殿堂,让我开始饱览平常不会接触到的片子、参与大量影展开拓我对电影的想像。

因此可以说若没有丹尼斯·维伦纽瓦的《沙丘》,就没有今天爱影成痴的我。

时隔三年,丹尼斯·维伦纽瓦再次带领观众回到令人魂牵梦萦的《沙丘》宇宙。

有鉴于第一部已将小说的世界观建立完成,导演得以在第二部将搭建好的角色和剧情往下发展,除了延续前作的母题,这回更重点聚焦在信仰崇拜及权力失位上,一方面呼应原著作者弗兰克对宗教的观点,探索了在信仰面前舍弃思考与理智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不让电影沦为老套又公式的王子复仇记。

因此《沙丘》并不只是博人眼球的科幻巨作,也绝非典型的的白人救世主旅程,更不单纯只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史诗,其中对宗教迷信的描绘使其更像是对现世的警示预言,也让《沙丘》与规模相似的作品在深度上展现差异。

《沙丘1》虽经诟病是预告的预告,但在几年后复看觉得是十分细节的作品,反而认为这样的批评是种对于速食娱乐的欲求表现而已毋需挂心。

《沙丘2》目前的全球总票房已经超过了前作的整个上映期达到4.947亿美元,即将突破5亿美元大关。 其中北美地区票房为2.08亿美元,国际市场2.894亿美元,目前是2024年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

但是一向是“好莱坞金主”的内地市场,却是票房少的可怜,上映17天票房仅收获4200万美元,还一众被《周处除三害》碾压。

《沙丘2》反而像是面对那样批评的绝对反弹,只交代几个重要环节,其余全数留白,仿佛整部电影是用纸胶带黏上的一样,或说电影在给得极多的同时也给得极少,一方面将剧情用短暂的时间大幅推进,一方面却未着墨这些推进如何被促成的动因。

在将近3个小时的片长中用大量的特效以及动作画面来填充剧情的贫乏,如此的作品还不如直接看《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或是《哥斯拉》这类型明摆着以特效为卖点的电影。

《沙丘2》中的科幻、宫廷与神秘力量的设定相当饱满,却也疏离。

故事依然讲得很好。如果说第一部是人物与世界的介绍以及冲突的开端,第二部就是斗争与复仇的全面展开。足够复杂,却也不会过度复杂。

不过我必须说,我对这类型影片“血脉叙事”实在很难有感。我知道这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真实主题,东西方皆然。只是或许好莱坞太喜欢拿这个叙事过度延伸,听到后来不只无感,甚至反感。当然最主要还是我们真的离那个血脉决定论的时代太远了。

所以我说饱满但疏离。故事讲得精彩,但只是受众于一小部分观众。

《沙丘2》相对于第一部的改进和不足之处。尽管第二部在娱乐性和剧情紧凑度上有所提升,但导演的基本风格并未改变。

如果观众本身对第一部的质量不满意,那么对第二部也许需要有心理准备。

与第一部相比,第二部依然对原著中的许多内容进行了裁减,导致世界观的进一步描绘和其他重要势力的介绍被省略。

这也导致影片的宗教色彩更为浓厚,因为剧情主要围绕着单一势力展开。

然而,影片真正的缺点在于人物之间的火花。

除了奥斯汀·巴特勒之外,其他角色的情感和表情显得冷漠。

尤其是契妮和保罗之间的感情线,由于缺乏足够的情感发展时间,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使得难以感受到两人复杂爱情所带来的冲突。

尽管第二部试图改善第一部被诟病的节奏问题,并增加了动作戏,但整体故事依然曲高和寡,导演的克制风格也未改变。

丹尼斯·维伦纽瓦以镜头美学和最低限度的台词来讲述故事,这种叙事方式可能不太适合所有观众,尤其是那些喜欢纯粹娱乐片追求爽度的观众。

虽然第二部的动作戏有所增加,但与《指环王2:双塔奇兵》相比,大场面和打斗戏份仍然较少。

许多留白的画面相较第一部来说,略显突兀。

也许有人会说,留白或许会被诗意补足,但留白并不等于诗意。

电影是种图像式的文本,文本是叙事,纵然未经由画面述说,也必须经由角色的对白交代。

然而,在《沙丘2》却充斥着角色迅速的转变,这些转变却是因应着故事迅速推进的需要,而故事迅速推进的需要则是来自于维伦纽瓦的需要。

换句话说,角色自身或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并非来自于俗话所说的化学变化,却是来自于编导的动机(意志),那这就很难称得上是好叙事。

因为,一个好的叙事能形成循环,在文本的部分与整体之间,而毋需作者时刻如同监护人一般地在场,阻隔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

关于这些“不合理”的地方,可以举出几处。

例如:保罗·厄崔迪获得弗雷曼人的名字穆阿迪布后,帝国掌权者如何知悉这个名号(否则为何能直呼出这个名号);保罗才刚被斯第尔格首领要求试验的第一个项目是往返沙漠,甚至提醒沙漠中的各种危险。

像是沙漠蜘蛛或是会施诈的妖精,在还没说明试验是否结束甚至历经何种险难之前,电影已经来到保罗与契妮联手奋战,恋爱的桥段。

甚至在会让人以为是否这一切只是妖精的魅术让保罗做着春秋大梦。

没想到却是故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不,于迅雷根本未落之际,就已成煮为熟饭的米。

最重要的是保罗在喝下生命之水后,就马上黑化。

若我们对照类似获得全知能力的角色,例如《守望者》里头的曼哈顿博士并非在瞬息就对人世漠然,也不是马上就对情人冷淡,或者较为所众知的是《进击的巨人》中的艾伦·耶格尔,花了十年说的故事,不仅解说全知的自己如何掌控过去的自己,也解释了为何要做出决断的理由。

但是保罗呢?画面没有叙述,对白没有说明,全然地依凭编导的需要,从原先主张弗雷曼人必须由该族人自身解放自己这样典型左派的观点(例如保罗说我不是来领导你们的,让我与你们一起战斗就好等等)。

须臾,转向我强我能我领导的极右立场(例如保罗说我是先知,我指引道路等等),这种瞬息万变同样也发生在保罗的母亲杰西卡夫人身上。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种典型的权力使人腐化的情节,但除了这句铭言已是老到无牙可调的通识之外。

以故事叙说的典范即为《指环王》系列中的佛罗多·巴金斯 ,至少到了最后一集佛罗多才差点邪化,在这之前经过了8个小时的历险。

另一个也值得一提的是,初始弗雷曼族人对于外人是十分警戒的,就连被宣称为先知的保罗也一样被排拒于外。

然而,原先的厄崔迪军官哥尼·哈莱克 ,在敌方阵营侵略厄拉科斯的行动中被保罗相认后,在故事后段中的厄拉科斯南方据点哥尼不仅可以直接参与宗教集会,甚至还能训斥作为真正族人的契妮 ,这种面对外人的矛盾又该如何解释?

纵使要以哥尼的这种权威来自于领袖保罗的卡里斯马。

但是,保罗成为领袖也是在该段宗教集会的故事之后,亦即,此前的哥尼是无法从保罗获得任何权威的。

所以这也是诟病一处。

其他可圈可点的像是骑沙虫的这个活动,人勾着像是沙虫皮肤表层的区域,却可以如同骑乘马匹一样驾驭,就让人不仅想着是否在这样的电影世界观设定下,虱子也能驾驭马匹;

又或者,位居首位的骑乘者一生悬命地站在浪尖,后方的乘客却都如同贵宾车厢一般稳坐泰山;帝国大将格罗斯·拉班·哈克南原属要角,却在续作中轻易地被亲族菲德-罗萨·哈克南取代。

除影片末尾交代后者如何以优于前者的方式攻下厄拉科斯,更别说前者被以轻薄的一刀一幕就被赐死;又,最终决战的保罗身中二刀,却能轻易拔出而无需顾虑失血过多的问题,难道成为先知之后,除了获得全知,同时也获得全能?而若获有全能,又何以会身中二刀,而不是瞬杀敌手?

或许,有些疑问能透由小说来解答,这是所有小说改编电影的作品都将面临的疑难。

然而,若电影的叙事循环无法经由电影自身来实践,却需经由外来物的补足(并非指背景知识)。

那么指称这样的作品是有缺陷的,也不过若合符节。

我们看到杰西卡女士在片中借助了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的传播,对弗雷曼人的宗教和传言进行煽动,一步步将保罗推上不属于他的王座。即便保罗极力撇清他的救世主身份,但种种迹象都与预言不谋而合,反倒让多数弗雷曼人更加确信救世主就在眼前,借此在电影开头对保罗的救世主身份打上了个问号。

这个问号便让弗雷曼人爆发了意见分歧,导演更在电影里强化了契妮的角色塑造,让她的想法与领头的史帝加背道而驰,面对保罗的救世主身份采怀疑论,透过两人理念的对立来推动故事的内在冲突,并引导观众对救世主的神话提出质疑。

而保罗在这里必须肩负更多的责任,日益精进的预示能力迫使他得在挚爱与宇宙命运之间做出抉择,尽可能阻止唯有他能预见的未来发生。

故此,保罗内在的冲突与挣扎该是电影最具潜力的内容,可惜的是导演没能将其掌握。我们确实见证了保罗的黑化,不过无法完全理解亦无法投入其中,转眼间性格就由静谧祥和变得冷酷坚毅,且从一个弗雷曼菜鸟蜕变成统领将士的主帅。

虽然能理解因篇幅过长而删减剧情,但角色刻画似乎打从一开始就不够严谨。

丹尼斯·维伦纽瓦只是一次次把不明确的预言、梦境和生命之水拉出来顶罪。

仿佛将保罗心境的转变视为理所当然,造成后续的反转缺乏说服力。

或许是吸收了前作枯燥平淡的批评,《沙丘2》步调加快之外剧情也变得更为紧凑。

若是在播放途中离席,要不是错过冲击视觉的大场面,要不就是错过至关重要的情节。

但节奏变快对这部电影来说不全然是好事,导演似乎为了回应第一部关于剧情的批评,在第二部加速把故事该讲的一次讲完,导致电影欠缺了剧情之外的另一核心:情感。

缺乏情感这点已是《沙丘》为人诟病之处,因高深莫测的政治阴谋及过于扎实的硬科幻世界观,削弱了角色之间原有的化学反应,无法打动观众也连带提高了电影的观影门槛。

而《沙丘2》并非毫无情感存在,导演也好几次透漏了保罗和契妮的关系将会是电影的一大重点。

而两人在片中逐渐升温的关系确实成为了《沙丘2》的情感支柱,且若是在观影时带入契妮的视角,这份情感甚至能透过带遗憾色彩的结局深击观众的内心。

不过,电影为了维持故事的运作,先是设计更多设定及出场角色,又持续在保罗一行人、哈克南家族和皇帝三处进行平行剪接,甚至在中段又岔出一条杰西卡女士的故事线,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况下,使电影无法与观众建立稳定的情感连结。

但好在丹尼斯·维伦纽瓦还是懂得运用身边的大将来取长补短,格雷格·弗莱瑟打造的视觉奇观与汉斯·季默创作的磅礡乐曲相得益彰,搭配上制作团队的稳定输出才勉强撑住《沙丘》系列的大招牌。

因此《沙丘2》光是视听表现就值得花钱升级至的影厅享受无与伦比的观影体验,丹尼斯·维伦纽瓦的世界创造能力仍是毋庸置疑,将商业元素和电影艺术皆发挥得淋漓尽致,视觉和听觉也维持着上集的高水准表现,耗时4个月为骑乘沙虫营造出无可比拟的沉浸感,且每一帧画面都是真真切切的“为大银幕而生”,精心设计的服化和美术也持续令观众瞠目结舌,将漫无边际的厄拉科斯沙漠美景尽收眼底,搭配上配角们更具深度的表演,尤其是抢尽锋头的奥斯汀·巴特勒,诡谲怪诞的性格与黯然无色的哈克南母星完美融合,近乎取代了保罗成为电影最有记忆点的角色。

但平心而论,我个人真的比较喜欢前作沉稳而细腻的步调,也可能是《沙丘》问世时真的太令人惊艳,上映时便与其他电影高下立判,《沙丘2》虽偶有令人屏息的动作场面,但做为故事的后半,既没有太多具颠覆性的元素,电影又急着把故事讲完,让许多值得静心细品的影像美学,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刻画,都在剧情积极的推动下沦为浮光掠影。

话虽如此,丹尼斯·维伦纽瓦的不遗余力绝对是观众有目共睹的,光是勇于挑战《沙丘》系列,无论成果如何都应给予最大的鼓励及肯定,但若离开大银幕,它必定会暗淡许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