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善鸿讲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江湖之下 2024-08-05 00:56:36

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人们说起这个是为了警示人们,多行善事,少作恶念,以免遭到报应。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里面就提到过:“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天道是常常偏向做善事的人的。

但是,老子却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是什么意思呢?《齐鸿善讲道德经》里面说,天地是没有人间那种仁慈的,它没有偏私偏爱,对待万事万物和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刍狗是什么呢?它是古代祭祀的时候用草扎成的狗,用来做祭品用的。我们经常看到古代祭祀的时候通常要摆上猪牛羊等祭品。这猪牛羊好歹是活物来的,祭祀完还有食用价值。而草扎的狗,用完就废了,可能会被扔在那个泥路上,刮风下雨被踩一踩就不知道成什么了。

天地把万物当成草狗的话,那万物在天地眼中就是不值得一文钱的。所以就不会存在什么“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情况了。

在天地之间,万物是没有好坏、人也是没有善恶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大地万物是欣欣向荣,还是灾祸连连,天地都不会下场插手去管的。

如此说来,是不是显得天地十分的无情呢?

是的,天地本来就是无情的,他不会插手人世间的任何事情,他就是睁着眼睛看着,就只是看着而已。

大地之上,有时候万物勃发生长,有时候火山爆发、旱灾、洪灾滚滚而来,甚至在征战的年代,战火连连,百姓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天地并不会去褒奖或者抚平。

这看起来是天地无情,其实是一种自然之道,也就是老子崇尚的道。

所谓道,是自然而然的。

万事万物有其自然运行的规律。

世事变幻,犹如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人类的发展却越来越好。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尧舜时期的蛮夷荒芜到大禹治水平山川定九州分五谷。百姓渐渐富足,人口慢慢兴旺,疆域逐渐辽阔,天下分分合合。人类文明从陶器石器到铜器铁器再到蒸气到如今,都是慢慢演变过来的。

这些天道看似不曾参与,其实却又合乎天道运行。

当然,老子提出天道重在阐述“天道不仁”这个事实,他的目的还是为人道服务的。他认为人道应该顺应天道,是以提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一般人都会觉得“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都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其实不然,他更像是在用天道来告诉人怎么去行圣人之道。

他的意思是,圣人通晓天地造化,就不应该去对百姓的事过多干扰,应该对百姓一视同仁。过分干预,就会有违天道,虽然自以为做了仁义之事,其实是行的不“仁”不“义”。

美国亚利桑那州曾经发生过一起人类惩恶扬善,结果适得其反的事例。

那时候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里面,鹿的数量只有四千只,善良美丽的鹿群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当时美国的总统罗斯福认为都是因为森林里凶恶的狼群作怪,是它们以鹿为食,才导致鹿的数量没法增加,所以,他下了一道命令,将森林里的狼全都捕杀了。

此举见效十分显著,鹿群没了天敌,繁殖十分迅速,森林里的鹿的数量激增,总数一度超过了十万只。但,与此同时,森林能够供给数量庞大的鹿的食物却越来越少,鹿饿死病死的大有其数,森林里到处都是病鹿死鹿。到了后来,鹿群数量锐减到了八千只。

如果把罗斯福比作圣人,鹿和狼群就是所谓的百姓。

罗斯福对鹿行了所谓的“仁”,结果却是造成了更大的不“仁”,这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森林是一个小的自然系统,它有它的自然运行之道,狼和鹿虽然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却构成了另一种共生关系。狼的存在,会把鹿群里面的弱的病的给吃掉,从而减少了疾病的传播,也将鹿群控制在森林能够承受的分量之上。

如果没有了狼,那么疯狂增长的鹿群将分不到足够的食物,生病的鹿,病死的鹿没有天敌消化,会将疾病传染给健康的鹿。鹿群的数量同样会锐减。并且,没有了天敌的鹿其健康程度将不如有天敌在时的鹿,其实是在退化。

自然生态已经失衡,人干预自然,固然在一段时间之内救了那些弱的病的鹿,但在某种程度上却造成了更大的隐患。

齐鸿善老师将类似罗斯福的这种干预自然天道的行为理解为假仁假义。

他说,老子洞察了人们内心的想法通常是违背大道的,即使出于好意,也难以成为真正的道德。于是劝说人们,别再坚持主观的想法,哪怕听起来、说起来很美好的仁义,告诉人们要清空内心的成见,像风箱那样中空,遵循天地正道的规律,反而能够拥有无穷的力量。

事实上,老子提出天道、圣人之道的理论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

老子出生在春秋末期,当时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封地主频繁变更,政令频出,朝令夕改,百姓苦不堪言。

老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悟出了这种天道,也就是圣人之道。他认为,统治者应该行圣人之道,不可过多干预百姓,任其自然繁衍生息,才能民富国强,世治昌隆。

频繁出政令干预百姓作息,使得百姓不能安于生产作业,产食无法裹腹,天下必然大乱。到时会造成更大的流亡,甚至于政权颠覆。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不是说,圣人就干瞪眼,什么都不管呢?

不是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道,乃是生生不息之道。所以圣人之道,应当效法天地之道,就是要探寻天地大道,探究事物的本源,再去治理,才能管得尽道。

就好比古代,哪里有暴乱,就派兵去镇压,去平定。却不知道暴乱的根源是官吏腐败。

或者哪里闹水灾,就去修堤筑坝,防止水患扩大,却不知道,水患的根源是河道不通,或者地表水无处渗透等。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必然是治标不治本的。

所以,暴乱此伏彼起,水患年年不休。

探寻本源,才是圣人之道。

老子之道既是天下大道,圣王之道,普通人学来何益?

当然有益!圣人法天道,究本源,我们普通人就是法圣人。

圣人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其本身就是一种教化。

就好比,老子是圣人,他天地之道是他悟出的大道,而圣人之道是他提出的人道。他并不会指着哪个君王的鼻子去说:“你要这么做,不要那么做。”

但是他一本五千多字《道德经》的道德经流传下来,就是他的不言之教。圣人之道尽在这五千多字中,任你探究,无穷无尽。

齐鸿善老师说他研究《道德经》研究了三十年,五千多字用三十年的时间去参悟,可见这其中的妙理有多么的深奥!并且,他说这三十年,他还没有参悟透。

但他将他的心血凝聚成一本书,架成一座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道德经》的内涵,领悟老子所说的大道,从而引导我们自己去修身,养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铭记这一点,当明白,治的本源是法。圣人法天,民法圣人,无为胜于有为。

意思是:圣人,你要穷尽心力,参悟大道,不要执着于干预百姓。小民,你要修身立德,种菜的就好好种你的菜,经商的好好经你的商,当家长的也别干预孩子的成长,先修己身,再齐其家,然后身修,家齐,民富,国强,天下大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