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超豪华四合院,巨资打造的房子却无人居住

酷似周冬雨的笔友 2024-12-28 09:35:00

乡镇游路过登秀屯这个小地方,看到有一栋漂亮的四合院觉得眼馋就走进去看。没进去之前内心想着是哪个大户人家,修建的房子这么的豪华,估摸着能够修建这么大,外装修这么漂亮的住宅,户主不能说是隆安县首富,至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脑海带有很大的疑问,索性就走进去参观一下。

有围墙,有大门,古典风格新时代材料装修的二层小楼,而且还是四合院格式,居住这样的房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羡慕到嫉妒恨。想想看,隆安县的农村谁有能力修建这么好的房子,即便有也不敢修建这么庞大的住宅,不是不想而是住建局不批。当今环境能够修建这等豪宅,想来主人身份不简单,若放在50年前,批斗会上少不了户主。

内心对房主的羡慕有多深,来到豪宅前失望就有多大,四合院并非是民宅而是庙宇,此庙是登秀村民集资修建因而起名登秀祖庙。登秀祖庙是新修建祖庙后起的名字,其老庙叫那造庙,因为登秀祖庙坐落在地名叫那造,村民亦叫那造庙。说起那造庙到登秀祖庙的变更,这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那造庙修建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起初是先落业于登秀屯的林姓村民先行修建,登秀这地名是清朝乾隆年间才起的名字,登秀之前的地名叫那造。林姓村民落业那造,之后又有黄、雷、王、农、何、叶等姓氏相继落业而形成多姓氏居民区。那造靠近右江,水路为王的古代不能不说是交通便利,因此有建圩的需求。

建圩之时原本想用老地名那造圩,当地村民觉得太土气,非要重新起个新名字。重新起地名倒是不难,但起个风格习俗、地方文化相接的地名有点头痛,好在那造出文人,都想在考场上金榜题名,傍名登科。那造自造村时秀才不少,但能够在考场上金榜题名的没有一个,当地文人希望那造文人皆是登科之秀,那造圩则更名为登秀圩。

村民生活的地方则叫登秀,而距离生活区500米开外的水田则叫那造。那壮语是田,造则是制造,其实这片水田是先民双手开挖出来的,那造就是这片水田是先民造出来的,修建那造庙村民寄托着土地公保佑五谷丰登,令则意思就是祭拜先祖。广西,特别是左右江沿岸,每个屯就有一座庙,是先祖迁徙途中病死饿死的不少,修庙就是安放病死饿死的先祖,每到重大节日就烧鸡杀鸭去祭拜先祖,喻意就是给先祖吃饱。

登秀屯是小林圩的前身,后因匪患严重,街圩搬迁至大林村的旧街屯,民国时期街圩才搬迁到现在的江城街。正因为登秀屯曾经是街圩,因此登秀屯才有多姓氏居住,若登秀圩没有受到土匪的破坏,想来往后就没有小林圩,小林乡什么事,后来出现的行政地名应该是登秀乡。登秀乡没能保留下,不过保留下登秀村建制,直到2001年登秀村才撤销并入小林村变成登秀屯。

那造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同治年间土匪横行遭到破坏,清朝末期简单修建,民国19年(1930)大兴复建。村民对于那造庙的精神寄托其实就是民间习俗,跟迷信毫无瓜葛,但在特殊时期仍旧被拆除。改革开放后村民简单修建那造庙,修庙的原因则是有地方祭拜先祖,几年前登秀屯的村民集资修建现在规模庞大,奢靡豪华的登秀祖庙。

那造庙到登秀祖庙的转变则是因为那造庙是最先落业的林姓先民所建,随着叶、王、雷、黄等姓氏相继落业,它们来那造庙祭拜,此时的那造庙不是单纯的那造庙而是整个登秀村民的那造庙,因此将那造庙起名为登秀祖庙。

登秀或许不能说是风景秀丽的最美乡村,但绝对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明清时期没有出过举人进士,但秀才多的数不胜数。登秀出秀才是有史可寻,当地非常重视教育,清朝光绪年间登秀就有私塾学堂,新中国成立后登秀屯280多户1500多人口中出过县长、教授、工程师、医师、教师等各类人才多达300人而不能不让人佩服,或许城厢镇或者隆安县的各部门领导当中就有登秀人,上中学有两位老师就是登秀人。吹大了吧,游记就是这么写,就当茶后文看,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