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广东粤军陈公侠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4-04-04 06:23:05

民国时期,粤军是广东的本土武装,也是孙中山革命的主力部队,为广州国民政府平定陈炯明和滇桂联军的叛乱立下大功,在北伐战争中更被称为“铁军”。

抗日战争时期,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中,都有粤军的身影,因此粤军中出现过不少的抗日名将。

孙中山夫妇和粤军众将

陈公侠是粤军的高级将领,北伐战争胜利后,粤军分裂成三大派系,分别是张发奎系、陈铭枢系、陈济棠系,而陈公侠属于陈济棠系。后来陈济棠联合李宗仁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结果被蒋介石镇压,陈济棠被迫辞职,陈公侠就成为李汉魂手下的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陈公侠跟随李汉魂北上抗日,参加了“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立下了不少战功,他的亲弟弟也牺牲在抗日战场。当李汉魂成为广东省主席后,陈公侠返回广东,接替了李汉魂军长的职务,之后一直率兵在广东和日军打游击,在抗日战争后期,陈公侠由于身 体 不好,选择退居二线。

解放战争时期,陈公侠担任广东的行政官员,当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他准备联合旧部起义,结果起义计划没有成功,陈公侠也因病去世。

陈公侠

1898年,陈公侠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他的父亲是当地富商,在梧州有很大的产业。因为家庭富裕,陈公侠的父亲有好几个妻子,所以生了十几个孩子,陈公侠排行第十,也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

陈公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四书五经》等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写一手好字,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

1912年,民国成立后,陈公侠觉得学习军事更有出息,于是他选择弃文从武,考入广东的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在那里学习了三年。

1915年,从军事小学堂毕业后,陈公侠升入湖北武汉第二陆军预备学校。

1917年,陈公侠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而第六期里面有很多的广东籍学员,比如张发奎、薛岳、叶挺、李汉魂、余汉谋、邓演达等人,这些人日后都成为粤军大将。张发奎更是在第六期同学们的支持下,有了和李济深夺权的本钱,由于群星璀璨的原因,陈公侠和这些同学比起来,还是有点黯然失色。

张发奎

1919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陈公侠在北洋部队里面当了半年兵,然后返回了广东。

1920年,陈公侠参加了粤军第三师,由于他能文能武,所以在部队里面当参谋。

1925年7月,蒋介石取得了广州国民政府的兵权,粤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担任军长,陈济棠为第十一师师长,陈公侠在第十一师当中校营长。不久后,蒋介石组织第二次东征陈炯明,和讨伐广东南部军阀邓本殷,陈公侠参与了这些战斗,等战斗胜利后,率兵驻守在海康。

1927年,张发奎和陈铭枢已经率兵参与北伐,而陈济棠和徐景唐负责率兵留守广东,这时候陈公侠升为上校团长。

李济深

1929年,张发奎和李济深争夺广东政权,粤军之间爆发内战,张发奎战败退出广东,陈公侠因为和张发奎派系将领关系密切,他只能担任一个没有兵权的旅参谋长。

1930年,陈公侠担任广东军事政治学校教育科长。

1932年,陈公侠在陈济棠的第一集团军独立第三师,当少将参谋长。

1935年,陈公侠担任第五军十一师副师长。

1936年初,陈公侠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不久后,陈济棠联合李宗仁发动反蒋的“福建事变”,但蒋介石用金元战术收买了余汉谋、李汉魂、黄镇球等人,导致陈济棠成为孤家寡人,他只好宣布下野。

陈济棠下野后,余汉谋控制了广东军政大权,李汉魂为六十四军军长,靠着和余汉谋和李汉魂的同学关系,陈公侠开始重新带兵,在李汉魂手下当少将旅长。

陈济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余汉谋响应蒋介石的号召,决定派五万粤军北上抗日。

1938年4月,李汉魂率领六十四军北上,当时陈公侠已经是一五五师中将师长,率兵去往兰封,参加了“兰封会战”,归薛岳的第一兵团指挥。

陈公侠率兵和日军第十四师团激战,双方激战三天,国军部队收复内黄。接着陈公侠率兵在陇海铁路罗王砦和日军继续作战,这一场战斗一五五师损失特别大,陈公侠的亲弟弟陈公任,当时担任中校副团长,也在战斗中牺牲,陈公侠忍住内心的悲痛,继续在前线指挥战斗。经过了三天的战斗,一五五师终于拿下罗王砦,日军伤亡三千人,罗王砦的攻克使徐州方向的部队可以顺利转移,保留了国军的有生力量。

6月,陈公侠率兵去往江西和湖北交界处,参加“武汉会战”,一五五师驻守在九江。8月,陈公侠率兵在南浔线牛头山和日军作战,双方交战两天,成功守住了牛头山阵地。8月底,陈公侠的一五五师,配合张发奎的第二兵团,在瑞昌发动反攻,与日军的一零六师团作战,消灭了八千多个日军,收复了大尖山。

李汉魂

1939年1月,“武汉会战”结束后,陈公侠升为六十四军中将副军长。3月,由于余汉谋的指挥不当,导致广州被日军占领,余汉谋被迫辞去广东省主席的位置,李汉魂接替了广东省主席的位置。李汉魂成为省主席后,陈公侠也率兵返回广东,并且接替了六十四军军长的职务。

陈公侠率领六十四军,在肇庆和江门一带和日军打游击,使日军没有多的兵力进攻广西。余汉谋组织的“粤北会战”爆发后,陈公侠率领六十四军抵达三水,抵挡北江的日军,为其他部队减轻压力,在粤军众将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粤北大捷”。

10月,陈公侠率兵去往广西,参加“桂南会战”,在宾阳和日军作战,并且参加了昆仑关的战斗,配合其他部队的进攻,打败了昆仑关的日军。

余汉谋

1940年3月,第十六集团军对日军发动反攻,陈公侠率兵在灵山和日军作战,迫使日军撤往撤至钦县、南宁附近。10月,国军又对日军发动反攻,陈公侠率领六十四军攻下高峰坳、宾阳的三塘,接着又参加了收复南宁的战斗。

南宁收复后,日军彻底退出了桂南地区,陈公侠凭借对日军的战绩,获得了甲种一等奖章,不久六十四军调回广东,驻守在肇庆地区。

1942年,陈公侠组织在七星岩犀牛岗,修建了六十四军的烈士公墓,这里埋葬的都是“兰封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中牺牲的官兵。

1944年,由于常年的奔波劳累,陈公侠的身体出现问题,他主动辞去六十四军军长职务,选择退居二线,当三十五集团军的中将参谋长,回到后方疗养。

1945年初,陈公侠担任第二方面军的中将高参。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公侠担任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粤桂南区绥靖指挥官,管理着七个县的军政大权。

1946年,陈公侠调往南京的国防部任职。

1948年,陈公侠调回广东,担任广东省军管区副司令,由于这只是一个虚职,加上身体不好,陈公侠没有到任。

当时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已经兵败如山倒,陈公侠看清了形势,他准备策反旧部六十四军起义,可惜没有成功。

1948年12月,陈公侠在广州因病去世,死后被埋葬在广州的粤军第一师墓园。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9